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郊区(环城高速以外地区)十个大型居住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交通出行目的、出行强度、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方式构成等方面总结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与广州市2005年居民出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城市近郊组团的交通发展对策,为广州中心城区未来人口疏解、近郊组团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雪铭  许妍 《城市交通》2008,6(3):72-78
城市交通网络演变对居住空间扩散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对大连市交通网络演变特征及相应的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城市交通网络对居住空间扩散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网络和居住用地的分形分维特征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两者的分形特征呈高度正相关,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对居住空间扩散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居住与就业岗位、居住区生活设施配套以及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决定了城市居民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即职住均衡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源头管理措施。首先提出职住混合度、职住均衡度两个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对辽阳市和齐齐哈尔市两个案例城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职住分布对居民出行距离有显著影响,相似的城市规模下,职住均衡良好的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短。在此基础上,分析职住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阐述了生态城市单元与职住均衡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职住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从财务可持续性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盈亏平衡问题,本文建立了以票款净收入和运营成本为基础的网络运营盈亏平衡模型,定量分析票价率、客运强度、票价优惠策略等要素对运营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城市票价率水平差异较大,多数城市体验了初期线网扩张带来的网络化运营红利;但随着网络进一步扩大到市区边缘或郊区,多数城市网络总规模超过300 km后,全网平均客流强度呈下降态势,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政府补贴压力增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通勤出行中的公益性定位,以及不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差异,应进一步研究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下票价水平、线网规模及技术制式、不同线路功能定位的关系,以提高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盈利能力,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Mega-city reg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dominant model of the neo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re China's three largest and most mature mega-city regions, the status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entire-array-polygon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olution assessment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 terms of urban population index, urban economy index, urban life index, urban culture index and urban primacy index. In terms of general developing level,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have progres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With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itially realize a "diversified" regional layout. The difference and gap among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are obviously decreasing,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China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The rankings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will be in a continuous adjustmen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is possible to catch up and take the lead.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整合的视角,在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本文选择上海市郊区顾村和中心城以内大华一村两个动迁安置房社区,利用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对不同区位、不同住房取得类型的通勤者生活时间分配进行了对比分析、差异检验和生活活动参与程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位整体通勤者的生活时间分配特征差异不明显,但是在细分住房取得类型情况下,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区位之间的差异显著.特别地,郊区顾村的市政动迁通勤者的通勤时耗最长,但是户外休闲活动参与度仍然为高水平.分析表明,居住区附近的公共设施开发和地铁的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土地价值捕获将外部效益内部化, 解决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财务可持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开源数据环境下,获 取2011—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HPM)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建 线路对沿线住宅价格增值的时空效应。研究表明:与全局常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空 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比,局部变参数的地理加权回归 模型(GWR)拟合效果更优,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差的空间效应,刻画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关系的空 间异质性。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达性提升对沿线80%以上住宅小区的房价具有显著的正效 应,住宅价格增值比率随地铁站距离递远递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 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网络化效应,新建线路不仅会改变周边房价,对城轨网络其他位置的住宅也 具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为1 km,在该范围内,住宅价格受到的增值效应 在 2011—2016 年基本稳定,约为 3%;受新线直接影响区域的住宅价格会产生相对更大的提升 (0.02%~0.22%)。  相似文献   

9.
考虑城市大客流通勤者跨区域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公交线网中乘客出行密集、客流走向规律等特点,提出一种跨区域定制公交的搭乘方案. 通过改进的Q-learning 模型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为城市通勤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通过综合路段拥堵状态、乘客需求及居民小区位置,设定了Q-learning 强化学习的奖惩函数,提升定制公交区域路径的直线系数、满载率、通行时间.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降低通勤者跨区域通行的旅行时间,有效提高髙峰时段定制公交线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城市交通》2009,7(6):28-32,49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买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盛来芳  宋彦 《城市交通》2012,(2):33-39,74
纽约地铁历经100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其高峰时段的过度拥挤和财务亏损一直是困扰纽约市政府和居民的难题.结合纽约城市扩张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化,重新梳理纽约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历程,并从票制、客运量、运营组织模式以及土地利用四个角度分析纽约地铁的运营绩效特征.通过考虑规模效应和“峰值效应”,发现纽约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京棉二厂职工宿舍区的保护性改造为例,集中研究与讨论了有历史保存价值的既有住宅的保护与改造,以及轻型木结构建造技术在旧住宅改造中的应用.从建筑学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进城市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地城市轨道车站与周边住宅区衔接方式的差异,将住宅区与轨道车站衔接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及长距离三类模式,并对中短距离两类衔接模式典型住宅区居民出行高峰小时产生率、出行方式比例、同种出行目的方式比例进行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短距离衔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中短距离两种衔接模式,住宅区私家车出行比例相差不大;居民对不同交通方式换乘选择意愿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山地城市住宅区引导和保障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基于城市单元的概念,探讨其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分析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在两种属性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指出应适当限制交通系统在自然生态属性突出的城市单元中的规模,努力做到两者的相互融合;针对老城区应尽量减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对单元文化肌理的冲击,针对新城区应注重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形成绿色交通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最后,针对居住、商业、交通枢纽等具有不同主功能的城市单元提出不同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际铁路网络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的 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网络演化思想,将节点重要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 度指标作为重要参数,在综合考虑城市群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城际铁路 线网布局规划模型,并对城际铁路线网的技术性能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节点成长、 线路连接、边权演化规则,设计网络演化机制和城际铁路网络演化算法.以成渝城市群为 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演化结果和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验证了 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实际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数据,结合济南公交发展历史数据,通过构建非集计模型,分析得到济南公交票价弹性值.结果显示,济南公交票价弹性值为-0.234,略低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公交出行时间对公交出行需求的弹性要高于公交票价的弹性,通过缩短公交出行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来增加公交出行吸引力将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PPP 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社会投资机构与政府在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决策分析,核心在于研究社会投资机 构的投资决策规律.本文在PPP 模式下,通过分析PPP 项目的基本博弈关系,模拟作为理 性人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政府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的特征,基于Bayesian 博弈构建模 型,提出博弈主体的效用水平和目标函数,并研究在博弈均衡结果下,无投资偏好和有投 资偏好条件的报价特点及最佳策略,旨在为应用PPP模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 供理论参考,最大程度减少因投资评价不准确、不合理而造成项目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外传统可达性测算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特征的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常用的四种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实例,针对老城区分别构建了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模型,同时建立新城区就业可达性模型,以此分析南京市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随着出行距离增加而提高,且提高程度逐步降低;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低于小汽车,在城市外围地区尤为明显;新城区就业可达性远低于老城区,职住失衡以及交通通道欠缺是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际城市发展经验,提出南京市不同片区就业可达性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是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涉及面广,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模型和完善测算方法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效用函数导出使用者乘坐公共交通的需求函数,建立使用者收入、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对公共交通使用者实行分类补贴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实际运用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补贴测算模型。最后,文章结合北京市常规公交的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类补贴的方法和补贴测算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公交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测算公交财政补贴金额,实现政府补贴的效用最大化,为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测算提供新的思路&;#61472;。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国家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打破二元体制,逐步建立起三维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