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论有关格蕴函代数结构的模型论性质,证明了形式化格蕴函数代数理论T保子模型,保模型链之并、保模型同态、理论T不是完备的,也不是模型完备的,因此不存在内在Skolem函数。另外,文中借助于超滤概念提出了格蕴函代数簇的超积及格蕴函代数中模糊子集的模糊超积,并进而研究了模糊滤子、模糊关联滤子及模糊子格蕴涵代数的相应性质。  相似文献   

2.
格蕴涵代数的拓扑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格蕴涵代数中弱滤子的概念,对弱滤子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格蕴涵代数中全体弱滤子构成一个拓扑结构,格蕴涵代数之间的蕴涵同构是相应拓扑结构之间的拓扑映射。  相似文献   

3.
赋值格中一种混合运算的性质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R0-代数、格蕴涵代数和基本逻辑代数;讨论了一般赋值格中一种混合运算的性质,特别是对这种混合运算在R0-代数中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应用它建立了R0-代数中的一种滤子,得到了一些结果,为R0-代数的研究和一般赋值格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粗糙集代数与格蕴涵代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粗糙集代数与格蕴涵代数的关系以及由粗糙集代数构造格蕴涵代数的方法.借助近似代数上的原子及同余关系,证明了在适当选取蕴涵算子及余运算之后,粗糙集代数就成为格蕴涵代数。  相似文献   

5.
模糊格蕴涵代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将模糊集合率应用于格蕴涵代数,给出了模糊格蕴涵代数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6.
格蕴涵代数中滤子的若干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给出了滤子的几个等价条件,接着定义了固执滤子,证明了固执滤子,极大关联滤子,极大正关联滤子相互等价,得出了越滤是固执滤子及固执滤子是索滤子的结论。最后通过蕴涵同态给出了格蕴涵代数L的固执滤子的一个等价条件,即对任意一个格蕴涵代数L′,总存在一个从L到L′蕴涵同态,使这个滤子就是同态的对偶核。  相似文献   

7.
格蕴涵代数   总被引:173,自引:17,他引:156  
本文将格与蕴涵代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格蕴涵代数,并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 为从语义的角度研究格值逻辑系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格蕴涵代数的格值命题逻辑语义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限格蕴涵代数作为逻辑系统的真值域,在其上建立了基于有限格蕴涵代数的格值命题逻辑语义系统,研究了在A水平上系统的赋值和公式的可满足性等基本定义,证明了系统“有效性”的可判定性并给出了判定算法。  相似文献   

9.
以有限格蕴涵代数为真值域,建立了基于有限格蕴涵代数的格值命题逻辑系统;采用公理化的方法,给出了该系统在A水平上的语法导出、证明和协调性等基本定义,并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定理、协调性定理、弱完备性定理和弱演绎定理.  相似文献   

10.
格蕴涵代数中的格蕴涵代数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逻辑代数方程理论,提出了格蕴涵代数方程的概念.讨论了格蕴涵代数L中的几种基本类型的一元格蕴涵代数方程,给出了方程的可解性判别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证明了方程的解集构成L的凸子格.  相似文献   

