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对绞吸式挖泥船工作原理的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绞吸式挖泥船在港口疏浚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同时对绞刀齿座磨耗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及堵泵次数多的情况及处理方法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对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用于船道疏浚的多功能环保型挖泥船作业深度测量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ucos-ii及UCGUI的嵌入式实时测量系统。对整个系统从测量原理、软、硬件组成及程序功能模块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以挖泥作业为例,进一步介绍了系统的操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汛期疏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疏浚传统采用枯期施工,汛期停工作业方式,在叙泸段整治工程铜鼓滩、筲箕背滩的整治中采用汛期疏浚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对汛期疏浚在前期设计要点、施工工序安排、是否汛期疏浚的判定等疏浚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长江上游类似滩段的汛期疏浚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汛期疏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疏浚传统采用枯期施工,汛期停工作业方式,在叙泸段整治工程铜鼓滩、筲箕背滩的整治中采用汛期疏浚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对汛期疏浚在前期设计要点、施工工序安排、是否汛期疏浚的判定等疏浚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长江上游类似滩段的汛期疏浚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航道疏浚和大型海洋工程建设的背景下,从现有的传统疏浚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发,提出抓斗平挖的问题.通过对疏浚抓斗在传统操作方式下挖掘曲线的建立和分析,构建了抓斗的平挖运动数学模型,以抓斗刃口的水平运动为约束条件,反向推导得出抓斗平挖控制策略,并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疏浚抓斗平挖运动控制策略在抓斗挖泥船的平挖作业上具有有效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以沪宁城际客运专线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大修拨轨换板作业为背景,建立高速铁路钢轨—扣件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研究分析了高速铁路板式轨道换板大修作业时直线段和半径7 000 m曲线段中施工轨温与锁定轨温温差对钢轨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的温差-应力变化规律,以钢轨允许应力限值377.78 MPa为依据,推得施工时钢轨轨温与锁定轨温温差允许范围:直线段应在-33.46~43.95℃范围内,曲线段内轨应在-23.35~42.78℃范围内,曲线段外轨应在-25.69~39.08℃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绞刀片耐磨性与焊接性的矛盾,提高绞刀片寿命,从易损件再制造的基本原则出发,根据挖泥船绞片疏浚作业工况对刀齿的耐磨性,工作可靠性的要求,对“吸扬14号”1750m^3/h绞吸式挖泥船前段绞片刀进行了再制造设计,采用了梯度化再制造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刀齿耐磨性与抗折断能力的矛盾,该工艺使绞刀片重量减轻,寿命延长,疏浚效率提高且使绞刀片具有良好的再制造性能,文中对比了再制造绞刀片与原绞刀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再制造绞刀片梯度层的组织和性能特征,实际工程应用及测试结果 表明了再制造绞刀片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挖泥船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挖泥船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但国内挖泥船的作业控制系统技术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挖泥船在作业中设备的效能发挥,为提高挖泥船控制系统性能及作业整体效率,本文引入分布式开放网络架构设计挖泥船控制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提高系统通信实时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与上位机系统,采用OPC模式设计web上位机软件系统,实现系统的便捷操作,提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9.
