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印度城市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可能性. 借助新的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测定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公交服务水平改善状况. 基于陈述偏好入户调查的抽样数据,本文还引入其他影响出行方式转移的变量,标定出行方式选择二元Logit模型. 根据实际和预测数据,确定了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条件下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一系列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两种方式出行时间差,绘制出行方式转换概率曲线,并为多变量宽值域条件下交通方式转移的预测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提倡公交优先被广泛的应用,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人们出行时首选的交通方式。应用VISSIM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公交车辆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仿真视频,揭示出布设公交专用道后路段的交通影响,短期内可能有些紊乱,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乘坐公交车的居民真正得到出行的优先,减少出行的时间,感受到公共交通带给他们的舒适和快捷,小汽车出行才能减少,道路交通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设置路侧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处,可通过划定交织区的方式允许右转车辆借用一定长度的公交专用道通行.合理规划公交车与右转车的交织区长度有利于提高借道右转的通行效率,减少在交织区前的排队车辆数从而降低道路混乱程度,保障公交车的专用路权.本文分析了公交站点影响下的公交车车头时距分布,建立了右转车穿越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和模型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公交优先条件下的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公交车对交通流的影响因素,以兰州市某主干道为例,在社会其他车辆交通量不变,公交车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分别仿真在该条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和不设置公交专用道2种情况,分析平均总延误、平均停车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排队长等参数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其他社会车辆交通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公交车交通量达到300veh/h时,可以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5.
公交优先作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正迅速在全国各城市得以推广实施。公共交通"通行权优先"是公交优先的关键。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为公交车提供专用路权,可以避免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混行和相互干扰,能够有效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增加公交服务可靠性,改善公交运行环境,是世界各城市普遍采用而行之有效的公交优先措施。公交专用道,作为保障地面公交在道路上优先通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外已发展多年,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交通饱和度的增加,城市所面临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压力.公交专用道是实施路段公交优先通行的有效技术措施,临时性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专用道新的设置方式,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车辆在无公交情况下使用此车道.文中首先介绍了临时性公交专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居民出行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所占比例,结合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公交车-小汽车出行需求竞争模型计算分析了实施公交优先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出行比例及出行量来推算未来的出行分配,不加限制的自由发展和实施公交优先对城市的交通影响截然不同,在有限的道路资源前提下,实施公交优先是解决未来交通拥堵、节约能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大量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在提高公共交通通行效率的同时使原有社会交通的通行能力下降.公交车道时分复用策略的使用使社会车辆在不影响公交车行驶的前提下对专用道进行动态使用,以充分利用道路资源.针对这种应用场景,提出一种考虑公交车限速作用的路段宏观交通流离散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实现公交道时分复用场景下的交通流演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行公交优先政策,我国一些城市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措施,其中公交专用道因设置方便易行、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但是公交专用道的实际运用效果与其所在路段的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实际交通调查数据,利用仿真分析方法(VISSIM交通仿真软件),针对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段,研究其路段长度与公交专用道运行效果之间的关系。选取了路段行程时间、公交车延误、社会车辆延误和人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这几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路段长度小于500米时,设置公交专用道往往会对路段的交通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小城市当前正处于小汽车出行或公交车出行方向选择的关键时期,亟需发展公交专用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剖析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面临困境,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经验,提出中小城市理想的公交专用道体系建议(公交专用路+一级公交专用道、二级公交专用道+其他形式公交专用道)和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建议,并以顺德区为例,研究制定符合顺德区城市特点的公交专用道体系和设置标准,规划"十横十二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相似文献   

11.
基础设施扩容为主的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目前各大城市普遍采取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存在资金和建设时间持续问题,如何对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重新划分成为治堵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综合交通模型为基础,形成以地面公交路权优先为突破口的交通系统容量优化方法,提出交通系统人次容量定义,构建度量舒适性和可控性的评判标准,建立层次化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法,动态调整地面公交和小汽车的路网资源比,保障地面公交路权,达到小汽车和公交出行时耗的相对均衡,实现交通的个体最优向系统最优的转化,形成一条落实公交优先的新路径.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将容量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路网,提出以公交专用道方案为主的道路资源定量分配方案,落实公交优先,指导广州市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广州市天源路公交专用道(华南快速广汕路)为例,在交通数据调查基础上,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分别建立实施公交专用道前后的交通仿真模型,分析广州市天源路的公交车运行速度、公交车旅行时间等评价指标,以便为其他公交专用道进行量化评价和后续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提供参考。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天源路上各路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提升31.6%,公交车旅行时间减少24.1%,效益评价指标为A级。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公交专用道建设是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山地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地形条件受限、公交专用道交叉口交通组织管理较为困难的问题,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重庆市主城区交叉口公交专用道借道区长度,并从工程应用层面提出公交专用道交叉口交通管理措施。重庆市主城区首批公交专用道开通运行以来的数据显示,公交车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表明了研究结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停车换乘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引入到许多城市.本文研究了在拥挤交通走廊上停车换乘系统的平衡问题.在私家车和公交车共处同一道路的综合运输系统中,出行者有三种出行模式——私家车出行模式、公交出行模式和私家车—公交换乘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深度分析,提出了在连续走廊上出行者模式选择均衡问题,并将此问题等价转化为一个变分不等式问题.分析探讨了连续均衡模型解的性质,并通过建立公共管理模型,对停车换乘地点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合适的概率分布模型,准确描述间断流环境下路段人均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多源检测数据的人均行驶速度估算方法.选取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为基本形式,构建4种双峰概率分布函数.郑州市实际数据的拟合及检验结果表明,人均行驶速度的概率分布多接近N_N双峰分布及N_LogN双峰分布.考虑公交及社会车辆混行状态,通过模型对样本数据的适应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行驶速度概率分布规律在有公交专用道路段适合N_N双峰分布,在无公交专用道路段适合N_logN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考虑疏散交通的动态性和风险性,研究多模式疏散交通车队配置与车道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根据不同类型车辆的自由流速度,将路网离散为多尺寸元胞网络,采用元胞传输模型模拟混合交通流。然后,以最小化疏散总风险为目标,将多模式交通协同的动态疏散问题描述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引入惩罚项消除因模型松弛产生的“车辆滞留”问题。在 NguyenDupuis路网中分析不同疏散需求下的最优车队配置、车道分配、疏散效率和疏散路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疏散交通需求区间,相比单模式疏散,组织多模式车队能够进一步降低疏散总风险, 而且最优的公交车配置比例呈阶梯变化;受路网通行能力限制,路网利用率存在上限;疏散总风险指标对疏散需求的变化比网络清空时间更敏感;多模式交通共享的路段一般位于临近风险源的出口通道,大容量的公交车优先占用最短路线,以提升疏散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