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分析快速公交(BRT)与常规公交在车站设计方面区别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素:运用“排队论”对车辆停靠区的车辆泊位数量进行计算,分别给出直线式车站和港湾式车站的停车区域长度的确定方法;基于乘客的候车特性,建立了乘客候车区宽度的计算模型;根据客流量、使用能力、超高峰系数等参数对自动售检票机的配备台数及其设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并从实用性、人性化角度描述了屏蔽门、天桥、地道等附属设施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规划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臣 《城市交通》2009,7(3):18-21
对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工程设计和运营组织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首先介绍了快速公交一号线的建设背景和系统组成。从3个方面总结了发展经验:充分考虑快速公交线路走向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提出主线为南北主轴线走向与3条支线引入市中心的快速公交组合线路模式;构建了“主线+支线”的组合线路网络布局,提高快速公交服务品质及专用车道利用效率;依据客流需求和道路条件采用中央侧式车站和右开门车辆等。最后,探讨了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冯浚  徐康明 《城市交通》2007,5(5):81-86
快速公交系统的通行能力是由瓶颈车站决定的.首先分析了车站通行能力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排队论构造了单一停靠位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同时,根据北京、杭州和昆明三地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的实际运营状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地标定和说明,提出缩短公交车平均停靠时间和改善系统运营稳定性是提升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为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并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对多停靠位车站的周转效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快速公交车站运营模式的优势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北京、杭州、昆明三个城市地面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系统上下客用时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公交系统车站运营模式的特征、乘客上下车速度和车辆停靠时间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还进一步揭示了车站运营模式对乘客、公交企业和社会教益的影响。阐述了快速公交系统实施站台收费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提出快速公交专用道和站台收费的方式是确保快速公交系统高运能和快速的关键环节。最后还建议客流量大的常规公交线路也应实施站台收费、水平登降等措施,以提高运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的基础上,参考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法,制定了快速公交基于运行图的运行规则。在该运行规则下,进行快速公交运行图的设计和编制方法研究,并以车均延误时间为主要指标对快速公交的不同运营组织方法进行评价。最后以常州快速公交2号线部分区间的相关实际运营数据为例,编制高峰小时运行图。结果表明:运用编制运行图的方法来组织快速公交的运营,可有效减少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延误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的特征,可知相关研究应从规划协调、运营协调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两种公交系统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对于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运营中故障的快速清除是维持运营系统正常畅通的重要保障,而车站配线的合理设置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列车运行故障与车站配线种类的关系,并以杭州轨道交通四号线的配线设计为例,详细论述了考虑列车运营协调情况下,停车线、停车线尾部渡线应如何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公交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技术性角度构建快速公交换乘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时效性、协调性五个方面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义和量化,最后以厦门快速公交三个车站作为实例,对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魏涛  金凡 《城市交通》2007,5(2):55-59
雅加达市快速公交系统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已有3条快速公交走廊投入运营,经过首期线路的运营,使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更多快速公交走廊的建成,快速公交网络将初步形成.从雅加达市城市交通环境和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总结了快速公交发展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希望对中国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的优越性出发,分析了BRT在大城市的基本应用模式及其特性,以正在运营中的杭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为例,重点结合快速公交B1线,分析其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杭州未来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建议,探索适合杭州经济发展的、因地制宜的快速公交发展模式,为杭州及其他城市下一阶段快速公交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的设施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入手,分别以相应的多项单因素为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对快速公交系统的性能和价值作出了描述,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快速公交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为快速公交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运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家庆  林正 《城市交通》2007,5(4):76-80
在介绍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概况的基础上,从常规公交线路调整和交叉口信号优先两方面阐述了南中轴路快速公交实施的保障措施,并且从道路交通系统、公交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三方面具体分析了BRT的运营效果.同时,通过对比BRT与轨道交通,得出了BRT较明显的优势.最后,针对规划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措施,如组织编组运营、加快高峰时间的车辆周转、加开大站快车、加开区间车和尽快投入超大容量车型等措施,并对建设与运营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快速公交信号控制优化是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提高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通过分析交叉口有限的时空资源,明确影响快速公交信号控制优化的因素。结合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情况的调查分析,确定快速公交信号优化控制启动的阈值。以均匀车头时距、减少下游乘客的候车时间并兼顾其他社会车辆的延误为控制目标,不仅针对晚到的BRT车辆采取优先的信号控制策略,还针对早到的BRT车辆提出了抑制的信号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快速公交信号优化控制的流程,从而为快速公交信号优化控制策略和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指标取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车站是整个系统的"瓶颈",是系统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的关键,直接体现了设施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平衡.饱和度是车站规划设计的核心指标,影响着其他各种指标的取值.在明确饱和度定义基础上,阐述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与运能、运营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饱和度指标取值方法,并研究饱和度指标在实际车站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对于指导BRT车站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北京开通了我国首条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以来,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营线路长度达1383公里,运营车辆达3975辆。而由于我国对快速公交(BRT)系统仍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导致实际运营中,尤其是交叉口信号优先方面不能实现快速公交(BRT)服务效能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基于快速公交(BRT)交叉口资源整合的信号优先算法,提出了建立模型的思想并构建了模型,同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对提高城市快速公交(BRT)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方便乘客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引导快速公交(BRT)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地换乘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2013,(6):64-64
快速公交1号线自开通运营已时隔半年多,国内城市交通咨询专家徐康明教授,于4月22日回访银川并接受记者采访。徐教授对银川市快速公交建设使用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从运营情况、人性化服务、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综合考量,银川快速公交l号线已成为全国18个同类城市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徐教授还指出,银川下一步应当在快速公交沿线、保障性住房集中地区以及服务盲区增设站点,扩展快速公交受益面。同时,为方便市民通行,应考虑增设过街天桥或缩短隔离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群  林涛  毛应萍 《城市交通》2012,(1):19-25,18
面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地面公交人车拥挤严重的现状,如何正确选择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从公共交通客运需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及公交运营模式三方面展开探讨,确定选择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复合公交走廊为骨架的新公交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交网络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层次,以现有公交主走廊升级改造为基础,规...  相似文献   

18.
陆原  曾滢  郭晟 《城市交通》2011,(5):70-79,7
"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是城市快速公交应用中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系统模式。以广州市BRT试验线为例介绍"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及其三个关键要素:快速专用通道、灵活线路运营、高效车站服务。探讨该模式在节省公交出行时间以及适应公共交通需求两方面的优势。分析"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的特性,并与传统的固定线路模式进行对比,归纳其三个关键要素与BRT系统效能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的适用条件,并指出快速公交的发展应走公交集约化和系统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道路,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高品质公共汽车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9.
BRT换乘站点规模与站形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公交的运营需要设置合适的常规公交换乘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依据城市特点,在BRT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布局上进行耦合,对方便市民出行、发挥公交系统的作用、促进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饱和度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与运能、营运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排队论为基础,结合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换乘站台数与车站形式选择方法。为BRT车站的实际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莱芜市城市规划和公交现状的分析,参考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对莱芜市实施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莱芜市快速公交应主要以莱城城区为中心向外通向钢城区、高铁新区、瓦日铁路莱芜火车站、北部新城以及农高区等路况较好且距离适中的核心城区周边地区,部分路段采用路中型公交专用道,设置位于路中的中央岛式双开门车站。运营新能源公交车,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