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顾天奇  梁天明 《城市交通》2021,19(3):1-8,102
街道设计侧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场所塑造、激发活力和全要素设计,在街道更新和改造的各个阶段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改造对象选择狭隘,重主干路、轻支小道,重通用性、轻专用性;重设施、轻用户,需求调查不充分;重社会价值、缺商业评估,经济可行性分析缺失;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后延伸拓展不足.建议在策划阶段,构建权威分类体系衔接工程建设,加强街道设计的场景和人群细分;在调查阶段,完善面向受众的需求调查和反馈机制;在方案评估阶段,加强街道设计的经济分析和评估,将空间优化与商业开发策划紧密结合.最后指出,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之后,应从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两个维度继续推进,纵向向标准和规范延伸,横向向职能部门的专项技术导则扩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出行需求所对应的街道功能分类问题,通过识别街道功能分类的关联要素与关联因子,构建类别、流量、场所和景观四维视角的街道分类模型,分析其属性特征强度,确定街道的类型。提出的方法从街道功能的多维度属性,对街道进行创新性功能分类,从长治项目案例应用实践中,体现出为各种类型街道风貌打造起到的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是连通城市的通道和市民公共生活的舞台,最能体现城市活力和特色。《罗湖区完整街道设计导则》借鉴国际相关实践经验,以打破传统道路设计中红线约束、车行优先、场所缺失等问题为目标,形成完整街道"S·V·B·I·G"五大设计理念,即安全街道(Safety Street)、活力街道(Vitality Street)、美好街道(Beauty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将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的理念融入道路规划建设项目中,通过开展街道改造试点与逐步推广,打造了一批活力、共享、绿色、品质街道.以三阳路—中山大道工程实践为例,系统剖析现状建设情况,回顾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对照《武汉市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导则》开展实施后评估.总结梳理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各阶段的规划要求落实情况,剖析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拆迁拆违、部门协调4个阶段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未达标的原因,为下一阶段完善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体系、优化工程监管机制、推动地方标准出台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8年实现两规合一以来,上海市推进了规划底图要素的统一,完善了土地标准,进而在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综合交通方面进行了深化,其中系统综合、用地集约、功能高效是核心。 一、发展方式上体现公交优先 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用地资源集约高效的重要策略。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7.
兰潇  李雯 《城市交通》2014,(2):36-49
饱受汽车拥堵困扰的阿布扎比,迫切需要寻求向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转变,《阿布扎比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应运而生。《手册》以步行优先为前提,以体现多元需求平衡为特色,按照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顺序划分通行优先权等级。同时结合“用地环境属性”与“道路承载力属性”提出街道分类与指引,尤其在街道功能划分与模块化横断面设计方面独具特色。在引导阿布扎比的街道设计向更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同时,其诸多创新和亮点同样值得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中借鉴,以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9.
魏贺 《城市交通》2021,19(1):1-10,132
健康街道方法针对街道环境与公共空间中城市、交通要素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是大伦敦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方法,是贯穿法定规划与政策措施的施政纲领.首先,梳理方法起源与发展,解释10项指标含义.其次,从问题导向、设计导向、排行榜视角解析评估工具属性,从全面战略化、纳入空间战略和融入交通战略视角解析公共政策属性.最后,从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动态性、层次性和价值取向剖析方法本质;指出走出"规划乌托邦",必须摆脱路径依赖,重新审视战略目标,提高认识水平;强调实现全面健康、走向健康交通,要制定"交通+健康"组合政策措施,要开展健康交通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街道设计工作正在从早期重视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功能与空间场所功能并重的阶段转型。日本拥有与中国相近的文化特征,在《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以及相关工程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首先,回顾日本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导则》的编制背景。然后,梳理日本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城市独特的《导则》编制目的、研究范围及内容框架。同时,从街道设计的构成要素、交通环境建设与管理措施、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导则》核心内容展开解读。最后,基于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反思街道设计工作的原则与初衷,提出对中国编制、修订街道设计导则以及项目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2012,(1):98-99
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城市、绿色城市、绿色交通等已经成为当下时髦的词汇或概念。但是,如何在规划过程和政策评估过程中贯彻这些概念?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定量加定性研究,提出一系列的衡量交通、城市是否绿色或可持续的指标体系并一以贯之的执行。最近,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的慢行空间,由于多年来机动车规划优先的影响,其品质改善十分有限,与之相伴相生的城市生活日益缺失,乃至基本消失.聚焦城市核心区这类城市更新热点地区,以上海市静安苏河湾城区为例,通过细化区域出行、慢行网络、慢行设施、交通运行、慢行安全等交通特征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特色彰显、品质宜人慢行交通体系的目标,并从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重点街道等3个尺度提出慢行空间打造的具体措施,提升区域慢行可达性,缝合被分割的慢行空间,体现对慢行路权的保障和对红线内外街道空间统筹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江燕  孙玲 《城市交通》2021,19(4):11-18
大型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组织方应采用高效的指挥机制和科学的规划方法,确保赛事交通顺利运转.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交通需求及服务特点,系统梳理交通服务高质、高效的成功要素.提出赛事交通服务目标、赛事交通特点、保障工作阶段划分,最终构建赛事交通组织策划的方法体系和步骤.重点阐述赛事交通保障的5个阶段以及各阶段核心任务,包括制定交通服务标准、构建交通指挥架构、制定赛事交通总体规划和战略规划、开展交通设施详细规划和设计、车辆筹措、车辆服务方案编制、培训等.  相似文献   

14.
