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不确定网络最大流问题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网络流问题,针对该问题中的流在传输过程中增减并存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模型及算法.将其网络上增加弧上的增加量作为初始输入量之一,经过特定运算将其转化为只损耗网络,运用有损耗网络最大流问题的算法进行最终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文章给出了一种采用GPRS技术将单片机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方案。在该系统中,单片机的AD口把传感器采集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把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以采集混合动力试验台架转速转矩的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远程传输和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安全体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今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简述了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防范措施,结合物流信息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此平台的一整套网络安全体制的建立,主要包括访问控制、传输控制和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相似文献   

4.
以Internet为媒介进行控制信息的传送,是远程控制发展的重要趋势,而Internet传输时延的不确定性,使得这样的远程控制信息闭环控制系统难以实现.在实际测量网络时延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滑动模型和样条原理,采用滑模均值代替滑模的常规输入值,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了网络时延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并预测该测量数据所代表的网络路径之间的时延特性,并能在基于Internet的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有效地替代实际网络进行研究;而所用的建模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能用于在线学习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时延值进行预测,为基于Internet的远程闭环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Zylogic公司的可定制单片机ZE505和BenQ公司的GPRS模块M23为核心,结合Internet技术,开发了一种通过GPRS网络传输配电网参数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不受区域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SDN网络为基础,提出一种解决数据中心网络拥塞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完善了负载均衡整体框架.第一阶段使用sFlow收集网络状态,通过降低大象流误检率,采用突出大象流漏检率并设置阈值以判定可疑大象流;第二阶段应用基于流持续时间判定真正大象流,剔除已变质大象流,并将两阶段的大象流检测方法嵌入整体负载均衡架构中;最后在ubuntu系统环境下利用Mininet搭建胖树网络拓扑,以Ryu为控制器进行仿真模拟测试,通过控制流量负载验证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象流负载均衡策略可提高数据中心网络中大象流与老鼠流的检测效率和网络链路利用率,并可减小网络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7.
基于GPRS的索力监测传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远端数据采集模块将索力监测仪的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通过串行接口驱动无线modem经GPRS网络将数据发送到Internet上的远程监控中心,并完成数据的存储和显示。文章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这种新型的数据传输系统非常适合于在边远地区或可移动系统中实现无线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支持主机在Internet上移动,但它并不支持任意一个网络在Internet上移动.随着无线通信日趋成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会出现这种移动网络,比如:在一列火车、一辆大巴上,许多顾客带有手提电脑,这就构成了一个移动网络.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直接应用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对移动IPv6作一些改进来支持移动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Intranet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拓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应用实施,信息传输的安全和身份鉴别问题成为这些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分析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实现安全传输和身份鉴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体系结构,对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0.
视频压缩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程网络教育中视频传输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视频压缩技术及流行的视频压缩格式,并结合当前Internet网络环境实际,提出了在远程网络教育中实现在线授课和非实时远程点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传媒整合: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对传媒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传媒整合是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在这个前提下,提升传媒集团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是传媒集团运作的关键.由于中国传媒运作的特殊情况,资源共享是有条件的,而且在异地创办媒体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整合在平台上表现为全媒体编辑部一体化,在机制上是稿库式发稿,在队伍上则期待全媒体记者的出现.国内传媒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有报网互动和结对联动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传媒业现有的生态环境,近20年来我国经济包括传媒业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我国国情对传媒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诸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传媒业在入世以后的发展,固然会增加一些变数,但并不会发生危机,我国传媒业受国外强势媒体的冲击,其负面影响也并不会那么严重,入世,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突然的停滞和休克,而是会呈现和国际逐渐接轨的软着陆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在杨丽娟事件中媒体的介入性报道的种种失误表现,指出了介入性报道对事件的演进过程和悲剧性结局的不当干预作用和影响。文章认为,媒体在使用介入性报道时,必须谨慎小心,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选择正确的报道方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社交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泛滥着虚假信息、黑客、网络欺诈等不安全因素,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00多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认知能力、媒介利用、媒介伦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媒介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可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它进行多维观照。本文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媒介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及功能等等,揭示世界遗产在现代信息传播特别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从现代传播学的媒介理论来看,世界遗产也是一种媒介,它的信息特征是历史阶段性和恒久性的统一。地域局限性和共享性的统一,文化汇聚性和延展性的统一。世界遗产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文化传播中是分析文本,在教育传播中是讨论案例,在经济传播中是稀缺资源,在娱乐传播中是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媒介的私人物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大多数是私人物品。只有在作为私人物品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好时,才应作为公共物品。当代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私人物品转化和扩展。我国新闻传媒的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转制正符合这种趋势。事业性传媒的改革,也要重视私人物品的运行规律,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网络中的舆论暴力事件的含义及特征,全面探究了其产生的伦理根源,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孔隙介质中含砷聚集物的三维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测砷沉积导致的孔隙介质内部结构的改变,采用X射线差异微断层扫描技术,扫描从Loa流域获得的河床沉积物和实验室配制的含砷样品,对含砷聚集物在孔隙介质中的分布进行了成像分析.经过图像处理去除图像上的噪点和增强图像中砷的信息,获得了孔隙介质中含砷聚集物的三维数据组;采用Avizo 6和Blob3D等工具,对三维数据组进行重建和可视化.成像显示:大量含砷聚集物沉积在介质孔隙和介质表面;不同尺寸聚集物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小颗粒聚集物趋于球形,大颗粒聚集物则趋于扁平状.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实现对孔隙介质沉积前后内部结构变化的直接观测.  相似文献   

19.
传媒政治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政治指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及其规律,是政治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是关于传媒的权力构成和权利分配。从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产生到传媒走上自己的巅峰,传媒对政治文明有正面和负面作用,总的趋势有利于政治文明的发展。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与其派生物法治政治、政党政治、传媒政治四者的统一。现代政党、政党政治的“衰败”,使传媒的政治功能和作用突出。传媒政治形式的发展有着全球背景、技术发展和社会基础。传媒政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政治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媒介教育范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教育是一种在媒体教育环境中对媒体再现进行识别的素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媒介教育起源于西方,迄今已经历了三次范式的变迁.本文对西方媒介教育三种范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为我国开展媒介教育提供一种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