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引入细粒料最大干密度的校正系数及粗粒土的密度干涉系数和最佳含水量系数.在室内大型击实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密度干涉系数及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之间的双对数关系.从而可得出粗粒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其中密度干涉系数与细粒料最大干密度修正系数、粗颗粒含量及粗颗粒干比重有关.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细粒料最佳含水量及粗粒土的最佳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细粒料最大干密度的校正系数及粗粒土的密度干涉系数和最佳含水量系数,在室内大型击实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密度干涉系数及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之间的双对数关系,从而可得出粗粒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其中密度干涉系数与细粒料最大干密度修正系数、粗颗粒含量及粗颗粒干比重有关,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细粒料最佳含水量及粗粒土的最佳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粗粒土的路用性能,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不同粗颗粒质量分数、级配、击实方法及击实功情况下的粗粒土进行系统的击实试验.并对不同粗颗粒质量分数的粗粒土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粗粒土的级配在泰勒理想级配范围内,其压实性能最好,且压实过程中,击实功不易太大,否则易使粗粒土的级配退化;在实际工程中,最好选用大型击实法来确定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否则会降低压实标准;粗粒土的力学性能较好,且浸水后膨胀量小于一般细粒土的膨胀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粗粒土的路用性能,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不同粗颗粒质量分数、级配、击实方法及击实功情况下的粗粒土进行系统的击实试验,并对不同粗颗粒质量分数的粗粒土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粗粒土的级配在泰勒理想级配范围内,其压实性能最好,且压实过程中,击实功不易太大,否则易使粗粒土的级配退化;在实际工程中,最好选用大型击实法来确定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否则会降低压实标准;粗粒土的力学性能较好,且浸水后膨胀量小于一般细粒土的膨胀量.  相似文献   

5.
隋吉军 《北方交通》2005,(Z1):84-86
粗粒土一般是指砂卵石、砂砾石、石渣、堆石料、爆破开采的石料等粗颗粒土石料.具有抗剪强度高、压实密度大、沉陷变形小、透水性能强等工程特性,是一类良好的路基填筑材料.因此,研究它的工程特性对于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对粗粒土的研究上看,仅限于粗颗粒含量与密实度、弹性模量、CBR值等关系的研究,缺乏对粗粒土抗剪强度、水稳定性的研究,以及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所以本文重点对粗粒土压实密度特性、抗剪强度特性和水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谈长益公路土石路基压实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颗粒的含量是景观的协调影响土石混合料压实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路基实际施工中对混合料中粗颗粒的含量不太重视,也没有确切的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料源的土石混合料不同含石量与重型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压实度下两种土石混合料的CBR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结构的碎石土表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即当5~38 mm含量达到70%时,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CBR值均达到最大值,此配比的土石混合料是修筑路基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土方路基施工的一项关键指标.通过对自由排水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使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的干土法难以得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而湿土法不仅能得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还能得出土的最佳含水量的观点,可为试验人员合理选择试验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砂砾石-粘土混合料按砂砾石和粘土不同级配不同配合比的情况进行了击实试验研究;得到砂砾石含量对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特征,及其不掺土的砂砾石料的击实特性.  相似文献   

10.
混合土在川西地区广泛分布,由其构成的山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是实际工程中亟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针对混合土抗剪强度受粗颗粒含量变化影响较大的特征,选取川西山区路基填筑用的天然混合土,分别进行小型与大型直剪试验,系统研究了粗颗粒含量对混合土剪应力-位移曲线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差异导致混合土抗剪强度发生明显变化,且在不同的粗颗粒含量区间,抗剪强度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当粗颗粒含量从0增至30%时,内摩擦角增长速率较慢;在30%~60%之间递增时,内摩擦角增长速率变快;超过60%时,增长速率回缓,即有两个界限值;通过颗粒骨架理论解释了界限值产生原因,并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抗剪强度在不同区间内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可为混合土结构物稳定性评估提供取值与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双江口、两河口、小浪底、马吉4座土石坝的不同粒径的粗粒土进行浸水饱和时间试验研究,分析了吸水率与吸水时间、粒径、颗粒岩性等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粗粒土浸水达到饱和时间与其粒径成正相关,颗粒的岩性也是影响浸水饱和时间重要因素,吸水率与浸水历时的关系可以用双曲线函数来描述,并对该函数进行了初步验证。同时,进一步对实际试验用多粒组级配料的饱和时间进行分析,建议了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及蠕变试验的试样饱和时间估算方法及需要的合理饱和时间。对最大粒径为60 mm的粗粒土,三轴剪切试验建议饱和时间0.5~1 h,蠕变试验建议饱和时间2 h。  相似文献   

