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目前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极限平衡法中几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各自的适用条件、计算精度,通过对3个算例稳定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直线滑动面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偏于不安全,而瑞典条分法偏于安全,简化的毕肖普法计算的结果则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结合贵州松河特大桥墩柱施工,对塔吊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在有无荷载作用下塔吊的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为4.1,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为1.43,均大于设计要求的1.15。说明在墩柱施工过程中,塔吊稳定性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佛山市南海区五斗大桥为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箱型肋拱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荷载试验,对横向分布系数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杠杆原理法与空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杠杆法计算的偏载系数远大于空间有限元法,偏于安全,但过于保守、经济性差;而空间有限元法横向分布系数和结构实测吻合良好。建议引入修正系数对杠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采用剩余滑坡推力法、萨尔玛(Sarma)法及简布(Janbu)法计算滑坡推力稳定性系数及参数反分析,进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边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的方法。自由变形圆环法作为盾构隧道管片衬砌设计的传统方法,其计算结果虽安全但偏于保守。针对一工程实例.分别用自由变形圆环法和弹性地基梁法、弹性铰法进行了内力计算,并将后两种方法的结果与自由变形圆环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助于盾构隧道衬砌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力学模型,推导了边坡突发失稳的力学条件判据,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对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了刚性极限平衡理论在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中存在的不足。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刚性极限平衡法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989,小于1,即边坡不稳定;利用尖点突变理论计算的边坡刚度比为1.120,大于水致弱化系数的倒数0.806,即边坡稳定,与实际相符,因此,可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复杂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算例,研究了土体剪胀性对土质边坡以及边坡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两种关于剪胀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不同观点,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重力加载法对两种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进行非关联塑性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存在局限性;只有在折减的过程中满足剪胀角小于内摩擦角的条件,强度折减法的结果才是有效的。此外,针对把剪胀角近似取为0°是一种的偏于安全的做法的观点开展研究,对有抗滑桩加固的边坡体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剪胀角越小,抗滑桩的变形越小,作用在桩身上的最大土压力也越小,表现出土体更加容易"流过"桩体的特点。因此从边坡安全系数角度考虑,把剪胀角近似取为0°可以得到最小的安全系数,是一种的偏于安全的做法,但是从抗滑桩设计的角度考虑,又是一种偏于不安全的做法。建议在实际边坡工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考虑剪胀角的取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时间关系曲线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进行了拟合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要明显小于素混凝土;采用0.9作为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是合理且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工程中,圆钢管混凝土柱两端有可能承受偏心距不同的压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圆钢管混凝土不等偏压柱的荷载一变形关系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大量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这验证了该方法模拟圆钢管混凝土不等偏压柱受力过程的正确性。最后,列出了采用等效长度法和模型柱法对上述试件承栽力的计算结果,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3种方法均总体偏于安全,其中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对西南山区某顺层白云岩边坡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赤平投影法对顺层白云岩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的滑移类型;深入分析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对滑面强度、滑体密度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抗剪强度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敏感。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工程实例,研究物探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和贯入法结合的综合方法在浆砌石挡墙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贯入法获取挡墙强度参数,通过计算可获取挡墙稳定性系数,结合物探方法获取挡墙内部情况,可实现挡墙安全的快速准确评价。多方法结合的挡墙安全检测可在安全检测工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鉴于角钢连接件剪切刚度的重要性,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了角钢连接件的等效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设计制作了3个角钢连接件试件进行推出试验,根据国、内外剪力连接件剪切刚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将各方法计算结果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就其适用性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连接件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差异较大,日本规范计算结果与本文提出公式计算结果较为吻合,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和0.8?mm割线法计算所得结果偏于安全,弹性阶段抗剪连接件的剪切刚度计算采用日本规范和本文公式计算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南京长江三桥初步设计方案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并且计人施工过程变形和应力的叠加效应,对南京长江三桥初步设计方案(独塔双柱、双塔独柱和双塔双柱)钢斜拉桥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计算得出3种初步设计方案钢斜拉桥在施工阶段结构的弹性稳定安全系数为4.9~10.2,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为2.1~7.9,表明3种方案钢斜拉桥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弹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都是足够的.最后,评价了施工过程中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下的结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新型双肢冷弯C型钢蒙古包结构在冰雪等竖向荷载工况下可能出现的失稳问题,对带陶脑的双肢冷弯C型钢门式刚架平面内的稳定性展开研究,通过改变斜梁坡度、刚架高跨比、陶脑直径3种参数下的刚架试验与数值模拟,对该类门式刚架的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斜梁坡度和陶脑直径的增加会使刚架承载力增加,刚架高跨比的增加会使刚架承载力降低;综合考虑斜梁坡度对刚架稳定承载力和柱顶侧移的影响,建议刚架的斜梁坡度设计为20° 以内,此时《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对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偏于安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路连拱桥在单车荷载下振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车辆与桥梁相互作用的单轴模型的运动方程,并应用时变力学系统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随机路面不平整样本的方法,由随机相位角的谐波振动的线性叠加组成的模型模拟桥面不平整,然后研究了车辆行驶速度和桥面平整度对连拱拱桥冲击系数的影响,并讨论了拱上结构效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试验与理论结果表明,就本文的车、桥条件而言,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关于冲击系数的规定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当宽跨比较小时桥梁拱肋的横向稳定性是桥梁安全性的关键,因而需要用弹塑性理论重新计算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分析在不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的稳定性,得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修建山区公路时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多采用高填方路基,填土在自重及荷载作用下极易沿着滑动面下滑形成滑动土体,路基失去稳定性。为了分析滑动土体的稳定性,应用极限平衡法中的条分表解法计算实例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再用FLAC3D强度折减法计算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其中FLAC3D模拟通过将抗剪强度参数降低至极限破坏状态为止,最终计算出强度储备安全系数k。通过对比极限平衡法与FLAC3D强度折减法计算出来的稳定性系数,结果发现:两者安全系数相差不大,可以考虑将FLAC3D软件应用于该类工程来分析边坡稳定性,并且为实际工程支护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SARMA法的基本思想,考虑非饱和带基质吸力和暂态附加水荷载对岩体边坡安全稳定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雾化雨入渗效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改进SARMA法,并将此法应用于紫坪铺2^#导流洞出口高边坡工程,进行了边坡在泄洪雾化雨入渗影响下的安全稳定性计算与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用解析刚度法求解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进行研究,用考虑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增大系数的解析刚度法提出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的各项系数进行了分析,最后将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二阶弹塑性分析钢框架的结果,对中国及美国现行钢结构规范的钢框架承载力进行比较。指出上述规范关于钢框架的承载力的计算是安全且偏于保守的。其保守性来自规范公式未计入结构内力塑性重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