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国发19号文发布之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港口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航运要素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航运发展环境逐渐完善。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如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为此,在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2.
正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 自上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2015年上海在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中位列第六。 一是港口作业量发展。2015年上海港累计完成吞吐量71739.64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654.68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三角地区的内河港口作为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几个典型的内河港口进行综合竞争力比较,并对各港口自我定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便捷高效的鹿特丹港集疏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9年9月6~24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专题研修班成员,随团赴荷兰学习考察鹿特丹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现就有关鹿特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积极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国务院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今后五年是港航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优化和提升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巩固和发挥港航主业对区域经济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努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以及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内河航运作为一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  相似文献   

7.
高朴  潘珺  王鲁沛 《江苏交通》2002,(10):20-21
目前,江苏沿江地区已初步形成以中心枢纽港为核心,大中小与深中浅相结合,功能比较备全的港口经济体系.但同时存在着几个不相适应的问题;江苏沿江港口的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与港口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太仓港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作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干线港的地位不相称;港口发展外部条件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港口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需创新.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仅上海港和长江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就建成了9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2亿吨,其中建成专业化集装箱泊位32个,新增通过能力1 000万TEU.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性起步工程,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用3年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建成了5个集装箱泊位和东海大桥、芦潮物流园区,并顺利实现了开港运行.此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相继完成,使长江口航道水深由7米增深至10米,三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2009年达到12.5米水深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仅上海港和长江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就建成了9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2亿吨,其中建成专业化集装箱泊位32个,新增通过能力1000万TEU。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性起步工程,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用3年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建成了5个集装箱泊位和东海大桥、芦潮物流园区,并顺利实现了开港运行。此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相继完成,使长江口航道水深由7米增深至10米,三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2009年达到12.5米水深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广州低碳智网型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更加高效环保的集疏运体系,对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对比,分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相应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在对广州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配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集疏运条件,但存在珠三角水网优势发挥不够充 分等问题,因此广州需要对标国内外著名航运中心,充分吸取外地经验,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港口集疏运体系,如实施珠江流域战略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模型分析了上海、天津、大连、青岛、香港、安特卫普、鹿特丹和新加坡等8个航运中心的物流效率.通过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这些港口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综合效率,经过比较分析,找出上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简要说明规范化安全评估(FSA,Formal Safety Assessment,也译为综合安全评估)的目的、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船舶航行安全的需要,结合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和上海港引航管理站船舶安全航行与引航FSA应用研究的具体情况和结果,论述了FSA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就进一步做好FSA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应用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文中主要论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水路货物运输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集装箱港口卸船作业》、《装船作业》、《船舶代理业务》、《国际货运代理操作》四门工学结合的课程,以培养水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的上海交通运输行业 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上海交通在中国加人WTO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考虑了人世后的一些对 策思路,如:用“田忌赛马”的方法确定对外竞争的领域和次序;“以变应变”选择组建优势企业; “以攻为守”走出去寻找国际市场机遇;以信息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本文还提出了应对人世的可采取的几项具体措施:① 及时出台运输业法规,依法行政,规范运输市场.② 优先发展民航支线网络,组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航空枢纽.③ 迅速组建能与海外势力匹敌的企业.④分割市场面,避免内耗,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合力.⑤ 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情报信息,参建国际项目⑥ 开辟深水港、整治长江口航道,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⑦ 加快铁路现代化,完善枢纽网络,构筑欧亚大陆桥.⑧ 建设客运主枢纽,站车分营,信息共享,跨省合作.⑨ 抓住机遇,信息架桥,建设现代化城市物流体系.⑩ 研究综合物流,加强市场引导r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新开发区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新开发区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证,最后以宁波市国大雷迪森国际中心交通影响评价项目为例,说明提出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新开发区域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开发区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新开发区域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证,最后以宁波市国大雷迪森国际中心交通影响评价项目为例,说明提出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我院为培养航运企业所需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深受航运企业和学生的欢迎和青睐。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把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我们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目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管理实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训观念、实训内容、实训备件、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下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港航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改变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探索新的专业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培养与单位的实际需求零距离的航运人才,确保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适度够用的国际航运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航运所涉及的各项业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适岗快.适应航运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港航物流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实习和实训的改革与建设提出建议,以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