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构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梳理行为谱并研究其行为序列。方法使用集中个体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观察记录目标动物的行为,Ethom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黑腹果蝇梳理行为共计15种,且具特定的行为序列:前足参与的梳理行为很少与后足参与的梳理行为产生联系,当梳理前翅时,果蝇会趋向于继续梳理前翅或转向梳理身体后部;而当梳理身体后部时,果蝇会趋向于继续梳理身体后部或转向梳理前翅而不会趋向于梳理身体前部。去翅后梳理行为组成及行为序列均未改变。结论果蝇的梳理行为是一种先天定型行为,各梳理行为之间非随机出现,具有特定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2.
石建军  赵箐  陈静 《交通标准化》2011,(22):123-129
交通控制一般分为交通系统控制和交通行为控制,其中交通行为控制涉及人的行为控制,是交通控制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行为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概括道路交通行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行为的研究方法,分析交通行为控制的对象及其特点属性,以"交通人"表达特性,承载假设和特点,同时在归纳行为过程及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对行为的可控性进行探讨,并根据交通行为控制的六项原则,最终提出交通要素控制、交通行为约束和通行行为控制三大类交通行为控制方法,这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换道模型的精确性,基于接受间距、车头时距和碰撞时间三指标构建了竞争与协作换道行为的定量判定方法。首先,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然后,基于快速路合流区的车辆运行轨迹数据,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最后,对道路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换道行为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了接受间距与相对速度关系、换道时间、后随车最大速度变化和加加速度等外显特征,并得到了不同接受间距下的竞争与协作换道概率。研究表明:所提竞争与协作行为的判定方法,能有效识别复杂环境中的换道行为类型;竞争与协作换道的接受间距均服从正态分布,在间距小于8m时,竞争换道发生概率随间距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间距增大而减小;间距大于20m时,协作换道概率达到92.4%,竞争换道概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点研究在不同温度下猪皮肤组织的拉压行为,探讨温度和真皮层胶原质热变性对皮肤组织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新鲜猪皮,在特殊设计的温控制拉伸系统和压缩系统条件下观察猪皮肤在不同温度下的拉压行为。结果在拉伸实验中,皮肤的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压缩实验中则相反。结论温度对皮肤组织的拉伸和压缩行为都有影响:拉伸性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所引起,而压缩性质的变化则有可能是由于在热变性的影响下水合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了交通行为控制的概念,明确其控制对象是交通中的人,以同交通系统控制区分开来.首先,借鉴行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人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交通人"的概念来承载交通行为控制对象的共性,明确了"交通人"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承载的有关人的性质的假设,并简单阐述了各项假设的意义;其次,通过探讨"交通人"与出行者的区别和...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模型中心理因素变量对应的具体测量变量,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参数检验标准.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和成都的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计算结果表明,3个心理因素变量对重庆和成都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解释度分别为72%和6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心理因素变量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行为会计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西方行为会计的发展历史、定义、范围、成果和特点,分析了行为会计与会计行为的差异,举例说明了行为会计的应用,并指出了行为会计研究理论的内在困难和缺点。  相似文献   

8.
交通驾驶行为的行为过程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过程的环节和主要因素有:行为需求、行为动机、行为回报、人的认知模式以及态度。运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驾驶员交通行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因素的作用,是实施行为控制和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基本理论进行了综述,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讲,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且卖出羊群行为明显大于买入羊群行为;在整个样本期间,前期市场中存在着正反馈行为,后期市场中存在着负反馈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清除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倒计时信号灯对过街行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倒计时信号灯的类型、各类倒计时信号灯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行人过街对倒计时信号灯的需求、对倒计时信号灯类型的偏好,以及在倒计时信号灯下行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交通行为倾向下路段行人的过街特征,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展开问卷调查,得出不同年龄段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同时对过街行人进行视频拍摄调查和人工调查,以获取行人的过街时间、延误、速度、紧张度等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对行人过街的行为、速度、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不同交通行为倾向对行人过街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稳健型的过街行人安全性最高,其次是影响型、再次是思考型,最后是支配型。研究成果还可作为路段行人过街优化管控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新疆、西藏、浙江、河南、辽宁等11个省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调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交通安全管理是在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化协同行为、全民性交通意识的安全行为、科技应用性的专家行为、社会化的法规行为,尽快建立相关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交通安全的评价体系、事故预防体系、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和重大事故救援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行为特性对交通仿真模型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现行交通仿真模型中跟车模型和超车模型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驾驶员交通行为的基本特性。指出了驾驶员特性对车辆跟驰行为、换车道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判断车辆跟驰状态的合理指标及指标值的确定方法,最后分析了驾驶员类型对换车道模型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由孔子观人谈行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研究人体行为规律提供了一个模型,把人的需要,动机的研究放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第一位,注重人能否控制需要及满足需要的行为,能否摆脱需要对他的束缚,制约,能否在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坚守正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孔子在研究个体行为中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内部审计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许多因素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运行绩效,阻碍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限制了内部审计对学校的贡献。本文从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后期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高校审计行为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交通信息与交通行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信息作用的对象是人,目的是交通行为控制。具有行为控制作用的交通信息来自交通控制系统或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客观上导致了交通行为控制,是建立在交通行为可控性基础上的,归咎于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社会特性等。交通控制信息对出行者行为控制,是以信息行为规则建立发布、接收和处罚等为主导的行为过程的结果;交通指导信息是以需求、目的、知识、刺激和回报为主导的心理过程的结果。探讨交通信息对交通行为控制作用是道路交通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洪 《城市交通》2008,6(2):64-67
为应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大量游客及对上海市造成的交通压力,对游客的交通行为和游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综合上海市及以往世博会举办城市的交通数据,对2010年世博游客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从交通的角度,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范围划分4个世博交通服务圈层,进而分析世博游客的流向分布及其与日常交通流叠加的特点。从游憩的角度,探讨游客的游憩行为及旅游路线。最终指出,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各个环节与游憩的融合很重要。提出降低观光隧道票价、将水上巴士变成流动的世博会场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在交通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逐步提升,并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通勤出行方式。用于公共交通流量分配的路径集生成技术亟需研究:将行为阈值约束与改进的Dijkstra算法相结合构建数学模型,算法基于枚举的方式,剔除公交路径集中的无效路径,生成合理路径集,并通过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实现。在包含8条线路的算例网络中,考虑出行总时间、步行时间、换乘次数、拥挤指数四个阈值约束,生成包含直达与一次换乘的路径集。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路径选择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