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高速公路拥挤问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交通需求管理方案,如高承载率车辆专用车道、高承载率收费道路和"公平"道路等。为评价、比较这些方案的实施效果,作者首先定性地比较了三种方案的系统特征,然后在同一实验网络上对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此外,考虑到交通需求总量、高峰持续时间和平均出行距离的变动,对三种方案效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三种收费方案相对不采取任何交通管理措施均有改善,其中高承载率收费道路和"公平"道路方案效益更加明显,经济可行性更好;在方案的灵敏度分析中,交通需求量对三种方案的"效益成本比"影响最大。基于方案灵敏度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程度越严重,"公平"道路方案的效益成本比越高,并且,该方案利用信用补贴机制兼顾了社会公平性问题,有助于提高该方案的社会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唯一实施私车牌照拍卖的城市,上海的先行实践和示范效应十分巨大.政策实施二十余年来,随着本地牌照拍卖价格不断走高,选择外地牌照的人数逐渐增加,政策绩效面临衰减的局面.本文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了牌照拍卖政策绩效流失的根源,研究了拥挤收费作为综合配套政策的可能效果.研究发现,如果对外地牌照拥车者征收拥挤费,高时间价值者会提前出行以规避收费,而低时间价值者留在道路上.进一步,在序贯博弈下,更多的人会选择本地牌照,道路拥挤仍旧不可避免.因此,一个可行的拥挤收费方案是,通过设置不同费率对不同牌照实施差别化收费,以弥补当前政策下相对通行权不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通拥挤收费政策普遍采用的成本—效益分析(CBA)框架存在的缺陷,首先回顾了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然后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剖析CBA框架存在的问题,指出时间价值计算不严谨及交易成本被忽视等问题将对政策实施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并就伦敦和斯德哥尔摩拥挤收费案例社会净收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接着结合各参与方的净收益分析、收费区商业影响及其他产业影响等内容,指出CBA分析框架可扩展的内容。最后提出了改进的经济影响分析框架,为全面评价拥挤收费政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ETC使用率提升后对收费广场通行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车道配置方案,依托深圳机荷高速福民收费站车道布设和收费数据,建立包含跟驰和换道行为的收费广场交通行为模型,开发收费广场交通运行微观仿真平台。分别针对平、高峰时段,以ETC车道数及使用率为变量设计80组仿真方案,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仿真平台对平、高峰时段交通量误差仅为3.46%和6.45%,为收费广场车道配置仿真分析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平台;未来ETC使用率提升至90%时,福民收费站最优车道配置方案为“4条ETC车道加 5条ETC/MTC混合车道”,此时高峰时段单车平均延误可降至2.93 s·veh-1,较目前的60.23 s·veh-1 降低95%。结合交通量、交通组成及ETC使用率开展收费广场车道合理化配置研究,可为收费广场设计、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可变收费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方式。根据货车出行者出行选择模型,可设定可变收费方案。对设定的可变收费方案从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交通安全及通行费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各自的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论丈最后结合实例,应用确定的可变收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最优可变收费方案.  相似文献   

6.
�����ʩ�н�ͨӵ���ѵĽ�ͨ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拥挤费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直接而有效的需求管理方法,已在国外部分城市实施. 本文对北京市旧城区实行交通拥挤收费的预期交通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旧城区的区位特征,土地利用性质,以及目前交通运行状况,提出在旧城区实行交通拥挤收费的必要性. 然后借鉴国内外城市实行交通拥挤收费的经验,结合北京市实际的出行时间价值调查结论,提出旧城区交通拥挤收费的可行方案. 最后基于北京市宏观交通模型测试了施行拥挤费后的预期交通影响,并对施行拥挤费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道路改造过程中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仿真模型的交通疏解方案.以滨海大道为例,通过现状调查,获取交通数据以及道路情况,在VISSIM软件中建立既有疏解方案仿真模型,输出包括节点的延误、拥堵段排队长度、路段的通行时间与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识别既有交通疏解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施条件,对交通疏解方案4个阶段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各项参数上优于既有疏解方案,同时在疏解路段中,对关键拥堵节点优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武汉是国内首个成功实施ETC拥堵收费的城市。通过对ETC收费方案进行述评,系统分析了方案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引入时间价值这一关键参数,应用武汉市交通预测模型,对方案实施的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与评价。同时,研判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方案比选论证等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交通管理方案,降低ETC收费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保障收费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群体,即一般群体和特殊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的票价方案和补贴问题,本文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以各群体的票价折扣率和列车开行间隔为决策变量,构建基于群体差异化的运营补贴优化模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各群体的票价折扣率、企业的服务水平及政府的补贴额度,确保各群体获得合适的补贴,实现公共交通出行的公平性。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约束、政府财政约束及不同群体票价折扣率约束,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算法。以长沙地铁2号线为例,分析比较不同群体的票价折扣率,提出基于列车运行计划的福利票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群体不享受折扣,残疾人4折优惠,老年人2折优惠及学生6折优惠,交通特殊群体的出行比分别提升了1.06%,2.86%及1.94%。政府在实施补贴政策时,可以通过不同群体的票价福利措施和企业的服务水平确定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10.
