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指向是高校绩效评价的核心要素。本文基于价值视角,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剖析了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尝试构建基于价值指向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模型。文章从高校绩效评价的演进引入绩效价值指向的内涵,深刻剖析了价值体系的构成和价值评价逻辑路径,指出了指标体系、组织环境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的辅助功能,基本形成了基于价值指向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最后,基于应用实践角度,从内在价值冲突、大数据分析应用和绩效评价科学思考三个方面指出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幸福论伦理学与价值哲学关系的历史考察,认为幸福论伦理学原本就是价值哲学,价值哲学是以人的生活为对象,并引导人们去达到人生的终极目的——幸福。在现代社会,只有用人生幸福哲学来定位价值哲学,价值哲学在新世纪和人类生活的未来才有可能丰富和发展,才有可能为人类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不仅是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体现,而且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我国新会计准则按照谨慎应用与全面应用的原则,主要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债务重组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法的价值冲突是各主体所持价值评价标准之间的冲突,亦是教育法的目的价值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国家教育权与办学自主权、国家教育权与学术自由权之间的冲突,体现于教育法的具体内容中。社会变革、各主体价值主张的多元化与教育的复杂性共同作用,造成了教育法的价值冲突。教育法的价值冲突与暂时消解是教育法进步的主要方式,在整合教育法的价值冲突时必须坚持中立原则、人权优位原则、合教育性原则和程序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体,大学教育应当担负应然和实然的价值追求。在全球变革加速的历史时期,大学及大学教育应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压力进行全面审视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弘扬大学精神与理想,提升大学品味与质量。同时,应能够对当下的社会和人类发展做出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保障社会和人类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保持其“求真、致善、创美”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预示着全球体育价值话语传播的转向。聚焦奥林匹克价值话语传播的演变,解析全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需求,认为“集体团结”是全人类体育的共同价值,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集体团结”是体育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共同趋向,更是未来体育社会治理的新航向。奥林匹克传统价值话语传播的是“体育英雄主义”,它已经不符合全球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极易导致个体膨胀和极端主义的弊病,而“集体团结”中的集体意识才是破解问题的秘钥。“集体团结”是全球体育未来发展的主导价值,其价值输出符合全人类社会生活模式,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即是实现从体育的“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团结”。其中,集体利益、文化对话、场景营造和服务于人是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的起点、方式、场所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体系发生了许多分化与重组,在审美层面的集中体现为由统一转向多样、由教化主导转向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然而对此理解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在其价值认识上尤为突出。本文依据价值哲学的基本观点,从批评现行的价值概念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内涵、价值构成、价值意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这样既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追求自由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办人类最终解决个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的价值的自我超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近代以来的国际经济转变为全球化的经济。在此转型中,国际性都市在世界经济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出现了“世界城市”体系,这一体系在全球经济网络中起着核心枢纽的作用。对于这种新发展趋势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对此作一探讨。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人们可以看到,这是世界走向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伴随着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形成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重点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当今世界各国民族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是,在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化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和冲突,实现民族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这是对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整合,本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以下简称EVA)是资本成本从税后利润中扣除后的剩余收入,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EVA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计算企业价值的模型方法和价值测评工具,在银行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银行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风险而非现金流,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因此,在计算银行的EVA时,资本是与风险相匹配的经济资本。银行经营期内每年实现的EVA可以反映其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基于此,采用EVA理论和方法将能够有效地促进银行在风险管理、业绩考评、激励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活劳动.在理解时必须明确价值创造与价值构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活劳动创造价值,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一起构成价值。另外.对科学技术这个渗透性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当科学技术与劳动相结合时直接创造价值.当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时参与价值构成.但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共赢共享的系统性方案,对人类社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变革要求。这一方案突出以人为核心的重大命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变革的前瞻性、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引领性、对教育个体功能的统摄性。教育在努力满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社会功能的拓展与深化、实现自身个体功能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多个处理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的新理念和新政策,理解这些理念和政策对读懂中国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认知,以及阐明中国高速发展的国际政治内涵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身份、视野以及价值等几个维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西方对中国成长的看法存在着误读和偏见。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表明:中国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不但如此,中国还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中国也看到了全球性问题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因此用全球性的视野提出了解决方案;此外,中国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批判和超越,中国要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实现和平发展,实现和其他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承诺。  相似文献   

16.
探讨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的价值维度其实就是探讨建设舆论监督法治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就是对舆论监督法创制和实施的宗旨的分析。该价值维度是多元性的,即凡是可以借助于舆论监督法上的权利、义务来加以保护和促进的美好事物,都可以被纳入该价值体系,因而很难用简单枚举的方式把各种价值一一列举。本文以下所要探讨的民主、正义、秩序、效率都是最重要的价值,但也并非价值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河铁桥的主要功能从交通作用转向历史遗产,梳理选址思想对理解这一历史遗产的价值重构有重要作用。运用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了黄河铁桥的选址特征,论证了这一桥梁建筑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选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百年时代变迁尺度,探讨黄河铁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型。通过重新建构黄河铁桥价值体系,为黄河铁桥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整体价值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若要成为各国各族和平合作、互相增进的基础,必须放弃以西方文化为主轴心的立场。它应该既能够建立人类共同的普遍价值,又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殊精神,进而使相异的文明等共存,协调和谐,互相欣赏和吸纳,形成在经济一体化之下的多元灵性资源的“彩虹文明”。基督教、中国儒家哲学都可以为全球化提供精神支持。古中国的“天下观念”及由此延伸出的“礼乐文明”、“网络思维”、“关系思维”启示我们,化解全球冲突的危机,不可能单靠军事力量,必须有一个深度的文化处理,培育一种富有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多元沟通精神,谋求感通的全球伦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人力资源当期实现价值计量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中国特色人力资源当期实现价值计量模式的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特色人力资源当期实现价值计量模式,含群众、个体、当期和未来四种基本模式,从而为我国人力资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绝不仅仅是在于“认知”的方面。即让当代人较好地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许多当代社会有所缺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通过对于它们的保护,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社会生活的和谐和价值观念的重构。因此,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存在的这些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并且充分发掘它们在对当代人情感表达、心灵诉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使这一事业在更为深层的心理、价值层面上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