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为研究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985—2013年重庆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GDP数据,建立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之间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需求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较小;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在逐渐加大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对我国交通运输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系统的供给与需求具有典型的二象关系。对二者的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要求,总结了山西省交通运输环境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足以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5.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持有量也迅速的增加,交通运输需求和服务的迅速增加,造成了交通部门能源消耗量急剧增长,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对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的有效测算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主要针对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关系数法对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通过对1990~2014年间运输强度、运输弹性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相关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两者交互发展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模型的构建,从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差距、社会投资分配、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和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江西省综合交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江西省交通运输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托高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学科优势和高校与企业建立起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从人才资源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角度,探索高层次人才资源培育途径,为全省交通运输"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健 《交通标准化》2020,6(1):13-18
2019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造成了明显冲击。为分析疫情对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影响,重点从客运、货运、港口生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四方面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四方面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交通运输疫情防控、积极发挥交通投资稳定器作用、加大高速公路通行服务保障和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基本运输需求,以便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争取将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公路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运输需求按运输对象可分为旅客运输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旅客运输实现人的位移需求,货物运输实现物的位移需求。由于客、货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不同,一般应对其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车辆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交通运输系统 将发生深刻变革。本文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影响,综述自动驾驶特点下 交通数据采集与管理手段、土地利用、停车需求、交通供需、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布局等方面 发生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实现对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运输系统的再认 知,总结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需求预测、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等新的交通规划方法与技术。通过对 交通运输系统的再认知发现:在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数据具有细粒度、高鲜度的新特点;土地利 用模式将发生改变,城市将呈扩张和去工业化趋势,停车需求减小;交通系统供给能力和可靠性 提高,出行需求的时空分布将更为分散。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的变化体现在交通需求预测和交通 网络布局两个层面:交通需求预测框架从“四步”框架转变为模型组合化和出行行为一体化的预 测框架,同时,需求预测的各阶段需引入对自动驾驶特征及其系统性影响的分析;交通网络布局 设计采用连续时域上的布局设计框架,有望解决传统交通网络布局设计的时滞性问题,可适应并 服务于动态变化的土地利用及交通需求。本研究认为,未来需重点研究自动驾驶对交通安全、交 通拥堵、公共交通规划、慢行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解决自动驾驶实测数据缺乏的困境、 解析异构交通阶段交通系统的运作机理、应对交通需求反弹引起的供不应求、评估难以衡量的外 部成本等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西安市面临的交通难题,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必须调控交通需求结构,调控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时间结构与线路结构,这也是实施城市交通与运输需求管理的有效途径。对西安市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交通运输需求管理有关理论,提出了西安市实施城市运输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运输结构变化对铁路货运供给的影响、铁路货运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铁路货运供需关系。总结以往铁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特点,把铁路货物运输需求量按供给关系分成供小于求和供需平衡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相应预测函数。  相似文献   

15.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因此,需要探讨影响交通供需关系的主要因素,不同供给策略与需求管理对策的影响规律以及实现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供需动态平衡策略.通过动力机制分析和经验总结,阐述了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作用机理,提出...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运输服务水平、运行效率及资源消耗三者的互动影响机理,并构建相 关模型表征三者互动传导机制.用户对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感知程度影响其选择决策,用 户的出行需求直接影响交通方式的运行效率,运行效率的高低表征了资源被有效利用的 程度.在该互动传导机制下,构建基于出行链的通道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以北京-西 安运输通道为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普通铁路依旧承担着该通道内的主要运 输需求.  相似文献   

19.
易汉文 《城市交通》2006,4(4):3-11,40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人们在城市系统中从事各种活动。在城市活动与其用地和出行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并利用其中的规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和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学科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揭示了城市活动是用地和出行的需求之源,进而阐述了城市活动的两个基本供应子系统——用地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重视用地和交通的交互作用,寻求城市活动与其用地和交通之间的供求平衡,既是维持城市健康发展,也是指导城市用地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