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区域内的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意义重大。交通是区域联系的纽带,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关键在交通。文中简要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并提出构筑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比起长三角,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辐射范围显然更广更大。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率先实现交通—体化,以推动经济圈内实现更大范围与更深层次的合作,成了泛珠三角地区交通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6月3日,由参与“泛珠三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省区共同签订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十大合作领域中,已列明各省区加快规范建设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实现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这表明构筑泛珠三角合作基础平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现将广东省交通厅厅长张远贻关于“广东加快构筑泛珠三角路网骨架”的信息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刚刚落幕,在论坛上最受关注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即如火如荼展开。为配合泛珠三角水运建设需要,最新的广东航道建设规划项目方案已基本敲定。从今年至2010年,我省将投资逾46亿元进行航道建设,重点是保障珠江三角洲和西江主干道率先实现航道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交通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交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交通现代化的关系,并对交通一体化的表征、测度和评价作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了实现交通一体化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兰白区域发展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与能源、环境的一体化这三个层次对该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适应兰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最新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为泛珠三角地区安排了纵横交织、放射与环路相结合的22条路线,远景规模大约为3万公里。这个布局具有密切联系泛珠三角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增强了华南地区与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通道衔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为实现区域高速公路的一体化,打通省际快速运输通道.构建泛珠三角快速运输网,规划形成了以大珠三角广州、香港为中心、呈扇形向内陆和沿海地区辐射的路线格局。  相似文献   

8.
付保明  王健  张宁 《城市交通》2018,(3):76-80,6
作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主要方向,交通一体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城市中心商业区这一特定区域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以及交通特性,提出城市中心商业区交通一体化的概念。首先,分析商业区内乘客出行需求以及交通一体化需整合的资源,进而确定商业区交通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然后,分别从交通体系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以及政策一体化三个方面对中心商业区交通一体化的具体实现进行探讨:从保障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网络的完整性、优化调整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交通与商业设施三方面详细介绍了交通体系一体化的实施策略;通过信息需求分析,提出构建信息服务系统,以满足信息服务一体化的要求;从规划、运营管理、收费策略等多方面阐述了政策一体化。从交通一体化的角度着手,以交通为核心,整合商业区内的交通、商业等资源,能够实现社会总效益的最大化,为促进商业区的交通、经济以及环境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协调能力,实现一体化衔接目标,本文时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介绍了一体化衔接模式与衔接效果评价因素,将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吸引能力,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规律,而区域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就此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群的出现与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化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以长三角等地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交通运输作为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成为城市群空间有序发展和合理组织的关键。本文在对城市群与区域交通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引力模型解释了交通在加强城市经济联系中的作用;接着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了该地区交通改善前后主要城市与上海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并指出交通改善有利于增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最后给出了结论,并建议构建区域性快速轨道交通以促进城市群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厦沿海铁路通道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城市带,北自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主骨架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区域路网概况,针对福厦铁路运量预测情况,分析其建设规模,并研究不同建设模式下福厦通道建设适应性。论文对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沿海铁路通道建设规模,提升铁路运输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越江通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口越江通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建设越江通道有利于优化长江三角洲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谢志明  徐士伟  邓兴栋 《城市交通》2012,10(6):14-21,13
为解决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运输低效问题,积极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成为当前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从空港、海港、陆港等方面剖析了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最后,在分析广州市面临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珠三角区域竞争与合作加强等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国南方交通枢纽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及构建"一核三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5.
范操  林如初  赵星 《交通标准化》2010,(12):105-108
在分析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的趋势,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给出了该类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结合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显现了本文所述方法在实际规划项目中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浅析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时期,本文从承担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引导城市发展带动新城区建设、广州地区春运大交通格局、减少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和面向城镇群空间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整合两条路径;城市交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发展、交通系统整合提效、交通精细化管理三项策略;新理念下交通发展层面,提出促进低碳交通、应用新技术引导交通革新、主动适应新态势三类导向。最后,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拙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上述5 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榆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遥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空间运输联系反映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与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发展格局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省内客运联系增长速度显著快于省际,省域客运联系呈现内聚化态势;从各区域变化幅度看,内聚化态势围绕三大核心城市群由内而外逐步加强,并呈现较大的南北差异。省际客运联系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中心—外围结构,从发展态势看,沿海城市群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凸显,中西部区域区内联系加强态势初步显现。研究显示:现状城镇空间不平衡特征仍较为突出,尤其南北分化问题凸显;未来城镇空间布局需突出沿海城镇空间的再平衡、促进中西部城镇空间的多中心集聚和加强南北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