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提倡公交优先被广泛的应用,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人们出行时首选的交通方式。应用VISSIM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公交车辆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仿真视频,揭示出布设公交专用道后路段的交通影响,短期内可能有些紊乱,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乘坐公交车的居民真正得到出行的优先,减少出行的时间,感受到公共交通带给他们的舒适和快捷,小汽车出行才能减少,道路交通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当前正处于小汽车出行或公交车出行方向选择的关键时期,亟需发展公交专用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剖析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面临困境,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经验,提出中小城市理想的公交专用道体系建议(公交专用路+一级公交专用道、二级公交专用道+其他形式公交专用道)和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建议,并以顺德区为例,研究制定符合顺德区城市特点的公交专用道体系和设置标准,规划"十横十二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相似文献   

4.
研究家庭成员出行方式对学生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 学生出行需求管理策略.以学生出行为研究对象,将父母出行方式作为选择方程的因变 量,学生出行方式作为结果方程的因变量,运用Heckman Probit 模型建立基于父母出行方 式选择的学生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利用海宁市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父母选择小汽车 出行对学生选择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选择公交出行对学生选 择小汽车和步行出行有显著负向影响;父母出行方式对学生选择公交出行无显著影响; 小汽车拥有情况、是否有人接送、公交满意度和出行距离对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公交专用道线网布局问题.从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得出设置公交专用道的速度条件、公交车流量条件、道路条件,以及公交专用道需求线网和可行线网的设置方法,将二者叠加即可形成公交专用道的实际线网.根据城市整体路网规划,利用交通预测得到的道路上公交车量流量数据,应用上述方法可以规划公交专用道线网,形成以公交专用道线网为骨架的城市客运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6.
公交专用进口道的选择和设置会对进口道的社会车流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在阐述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的设置形式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实际交通调查数据,设 计了典型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仿真模型,选取了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公交车延误、小汽车延误和人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分析公交专用进口道运行效果与交叉口饱和度之...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交通方式预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转移曲线法预测无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第二阶段选取时间、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率,建立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方式预测的非集计MNL模型. 最后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结果表明,常规公交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比例较高,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ڷǼ���MNLģ�͵Ĺ����ͨ��ʽ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交通方式预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转移曲线法预测无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第二阶段选取时间、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率,建立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方式预测的非集计MNL模型. 最后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结果表明,常规公交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比例较高,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公交专用道对城市路网的影响及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时空消耗概念,提出了公交专用道设置后路网容量修正公式;根据Logit模型和交通阻抗函数分析出公交专用道将有助于优化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结构;指出不同等级道路交通流车辆组成将重新分配.引进公交专用道规划前评价和设置后评价理念;建立多级指标层次结构图,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很多城市通过建设公交专用道的方式来提高公交车辆准点率和公交运行速度,但我国目前关于公交专用道各种规范不全面、不详尽。基于此背景,在充分比较各种规范基础上,给出咸阳市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标准建议,以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市民上班、上学选择公交,使公交出行成为咸阳市民出行的首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尽管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公交专用车道的选线、建设难度也不断增加。对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发展困境,进而以提高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出公交专用车道的四大选线原则:以客流需求为根本、突破既有道路条件限制、网络化与局部节点兼顾、近期建设优先选择无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通道。最后,提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标准,以及以系统化、精细化为核心的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根据公交专用道停靠站的设置方式对停靠站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公交专用道车辆的停靠过程进行了微观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对车辆的到达间隔与停靠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到达间隔的分布规律,公交专用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或路段中央时,公交车辆的到达间隔服从指数分布,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受到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影响,车辆的到达间隔不服从指数分布,认为车辆到站服从一般分布;对于停靠时间的分布规律,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本文研究的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公交专用道停靠站通行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信号周期是交通控制的主要参数之一,也是影响交叉口公交车辆延误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考虑在线优先需求的离线信号周期优化结构模型,其最优周期由离线基本周期和在线增量两部分构成.离线基本模型以加权车均延误为目标,探讨公交权重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公交运行效益、社会车流运行效益的关系;在线增量计算以在线优先策略提供可实施空间为目标.分析一个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公交车均延误最小的最优周期和社会车流车均延误最小的最优周期并不重叠,在一定的公交权重下,模型能够求得二者加权最优解.适当的在线增量引入,能够进一步降低公交车辆延误,且不会对非优先车流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协调公交站点的服务能力与公交车停站需求,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已知公交车运行线路、发车间隔、停车站点位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并假设公交车在道路路段上运行时间、停站点停驻时间满足概率分布条件下,研究整个城市公交站点的服务可靠性,得到了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概率计算公式,并定义了α-可靠度来衡量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通过本研究发现:公交车站点相遇概率具有时间周期性,公交站点服务可靠性不仅与公交车运行线路的设置、发车间隔长短、停车站点位置设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有关,还与交通系统中的路段旅行时间可靠性、公交车站点停车时间可靠性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左转公交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提高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VBAL)控制方法.提出VBAL的渠化模型及主预信号控制模型,利用车辆累积曲线图示法以现状的单左转(SLTL)方案为基准,将VBAL方案与双左转(DLTL)方案比较;建立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延误变化量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VBAL 方案能够在有效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最后,实例分析证明了VBAL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左转公交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提高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VBAL)控制方法.提出VBAL的渠化模型及主预信号控制模型,利用车辆累积曲线图示法以现状的单左转(SLTL)方案为基准,将VBAL方案与双左转(DLTL)方案比较;建立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延误变化量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VBAL 方案能够在有效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最后,实例分析证明了VBAL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公共汽车能耗与碳排放水平高的现状,基于车辆性能稳定的前提,研究通行条件对碳排放的影响。首先,对工况和通行条件进行划分。然后,以上海市北安跨线为例,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各种交通干扰对应的工况并计算其碳排放水平,发现拥堵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其次是交叉口。最后,分析载客量对碳排放的影响,空载、半载、满载情景下碳排放水平近似线性地轻微增加,但人均碳排放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乘客和公交运输服务的基本纽带的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在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也十分常见.本文从泊位数与站台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给出了利用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泊位数的方法.利用排队论分析与评价站点能更好地满足高峰时段公交的停靠需求.利用泊位数和站台服务水平的概念可...  相似文献   

19.
提出公交事件管理的含义、目的和目标,介绍了车载智能终端以及公交事件的检测方法。针对公交运行中出现的交通事故,车辆故障,道路交通拥堵,客流突变等紧急事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方案。从而保证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行,使公交车辆运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