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系,建立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足尺模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及筋黏结构造(全黏结、部分黏结和无黏结)等有限元参数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时,承载力提高了11%,由0.4增加到0.6时,承载力增加不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有效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应力筋黏结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显著,增加无黏结长度,可一定程度延缓节点的屈服.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四片静力循环加载和八片疲劳加载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梁的裂缝开发过程以及疲劳加载对梁的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的影响,指出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持裂缝宽度限值较小,在设计使用荷载下梁的裂缝开展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裂缝处受拉区混凝土相对于受位钢筋仍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疲劳加载对钢筋应力及裂缝宽度的影响主要归因于拉区混凝土的进一步疲劳开裂。此外,还分析了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斜拉桥施工监控中混凝土应力换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发现混凝土在加载龄期较早时的收缩徐变较大,直接用所测得的钢筋应力通过弹模比法换算求得的混凝土应力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大.针对在加载龄期较早情况下,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布,通过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由实测钢筋应力算出的混凝土应力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相应的收缩徐变总量与规范值较接近.本文方法在某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监控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连续刚构0#块处于墩梁固结处,该梁段构造复杂,内有大量的预应力束通过。为揭示其在各种不利工况下的空间应力分布情况,需建立相应的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文章以一座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0#块进行局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0#块局部位置应力分布较复杂,应进行钢筋补强。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强混凝土的特点,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计算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T梁的极限承载力。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提出了合适的预应力钢筋建模方法。选择了适合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整体式有限元模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于上述理论,对影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承载力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大跨度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零号块位置处的应力扰动问题, 利用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 对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零号块进行了精细的空间有限元分析, 总结了大跨度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零号块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引起的混凝土竖向应力和螺纹钢筋的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现场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预应力损失离散性很大,而且预应力损失可能高达50%.这是由于箱梁的高度有限,竖向预应力筋的长度都比较短,因而在达到张拉控制应力时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的伸长量有限.目前的竖向预应力锚固技术尚存在不足,在锚固时稍有不慎造成钢筋回缩量偏大,很容易造成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8.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损失均含有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该项预应力损失是张拉锚固阶段主要预应力损失.利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计算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方法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单元特点,提出了一种在有限元中模拟该项预应力损失的方法,并推导了该项预应力损失的数值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现场试验表明:两者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在有限元模型中模拟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损失,误差均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
结合江苏某船闸工程实例,依据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原则及坞式闸室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4种闸室底板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从预应力施加效果、预应力损失、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对各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布筋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预应力钢筋线形布置能有效减小底板的拉应力和不均匀沉降,控制混凝土开裂,并能减少混凝土及钢筋用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温度应力和温度梯度模式的分类.利用有限元方法,分7个工况计算6种温度梯度模式下在箱粱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引起的箱梁变形.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粱应力和变形对温度梯度模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梯度模式在箱梁内产生的温度应力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内部应力的影响较大,而且十分复杂.归纳出箱粱设计计算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某斜拉式桁架桥节点的ANSYS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对边界以及荷载进行模拟,分别计算出节点在恒栽以及恒载加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这一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局部应力分析以及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悬索桥钢桁架加劲梁施工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角笼坝大桥为实例,利用桥梁结构非线性仿真分析计算软件BNLAS,建立空间全桥模型,针对钢桁架加劲梁节段间四种连接方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理论上得出施工中节段间仅在上弦设铰的连接方式最为合理,但对于跨度相对较小的悬索桥,考虑方便施工,可采用其它三种上下弦均连接的施工方式。同时,又对钢桁架加劲梁的吊装长度作了分析讨论,得出节段间在仅上弦设铰的连接方式下,吊装长度只能达到有限长度的结论。通过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大跨径斜拉桥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子模型法对斜拉桥塔梁墩固结位置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受力分析,计算了4种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研究表明:子模型法可以更为精确有效地计算斜拉桥塔梁墩固结处的应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可作为大跨径斜拉桥塔梁墩固结处局部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弯坡斜桥伸缩缝病害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设计、施工、管理与养护等方面对弯坡斜桥伸缩缝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弯坡斜桥伸缩缝的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际,对弯坡斜桥伸缩缝破坏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东平水道(99+242+99)m四线三主桁连续钢桁拱桥的建设,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板单元对中桁E11整体节点进行局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结构中存在局部应力过大的现象.为此对结构设计进行了修改.改进节点构造后,该节点具有足够的受力与传力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徐扬 《北方交通》2012,(4):107-110
采用ANSYS11.0,对某下承式单索面钢箱叠合梁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叠合梁进行了局部分析,重点关注混凝土桥面单向板和叠合梁钢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通过实际计算分析,给出了桥面单向板在对称布载和偏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的范围和大小以及叠合梁钢板的最大mises应力,为相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软件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取客运专线的“标准ZK活载”作为列车荷载,分析了面板-U肋-横梁三者交叉处、U肋-横梁连接处及横梁开孔圆弧处的局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桥面板的应力主要集中在U肋、横梁、桥面板三者相交的部位;沿U肋一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横梁开孔处为整个桥面板中局部应力水平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梁的收缩徐变效应,容易诱发桥面铺装时所产生地各种病害。结合甘肃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河特大桥,利用MIDAS/Civil软件计算泾河特大桥的短(长)期收缩徐变效应,分别建立了桥墩与跨中的局部模型,分析了收缩徐变对桥面铺装应力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徐变的短期效益对桥面铺装影响明显;铺装结构产生较大的纵桥向拉应力,而剪应力较小;与跨中区域相比,桥墩处受收缩徐变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PC连续刚构桥梁底长束的张拉导致合龙段箱梁底板和腹板开裂问题,以黑崖沟2号桥为背景工程,探讨了采用不同次数梁底曲线对箱梁局部应力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箱梁易于开裂的危险部位,分析了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PC连续刚构桥梁底曲线次数不低于1.6次的建议。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三种防裂设计方案的理论研究与实桥测试结果的比对发现,采用跨中设置实体隔板的设计方案,可有效地解决合龙段箱梁底板下缘和腹板内侧的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某异型独塔斜拉桥主跨225m,设计中塔梁固结段和后锚点为关键构造节点。为确保关键节点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空间板壳元模型,分析受力异常复杂的塔梁固结段和后锚点区域空间应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塔梁固结段总体满足受力要求,但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比较严重,设计中应引起重视;后锚点结构整体应力水平不高,局部构造设计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