12.
对砂砾石-粘土混合料按砂砾石和粘土不同级配不同配合比的情况进行了击实试验研究;得到砂砾石含量对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特征,及其不掺土的砂砾石料的击实特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这一规定主要考虑到超大粒径的粗粒土拌制基层混合料时易造成搅拌机械损坏,混合料中的集料容易离析,同时基层碾压后的平整度不易把握。因此使天然砂砾石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天然超大粒径(超出规范允许的最大颗粒粒径)砾石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CBR值明显提高,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级配对混合料压实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灰岩碎石,选取5%、15%、25%、35%、45%5种不同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对AC-20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最佳油石比分别为:4.25%、4.30%、4.40%、4.45%、4.55%。在最佳油石比条件下成型试件并测试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动态劲度模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变差,劲度模量减小。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密度试验的砂锥法和核仪法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和应用评价,其工程背景为台湾台北市新店地区的路堤工程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现场密度试验的砂锥法、核仪法、及室内Proctor夯实试验等手段对其路堤一个施工段的多种辗压工况进行试验,获得了各个方法的试验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路堤土密实度之大小与辗压机重量、频率及次数以及填土粗颗粒含量等相关:砂锥法、核仪法都是路基的密实度检测的可行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核仪法之量测精度难以反映填土颗粒不同所致的密度差异现象,且与压实时最佳碾压次数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适用于细粒土和粗粒土。它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置换试坑的体积,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路基工程都把灌沙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土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对旧沥青路面材料以及掺加新料进行分析,确定几种新、旧料掺配比例。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采用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掺配比例和水泥用量。最后对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旧料与新料(粒径10~30 mm)的掺配比例为80∶20、水泥稳定中粗粒土中水泥的质量分数为5%时再生混合料强度较高,符合经济性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从盐渍土的分布状况出发, 阐述了合理利用粗颗粒盐渍土的环保性和重要性; 基于单因素盐胀试验结果, 结合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盐胀试验, 分析了土、水、盐、温、力5要素对粗颗粒盐渍土盐胀量的影响效果; 通过现场和室内溶陷试验结果对比, 概括了粗颗粒盐渍土溶陷特性的典型规律; 梳理了不同工况下粗颗粒盐渍土冻融循环试验成果, 完善了粗颗粒盐渍土现有的改良方法, 提出了粗颗粒盐渍土工程特性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粗颗粒盐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颗粒组成和含盐量关系密切; 地域不同, 粗颗粒盐渍土的颗粒级配亦有所差别; 温度、含盐量、含盐类型、含水率、初始密度和上覆荷载均是影响粗颗粒盐渍土盐胀量的重要因素, 且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建议在将粗颗粒盐渍土用作路基填料时, 应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盐胀量的影响, 有效利用具有抑制盐胀作用的因素; 现场和室内溶陷试验均是测定盐渍土溶陷率的有效方法, 但粗颗粒盐渍土室内溶陷试验需要在考虑土体颗粒粒径效应的基础上完善、规范; 冻融循环试验可近似模拟粗颗粒盐渍土的实际工况, 直观反映其温度、水分与变形等规律, 但在进行试验方案设计时, 需综合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 不同因素的组合对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影响较显著; 在进行粗颗粒盐渍土工程特性改良时, 应充分利用现场材料, 火山灰、粉煤灰等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应建立水-热-盐-力四场全耦合模型以进一步完善粗颗粒盐渍土盐胀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设计嵌挤、密实、稳定的矿料级配,利用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分析了容器容积和撒铺方式对集料密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TS的粗集料贯入试验方法,对不同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试验,并提出利用贯入试验确定粗集料级配,利用贝雷法合成粗细集料的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受到容器容积、集料洒落方式等的影响,国内外粗集料松装密度测试数据间存在6%的差距;按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无法保证其高温稳定性能;贯入试验可有效区分粗集料稳定性,同时与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71。可见,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可有效确保混合料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