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的不良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模糊化、敬业精神平淡化、协作精神庸俗化、效益目标分散化.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高校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道德教育内容的虚幻性、道德教育主体的单纯性.因而,需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环境的社会化途径,转化社会机制,改进高校与社会的衔接;把握学校定位,发挥高校在社会的作用;注重活动贯通,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加强传媒建设,搭建高校与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广东是我国第一海洋大省,建设海洋强省和文化强省是广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实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高校党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内容与形式,普及海洋文化,强化海洋意识,构建科学海洋观,输送爱党爱国爱海洋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推进广东海洋强省和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分析了海洋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价值,分析了学生海洋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提出了加强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海洋文化教育顺利开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经略海洋、盛世起航.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展开对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内涵研究迫在眉睫.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坚信向前看能用本民族文化来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向后看能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文化自信的关键就是热爱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新时代需要从中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的新高度加强对航海院校加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洋强国,就须要发展海洋经济,创新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防力量,维护海洋和平。因此就要加强涉海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涉海院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深知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提升自身基本素质,为国家培养涉海专门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是一项战略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如发挥高校优势,加强高校"两课"教育;建构和谐校园文化,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运用大众传媒和微媒体及自媒体,积极开展网络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全球化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道德危机,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迎接挑战,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消除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主体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符合时代特点,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史研究已经逐步成为当今史学研究的新趋向,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热点,伴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海洋史学界又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2014年8月14日至16日,“人海相依:中国人的海洋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中国航海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办.大会共收到参会论文110余篇,来自境内外1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相似文献   

10.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要建设海洋强国,丰富的航海文化是关键的基础和动力。"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尽快设立航海史教育学科点,加强并深化航海历史文化研究,塑造人才梯队培育体系。与航海事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徐祖远深感,"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急需航海历史文化研究人才支撑和航海文化理念的深入培育。"他认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全面普及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革新传统德育模式,探索适宜于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研究新对策,是摆在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创建学校德育网站、建立师生网上沟通机制、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和优化德育工作网络环境几方面入手,探索和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毫无疑问,在新的时代里所显示出新的发展特点,必然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搞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清形势,面对各种困难,要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二十一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本文正是从德育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而走向热潮的生态文学以生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而生态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是生态伦理与生态正义,这就促使生成生态伦理。生态伦理的文学镜像必然要求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这也必然引发两个层面的巨变:一是在现实层面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二是在文本层面上对传统经典文学的检讨与反思。文学镜像通过干预和建构的途径实现生态伦理的镜像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中国高校校园,80年代后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是大学生中的绝对主体。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早已有别于任何其他时代的青年,呈现出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的突出特点。因此,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应尝试对这一族群进行深入了解,并积极探索对策,建立以价值重塑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完成对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校园艺术环境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校要建设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艺术环境,才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本文分析高等学校大学生艺术环境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性,并结合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其建设良好的高校校园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与网络环境的作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直面网络环境使高职院校德育效果弱化的现实,高职院校德育的解读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载体功能、发展功能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隐性课程可以使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有机结合。大学英语隐性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英语学习的具体环境和活动,使学生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得到语言和德育教育的结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教育生态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内涵进行了概括,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生态环境、家庭生态环境、学校生态环境、虚拟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构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是从当前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规划。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有目共睹。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摇篮,应积极开发整合校内外环保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环保的能力和习惯,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