街道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构建活力街道、创造美好生活是杭州市街道重塑的目标。结合当前街道设计发展的理念,回顾进入21世纪后杭州市街道设计与改造的实践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与经验。杭州市在街道改造过程中经历了从单一的道路工程向完整街道改造的转变过程,其街道改造的亮点是关注步行与骑行空间和街道文化。以湖滨步行街区和延安路为例,展望G20峰会后、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以世界名城为目标的杭州在街道设计与实践中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闫馨  刘振华  田亮 《交通标准化》2019,5(5):102-109
为了进一步落实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增强交通扶贫政策时效性,对交通扶贫绩效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借鉴其他行业建立指标体系经验的基础上,瞄准扶贫战略和扶贫需求,秉承“系统性、可获取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的体系构建原则,从扶贫效果、扶贫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交通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甘肃省为研究样本,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交通扶贫绩效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反映甘肃省贫困区域交通扶贫工作实施效果。最后,提出了交通扶贫绩效评估实施的对策建议:一是推进试点运行,完善体系建设;二是加强交通扶贫绩效分析,完善交通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6.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保兴 《城市交通》2007,5(1):11-16
为了促进"公交优先"战略的有效落实,尽快扭转"公交优先"战略"口号化"和"宣言化"的状况,提出观念转变是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核心问题,要认识到公交优先是普通百姓优先,是绿色交通优先,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优先."公交优先"的关键是领导转变观念优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做好城市内部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以及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协同,力争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并保证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安排优先、道路使用权优先、交通管制措施优先和公共财政转移优先.最后,提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五项措施:推进大容量公交方式和公交枢纽建设;实行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补贴政策;落实"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继续实施和完善通过编制和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来确保公交优先的检查、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郭继孚  马毅林  刘雪杰  刘婧 《城市交通》2021,19(4):19-26,40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客运交通和物流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城市政府制定相关交通战略.基于大型体育赛事交通需求构成和特征分析,从短时高强度客流、高品质交通保障能力、绿色交通等方面研讨赛事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城市和赛事两方面制定对应战略.城市层面,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以赛事为契机推动空间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结构优化.赛事层面,在考虑协调性、系统性、优先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采取保障赛事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和科技办赛的战略.提出举办城市应因地制宜制定赛事交通战略目标,在为赛事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的同时,实现城市交通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关规划及政策文献的梳理,剖析了波特兰都市区构建多方式交通体系所采取的主要规划思想、政策手段及创新实践。指出波特兰都市区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并通过人均车公里等量化指标衡量、评估这种依赖程度的变化。同时,辅以城市增长控制、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机构协调等政策,转变对小汽车交通发展的认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此外,极力提升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品质,并就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换乘进行整合,从而使波特兰交通系统朝既定的多方式目标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评价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得失,分析城市转型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挑战以及新形势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以《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为例,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转型导向的交通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组织、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与组团结构相匹配的交通分区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互动、注重协同的交通管控政策,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策略等。最后介绍规划编制组织特点并提出城市转型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立法后评估的一般指标体系是评估立法质量的通用标准体系.立法后评估一般指标体系的确立,应该遵循适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立法后评估一般指标体系的结构由维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评估值等要素构成.立法后评估一般指标体系由法律法规自身的维度、法律法规的经济影响维度、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维度和法律法规的环境影响维度组成.在评估维度中,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评估值对事实和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