对巴齐丹电厂码头现场海域泥沙淤积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重件码头港池和航道疏浚措施,并根据回淤大小和清淤能力分析2次疏浚施工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单向行车道封闭施工、单向超车道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过渡区段的施工作业区进行调查,并分析施工作业区各主要区段的地点车速,确定平均车速、85%位车速、各区段间的车速差、大小型车间的车速差,以及各区段相对于现场限速值时的超速比例等车速分布特性.得出,从上游正常路段至警告区(或过渡区)再至施工区车速分布的标准差在明显减小,同时小型车与大型车的车速差也在明显减小等统计分析结论.最后,根据车速分布规律给出了作业区车速控制原则,以及基于车速统计分布特征的作业区各区段限速值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吹填土渗流固结过程微观结构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固结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应用分形理论,定量描述吹填土的微观结 构特征,探讨吹填土的固化机理.通过吹填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对天津滨海新区最终沉降的吹填土进行了颗粒 分析试验和易溶盐试验,以评价吹填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基于分形理论,采用WD-5图像处理系统,对试样的微 观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了渗流固结作用下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在渗流固结过程中微观结构分形维数的变 化规律.研究表明:随渗流压力增大,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结构单元体的形态分形维数逐渐增大,而计盒分形维 数减小,结构单元体排列致密,形态复杂性增强;随固结荷载增大,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中孔隙的形态分形维数 增大,计盒分形维数减小,土中小孔隙的含量增加,孔隙体积减小,复杂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岩盐水溶开采中溶腔扩展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提出了考虑浮羽流区影响的盐壁处与溶腔主体区浓度差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分析法(FAM)求解浮羽流区域的湍流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浮羽流区和与其相邻的溶腔主体区的溶质扩散和对流输运,进而建立溶腔主体区浓度计算模型.算例表明,用此方法获得的溶腔扩展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烷的运输为例,采用了高斯烟羽模型,分析了危险货物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扩散过程,获得了丙烷在不同大气稳定类别条件下的致死区域和致伤区域半径情况;建立了多泄漏源危险货物扩散模型,分析了危险货物车辆布置方式对多泄漏源危险货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应优先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车辆数对扩散浓度有影响,扩散浓度的增加率高于车辆教的增加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污染物释放模拟实验和同类工程比照法相结合,根据积石峡航道建设规模,定量分析了航道建设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分析结果表明:航道建设对水体水质的污染主要来自疏挖、运营期间的船舶扰动及丁坝坝田.疏挖的影响范围为挖槽起点以下3 350m内,可导致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12.9mg/L,影响区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TN)和总磷(TP).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船舶通航引起的航道水质污染均较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由于丁坝坝田间水流接近静态,泥沙淤积量约为5cm,淤积泥沙污染物的释放可导致约20hm2的坝田水体发生污染,水质由原来的Ⅱ类标准降低至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浙江省绍兴市某公路工程实例,从设计角度分析几种常用吹填土路基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并作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桶基负压沉贯过程中粉土土体的渗流梯度与土塞发展.研究表明:桶基内外的渗流作用是土塞形成的直接原因,渗流作用不仅改变土体的渗透性,而且改变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使土体的流变性质、时间效应增强,桶内粉土存在较大的渗流梯度和阻止发生流土破坏的安全机制;土塞破坏既不是渗透变形,也不是单一的卸衙...  相似文献   

17.
挖泥船由于有多种疏浚模式,每种疏浚模式通过闸阀切换建立管路,实现挖泥船吸排泥任务的闸阀控制系统,分析其工作流程,建立闸阀启动或关闭信号逻辑功能控制,实现闸阀的开或关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斗轮堆取料机斗轮机构的设计主要参考《斗轮挖掘机设计规范》,设计结果偏于保守,为拓展该领域研究,应用离散元法及相应分析软件EDEM对不同斗轮转速下斗轮机构取料过程(包含挖料、提升和卸料)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后得出:挖掘阻力与斗轮转速有关,随转速增大,挖掘阻力相应增大,且在重力式卸料转速范围内,卸料区间整体左移并越发分散,5r/min时卸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A lift distribution based section design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hrough Newton-Raphson iterations, the section geometry is efficiently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otal lift and lift distribution. The effect of fluid viscosity on total lift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coupling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simulation with the potential-flow based design procedure. The present method avoids the difficulty of assigning velocity o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n section surfaces. As the loading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are expressed in parametric forms, it is easy to ensure that the designed geometry is continuous and smooth. The effects of lift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on cavitation bucket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 shift of lift loading towards the aft part of section tends to decrease the margin of back cavitation, while the width of cavitation bucket can be kept almost unchanged. To have a wider cavitation bucket, one can increase the leading edge radius, move properly the location of maximum thickness towards the leading edge, or decrease the curvature at the location of maximum thick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