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抓住网络环境的特点,分析其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并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应用,网络德育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几点加强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领域,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推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部分高校由于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欠缺,德育工作人员网络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不足,对我国高校德育体系的完善及德育网络平台建设造成一定阻碍。我国高校需不断完善德育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本校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我国高校德育平台的建设水平,丰富高校德育方式,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实际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活动中深入贯彻德育理念,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德育教学体系。在德育体系建设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德育资源网络体系优化、德育工作体系规范和德育行为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深度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行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和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学分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六大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网络舆情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网络舆情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同时高校改革本身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要确保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就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而正确的角色定位.针对高校辅导员目前的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论述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结合体,同时探讨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结合体,同时探讨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上海交大举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给了上海高校一次非常难得的向兄弟省市和部队院校的同行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目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全国高校战线的同志们一样,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探索规律,理清面向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一、上海高校德育工作已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建设”近年来,上海高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已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高校应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意识.阐释了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定义,分析了加强高校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解读和谐德育,剖析其中蕴含的辩证法因子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当下高校和谐德育建设提出对策,努力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与网络环境的作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直面网络环境使高职院校德育效果弱化的现实,高职院校德育的解读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载体功能、发展功能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毫无疑问,在新的时代里所显示出新的发展特点,必然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搞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清形势,面对各种困难,要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中国高校校园,80年代后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是大学生中的绝对主体。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早已有别于任何其他时代的青年,呈现出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的突出特点。因此,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应尝试对这一族群进行深入了解,并积极探索对策,建立以价值重塑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完成对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及学生思想特点等因素制约着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德育工作是民办高校重要而又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本文阐述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的新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的成因。就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使民办德育工作变得"务虚"、民办高校德育内容的空泛化使德育工作因脱离现实而被弱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隐性课程可以使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有机结合。大学英语隐性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英语学习的具体环境和活动,使学生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得到语言和德育教育的结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行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适应,促使德育研究成为热点。本从科学认识系统的矛盾运动中演绎出德育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理论,并用来指导德育实践,探索德育的现实有效途径,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及其“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由担任“导师”的教师与校系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一起分工承担落实,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并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模式。文中阐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含义及其提出的原因,探讨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公开性最强的第四媒体,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然而网络道德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网络的发展,网络德育的实效性较差。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增强网络的道德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加快网络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