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工务养护维修经验,分析我国现行的高速铁路工务维修模式,从宏观层面对高速铁路工务的维修管理体制建设和微观层面工务的检测、养护、维修作业组织方式建设和工务的养护维修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不同的组织模式分析对比,提出我国未来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应进一步向工务、电务、供电三方业务和信息集成的"管、检、修"分离的综合维修集成管理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2.
杜旭强 《北方交通》2014,(4):122-124
通过对国内现有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辽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合辽宁省的多元化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洋 《轨道交通》2013,(9):48-48
RT《轨道交通》:您认为我国高铁电气化的重点是什么? 陈唐龙:当前高铁电气化的重点是构建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6C系统可以实现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全方位的检测监测,它是对传统的检测技术的全面提升。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中对于接触线的检测,6C系统可以实现接触网参数检测以及接触网零部件等设备的全覆盖检测。同时,传统接触网检测需要人工夜问工作,其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不高,6C系统使用计算机的接触网监测检测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并保证安全性。6C系统必将成为高铁接触网的安全运营和系统维护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适宜于高速铁路发展的双边供电方式,对双边供电方式下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等值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并联AT双边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方法,并提出了基本的测距流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在铁路建设中的大规模展开,铁路电力供电网络由以架空线路为主改变为纯电缆电力线路,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能否适应新的供电环境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到供电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本文结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电力系统的特点就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15日,从湖北省科技厅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中铁第四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高速铁路电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该成果在国内首次针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提出了以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为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估方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进行评价的综合体系,解决了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电力设计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同时,满足了高速铁路电力的生产急需。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客运站的布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高速铁路的特点、运输组织模式、枢纽内客运站分工、旅客换乘需求以及运营管理体制、引入线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分析,论述了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客运站方案与城市位置、性质、规模及城市规划发展的关系;并对引入方式与既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适应中国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客运站布局的比选类型和建议。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联调联试是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一个全新课题,结合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创新实践,对于我国高速铁路基于路局层面联调联试的组织机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体系在《跨欧洲高速铁路系统互通性指令》(96/48/EC)和《对欧洲铁路供电子系统兼容的技术解释性文件》(简称“供电TSI”)的基础上建立。体系具有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可分解性、环境适应性、目标性等六个特征。通过介绍欧洲弓网系统标准体系及其产生背景,研究了该体系内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六个特征在该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文章指出欧洲高速铁路弓网系统标准体系内各标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弓网接触力作为串联弓网系统标准体系的根本,是该体系内所有原则制定的核心参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接触网作为电气化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基础预埋件的施工工艺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以郑万铁路接触网施工为例,总结出了一套高速铁路接触基础螺栓组预埋卡具施工经验,归纳后形成本工法,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整体水平,实现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行,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牵引供电系统风险因素的来源归纳为设备性能衰退、服役环境和人为维修活动3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国内外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提出了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面临的数据信息不完备性与不确定性、服役环境复杂性、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式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未来应重点研究数据获取、评估模型、风险融合和风险应用4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进入全面运营维护期,针对牵引供电系统与设备状态只能进行二元判断、故障诊断采用故障后处理方式以及维修维护只能采用被动模式等种种不足,提出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和主动维护应用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结合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多时空尺度性、动态性与随机性的特点,运用多尺度变换、时空联合分析以及随机过程等方法,实现故障的预测预警、系统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分析和风险的评估以及维修策略的决策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PHM与主动维护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能有效处理牵引供电系统的大量数据信息、综合表现从设备级到系统级的健康状态、在故障发生前及时预测预警并制定最优的主动维修维护策略;PHM与主动维护技术途径的实现,能在牵引供电系统处于不健康运行状态时及时做出应激反应,通过健康监控与智能维护系统一系列的感知、评估、预测、诊断与决策过程恢复牵引供电系统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的类型、检测对象等角度,梳理了各国检测装备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搭载式检测装置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同类型检测装备在设计理念、功能集成、运用维护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检测装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凝练了中国检测装备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实际运营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检测项目不充足,检测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检测数据利用不充分,检测成本较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检测装备的发展应朝着检测功能综合化、检测装备小型化与模块化、检测过程智能化与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可靠性高、检测项目齐全、检测数据精准的现代化检测装备体系,以期实现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状态维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以梅岭关高风险瓦斯隧道为例,探讨了长大铁路瓦斯隧道施工临时供电系统设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分析了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途径,总结了如何从供电系统技术及现场管理等方面抓好瓦斯隧道施工用电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高速铁路施工维修水平,减少列车运行延误,对施工计划的具体内容进行效果评价,能找出检修内容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高铁设施设备质量状态及列车安全稳定的运行.以实际施工计划数据为基础,对现场施工计划进行影响因子提取,建立基于供电、控制设备、车站及线路及信号及通信设备等重点检修项目内容的评价体系;引入三角模糊数和模糊评价模型,建立施工项目内容的重要度判别矩阵,判断各因子在天窗施工计划中受到重视的程度;分析实际列车延误数据,提取合并与设备故障相关的延误致因,并证明了合并后因子间的独立性;以施工计划实施后仍产生的各类型设备故障及其导致的延误列车数为指标,评价施工计划项目实施效果;最后,以某铁路局实际天窗施工计划内容、列车延误数据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维修项目重视度与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运行延误数量、晚点程度成反比;对控制设备和供电设备的检修较为薄弱,这类设备的故障是列车运行延误和晚点多发源.   相似文献   

16.
铁路10kV自动闭塞供电系统向铁路行车信号用电提供电源,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铁道运输安全。在2008年初的大冰雪中,武广电气化区段部分信号电源中断,造成该区段信号灯不能工作,暴露了电气化区段信号电源可靠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自动闭塞信号供电系统外部电源过于依赖牵引供电系统,在铁道主干线采用双回路带备用发电机的方式值得探讨;另一方面,10kV自闭配电所的自动化程度低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制约因素,急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用新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为轨道交通供电能够降低牵引供电系统维护成本,提高安全性,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型牵引供电技术之一.首先阐述了辐射式、电场耦合式及电磁耦合式三种主要WPT技术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电磁耦合式WPT技术在轨道交通中应用原理.回顾了国内、外轨道交通WPT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大功率高频逆变器、分段供电技术、电磁耦合机构设计、系统优化和控制、谐振频率稳定控制是WPT技术在轨道交通应用中的几大关键技术及关键问题,并对以上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表明,当前对轨道交通WPT技术的研究应集中在研制大功率高频谐振逆变电源、分段供电技术及系统优化方面,对轨道交通WPT技术传输功率及效率的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及工程应用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电源的自动化远程监控成为一项关键技术.文中在分析TCP/IP和智能设备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通信电源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监控中心与通信电源的远程通信,可对通信电源进行遥测、遥信和遥控,并将通信电源的相关运行数据存入数据库,方便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本系统已在实际通信电源监控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