11.
铁路沿线岩溶塌陷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每一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塌陷形成的作用。同时因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以基于主成份分析提出的综合向量替代原有因素向量,消除了影响因素的信息重叠,并体现影响因素的致塌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岩溶塌陷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分析不同类型客运需求与各等级枢纽间的 关系,考虑不同层次枢纽服务能力的约束,构建了基于层级选址模型的区域客运枢纽分 层布局优化模型,使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最后设计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与不分层的中位模型相比,分层模型能得到可达性更高的布局方案,考虑最 大、最小服务能力约束后可达性有所下降,但更符合实际.面对客运需求的增长,枢纽规划 部门应适当进行枢纽扩能和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微机上实现机械CAD与CAPP接口的思想和方法。提示基于特征形面的零件信息模型,以此作为接口技术的核心,完成零件信息的组织与传递,具体讨论了根据夫人折三视图,以人机对话方式识别特征形面来构造零件信息模型的算法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魔术公式表达的轮胎模型,建立线控转向系统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整个轮胎侧偏角范围内有效,反映轮胎侧偏角超过5°后轮胎侧偏力与轮胎侧偏角的非线性特性,并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模型。转向传动比采用模糊控制。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模型较好的映射了输入与输出的非线性关系,采用转向传动比模糊控制算法得到转向传动比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可较好的实现低速转向灵敏和高速转向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客流时空分布规律,考虑列车平均发车间隔、运行时间、最大载客量等约束条件,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与上、下车客流量相关联,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基于非均匀发车间隔的大小交路时刻表优化模型,对乘客平均旅行时间及列车发车间隔平均偏离值进行协同优化。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际运营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乘客在各个车站平均等待时间较优化前减少幅度为0.4%~13.1%,其中全线客流量较大的第7、8、9站优化幅度较为明显,分别为 11.7%、13.1%、11.9%。优化后列车在各个车站最大满载率较优化前降低幅度为1.8%~8.5%,且所有车站站台均无滞留乘客,体现了优化后列车运输能力与客流需求的良好匹配。灵敏度分析讨论了目标函数权重系数及列车平均发车间隔值对模型的影响,表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及稳定性,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预测实际工程结构混凝土徐变的发展规律,在反映恒温、恒湿条件下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基准徐变系数基础上,引入温度、湿度徐变系数,建立了预测实际环境温、湿度条件下混凝土徐变的组合徐变模型.借鉴徐变计算理论,提出了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附加徐变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中随时间变化的温、湿度导致现行徐变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徐变变形存在显著差异,其引起的混凝土附加徐变随季节更替而产生周期性增减交替变化;组合徐变模型给出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为6%,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的现行徐变模型相比,减小了7%.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电动汽车驾驶员里程焦虑问题,并为车辆行驶里程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探讨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和电池SOC之间的关系。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删除、插值和平均处理,再对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和电池SOC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模型,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利用北京市运营物流电动车的数据对建立的模型及参数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基于数据驱动预测行驶里程的方法是可行的,所建立的行驶里程与电池SOC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描述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考虑沥青混合料在整个蠕变过程中同时存在蠕变硬化机制和蠕变损伤劣化机制,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发展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用分数阶Maxwell模型来描述蠕变硬化机制,用损伤应变来表示蠕变损伤劣化机制,并从统计学角度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演化方程;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0.179、0.358、0.448、0.537和0.716 MPa)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通过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进行了非线性拟合,确定了不同应力水平下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的参数与损伤演化曲线;为构建不同应力水平下统一的损伤演化模型,提出了一种统计量化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的方法,建立了蠕变损伤与损伤应变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水平下,提出的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判定系数均不小于0.995,适用于描述包括衰减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整个蠕变过程;在衰减蠕变阶段,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合料的损伤都小于1.0×10-3,相对于蠕变破坏时的损伤0.8可以忽略不计,而进入稳定蠕变阶段以后,损伤逐渐增大;当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应力超过一定值时会发生蠕变破坏,其流值时间取决于所施加的应力水平;用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所得的蠕变损伤与损伤应变之间演化关系的判定系数为0.992,说明可以建立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统一损伤演化模型,且其参数只与材料性能和温度有关,与施加应力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场容量限制导致的航班延误问题,以最大航班流量为决策目标,建立了进离港航班容量模型.该 模型采用离散时间混合排队算法,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情况建立转移概率矩阵,并基于冲突因子优化模型性能,推 导出进离港容量的数学公式,设计出算法流程.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进、离港 航班率分别为0.6和0.5、机场吞吐率为0.8时,模型预测的数据与实际航班信息的标准差分别为1.552和 1.436;当进港请求近似为泊松分布时,机场吞吐率越大,拒绝的航班请求数量越少,机场吞吐率与计划进离港容 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