沙莎  王强 《交通标准化》2013,(4):115-117
疏港高速公路通常具有里程较短、交通发生源较集中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收费模式,对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减少运营成本,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Z市疏港高速公路收费方案的分析、比选与确定,为此类公路收费模式选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高速公路对集卡实施弹性收费政策后,集装箱公路运输的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公路网集卡流量的调查和分析,本文从交通运行状况、集装箱公路运输成本和高速公路效益等三个方面对弹性收费政策实施后的集装箱公路运输状况进行了交通影响后评估,同时为高速公路弹性收费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诱增交通量是交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诱增交通量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传统"四阶段"模型中引入可达性模型,对交通发生吸引及交通分布模型进行改进,基于实际改扩建工程案例,对比分析了传统"四阶段"模型与改进后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将可达性的概念引入"四阶段"模型,考虑了可达性、小区人口及经济情况对诱增交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最常用的交通政策分析工具,城市交通模型在交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四阶段模型尽管建模相对简单,但其基于小区、基于出行的建模思路在交通政策分析中存在先天不足。活动模型使用基于家庭或个人、基于活动的建模思路,尽管能很好地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要求,但由于建模难度较高在中国鲜有应用。对此,基于结构体系与功能模块分离的模型设计理念,采用四阶段模型的结构体系,借鉴活动模型的建模方法提出人口合成、可达性变量、出行时间选择、出行链4个功能模块用以改进四阶段模型。城市可在传统四阶段模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4个功能模块来定制城市交通模型,在不显著增加建模难度的基础上满足交通政策分析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道路拥挤收费方案的效果和社会公平性,提高方案的社会接受程度,介绍了一种基于信用的拥挤收费方案。该方案向低收入通勤者发放"信用",当出行者放弃收费高速公路而选择一般道路时,可累积信用值用以支付将来使用高速公路的拥挤费或抵用公共交通车票。此外,与传统的高速公路拥挤收费方案(例如,高占有率车道收费)相比,基于信用的拥挤收费方案可直接在现有高速公路上实施而不需要扩建车道,更大通行能力可允许大巴、小巴以及合乘小汽车免费使用。为了说明方案的可行性,假设了实验网络进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方案的效益成本比较高,并且拥挤程度越严重,效益成本比值越高。进一步的灵敏度分析说明,拥挤交通流速度和拥挤道路网规模对方案的效益成本比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交通政策设计中决策过程的可选方法展开探讨。探索对出行政策进行综合预测、评价、优化以实现决策方案最优的可能性。从长远来看,为了适应像城市这样一个动态系统,采用了用地与交通相互影响模型(LUTI)的长期评估方法。在评估的全过程中,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衡量实施LUTI动态决策所产生的社会福利,然后通过优化程序使其达到最大化。这一模型在马德里市收费站最优定价策略项目中得到验证,该项目要求保证系统效率、社会公平以及环境质量。与其他定价方案相比,最优方案能以相对较低的收费产生更多的社会盈余。该实践结果突出强调了不同因素对研究区域以及对社会福利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的影响,从而反思采用的成本分析方法是否可以作为设计可持续政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年拥挤收费政策试运行结束后的公民投票结果,2007年,斯德哥尔摩正式实施了该政策。讨论了其至2011年6月首个5年内的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由收费引起的交通减少量随时间推移稍有增加。2008年的清洁汽车免税措施可显著提高销售量。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瑞典的经验,讨论了公众接受度和政治接受度。得到的结论是:拥挤收费对交通系统的主客观影响,以及环境和政治态度,是公众支持拥挤收费的基础;同时,为了获得政治支持,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解决权力问题。最后,简要讨论了拥挤收费的实施对瑞典交通规划进程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别建立了考虑能源消耗与拥挤收费的小汽车广义出行费用及考虑舒适性消耗的 公共汽车广义出行费用,构建了由这两种交通出行方式组成的交通系统总能源消耗函数.考虑 能耗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建立能耗目标约束下的以出行时间最小为上层目标函数 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一定节能水平下的系统延误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满足双 模式交通网络的随机用户平衡,并采用遗传算法和Frank-Wolfe 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将道路拥 堵收费及节能目标抽象化后代入模型,探讨了道路收费前后交通能耗变化及在不同的节能目 标情况下,道路拥堵收费的节能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交通需求量较大时,实施道路拥挤收费 有利于减少交通能耗,当节能目标小于25%且同时采取道路收费时,路网出行时间都会相应 减少.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智能交通应产生的效益,并以ITS收费系统为例分析了日本实施自动收费后,所产生的效益以及日本在发展VICS系统所取得的效果。而在欧洲、美国ITS效果就不怎么成功,这是与他们运作方式和社会习惯有关。其次,谈到信息化引起交通管理的变化,运输工具的信息都是单向作用的,作为运营商,按照线网和能力要求考虑问题,制定了运行时间表,乘客和货主就得按网上安排它们的出行和运送。我们已进入ITS发展时代,就要根据用户需求安排网络,以及对整个管理的影响,这说明现代技术带来的变化。第三,谈到建设智能交通如何节省投资问题,举出了北京二环路和三环路可变交通信息板使全屏显示,投资较大,而上海有一个节省投资的理念,在信息板上,不应该有与交通无关的信息,而且要让人一眼就能把交通信息看出来,这说明观念不一样,就确定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的不同、投资也不同。第四,谈到交通与社会的关系、制度和社会形态对技术应用也有影响,如中国一个综合交通管理部门,我们就没有必要再使用综合信息平台这项技术了。最后,谈到对智能交通发展过程能否可用数学描述和模型现在尚未解决,请大家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调整后的影响进行预先评估,考虑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建立模型,测算老年综合津贴方案、错峰优惠方案、有限额全免费和有限额半价方案、高峰时段拥挤线路收费方案4种优化调整方案对公交客流、政府财政支出、公交企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4种优化调整方案都能减少老年人的无效出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