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某动车组制动模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六面体单元和四节点壳单元混合建模的方式,对整体吊装结构进行8种工况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制动模块各零部件静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子结构技术,对吊座螺栓进行不同预紧力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对比研究,得出预紧力是影响螺栓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螺栓上的应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VDI2230螺栓校核标准,解释说明了校核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参数计算和选取,并给出了正确提取螺栓载荷的有限元建模策略,最后以动车组枕梁联接螺栓为研究对象,具体给出进行螺栓校核的关键参数计算数据和强度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动车组枕梁联接螺栓满足VDI2230标准中各种安全系数的要求,所得结论为轨道车辆螺栓联接校核的工程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铝制铁路罐车罐体环焊缝进行数值仿真时,应用壳-实体单元结合的建模方式对罐体其中一条环焊缝进行有限元建模,针对该模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利用SYSWELD软件对其多道焊应力场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改变焊缝及其附近区域(实体单元)的宽度以及焊缝两侧(壳单元)的长度来观察不同的焊缝尺寸参数对关注部位分布的各向应力峰值的影响.分析表明,合理的环焊缝尺寸参数使仿真计算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4.
钢轨接头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轨接头的三维计算模型,分析了螺栓转矩变化对接头区钢轨应力、接头夹板应力和螺栓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接头,螺栓转矩不应超过600~700N·m;对于"冻结"接头,螺栓转矩的合理范围为900~1000N·m.  相似文献   

5.
在铁路罐车的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罐体的稳定状况,需要对封头端部支座与底架联接的螺栓施加合理的预紧力.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得出铝合金支座与底架铁地板结合面的摩擦力大小,根据机械设计中螺栓组受横向载荷的情况,对封头支座螺栓拧紧力矩进行计算与螺栓校核.通过TB/T1335-1996标准对整车进行3种工况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考核封头支座处螺栓及车体的强度,得出车体各部件静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感应线圈检测器动态提取饱和流率的方法,前后车辆离开线圈的时间差为车头时距,计算第4辆至最后一辆处于饱和状态车辆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运用指数平滑法处理历史饱和车头时距与当前周期饱和车头时距.确定了车型及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当线圈占用时间大于小型车平均占用线圈时间2倍时,判断为大型车,小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1 s,大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5 s.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提取方法能减少饱和车头时距突变的影响,当前周期车头时距骤减31.3%,饱和流率仅增加5.6%,5个周期的饱和流率分别为1 782、1 682、1 600、1 690、1 773 veh· h-1,而HCM模型的计算结果为1 680 veh· h-1.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满足动态提取的需求,实施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有限元法是结构分析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介绍了利用有限元法对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的过程。采用空间壳单元、四面体实体单元、等截面梁单元按空间结构建模分别对各控制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并以此为依据,找出了当前结构的控制工况、控制应力及控制位移,验证了设计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耦合螺栓有限元建模方法,该模型考虑到了螺栓连接所具备的预紧力和接触对这2个重要的特征.将耦合螺栓有限元模型运用到了某试件的模态分析计算中,所得到的频率和振型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耦合螺栓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运用到了某中速船用柴油机的机体与油底壳之间的连接,研究了采用螺栓连接的柴油机的有限元模型与采用粘连的方式直接将柴油机的机体与油底壳固连的有限元模型在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法是结构分析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介绍了利用有限元法对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的过程。采用空间壳单元、四面体实体单元、等截面梁单元按空间结构建模分别对各控制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并以此为依据,找出了当前结构的控制工况、控制应力及控制位移,验证了设计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车头时距混合分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基于二分车头时距的基本思想,将行驶车辆状态分为跟驰状态和自由流状态,在分析其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同时描述这两类状态对应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混合分布模型.应用实测数据,通过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并结合参数取值分析了路段上、下游和不同车道内车辆行驶统计特征的差异性,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分布模型在实验路段各处均可通过卡方检验;与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和M3分布相比,混合分布模型对车头时距分布情况的拟合精度平均提高10%以上,且对快速路入口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