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国道205线黄山段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结出符合景区旅游公路特色的路域环境治理措施,打造山区旅游公路生态景观,提高公路文化品位,为公众出行提供和谐的、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常规的综合交通规划思路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本文在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特征下,提出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并以长白山综合交通为例,以实证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三清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伴随着不断提升的景区知名度,交通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景区内部,游客自驾车、旅游大巴车、游人、景区居民交通、过境交通混织,加上停车设施不足导致临时路边停车、出入车辆交织、游客滞留,解决景区交通问题迫在眉睫。开展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对解决景区交通问题,实施景区畅通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三清山为例,探讨景区旅游交通需求生成机理,提出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旅游公路的建设能够提升景区通达性,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建设资金的限制,需要根据旅游公路收益率对实际投建项目进行决策."旅游公路收益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景区在不同旅游交通条件下的客流量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旅游公路建设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出不同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的收益率.该模型中客流量预测以游客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阻力"评价分布曲线为基础,认为游客对景区做出选择是基于对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估大于"旅游阻力"评估.同时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县为例,对该县旅游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投建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对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时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假日大规模集中的旅游交通出行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景区,导致旅游地交通混乱。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的实地调查,得到不同旅游者出行行为特性,并利用非集计模型研究旅游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得到影响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配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主要采用4阶段法,但该模型对隐性交通需求反应不敏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景区本身的环境容量限制,针对不足,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突显旅游特性,弥补对隐性交通需求的估计不充分,在交通分布预测阶段以景区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并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西山连接线工程为例给出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过程,并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青城山快铁站建成通车以及万达城M-TR旅游快线建设,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客流量在近期呈现迅速增长局面,目前景区观光车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为提升青城山景区交通通达能力和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缓解高峰时期因观光车供给及调度不当导致线路拥堵、游客候车时间增长等问题,针对青城山快铁站至青城前山景区入口这段线路,重点分析观光电瓶车和观光小火车这两种交通制式特点。结合青城山景区周边规划,按照近期阶段(2018—2020年),中期阶段(2021—2025年)以及远期阶段(2026—2036年),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对观光车的客流展开预测,以此为基础对观光车运营调度方案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绿色交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在分析与借鉴国内外绿色交通发展实践的相关经验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安化县柘溪水库旅游交通规划实践,以柘溪水库的区位与功能定位为基础,考虑库区自身空间资源分布特征,对库区交通方式进行耦合分析,提出了"多元化、差异化绿色公路发展模式",并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特点对库区旅游干线、旅游支线、环库公路、慢行绿道的规划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旅游城市景区交通拥堵,改善旅游交通出行环境,从游客量的季节性变化入手,提出刚性、弹性和临时需求相结合的设施供给标准。以游客游览历程的全游线要素为主线,识别设施安排、游线组织等方面差异,明确封闭型和开放型景区的交通组织模式及要素布局要求。最后提出旅游城市应构建城市-景区两级旅游集散体系,应对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型旅游景区在道路基础设施供给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设计高效畅达的旅游交通出行体系,适应旺季交通集中式到达离开的出行特征,是摆在旅游景区交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以深圳市大鹏半岛为例,通过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小汽车的需求管控,建设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加强旅游交通出行体系顶层设计,适应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出行高品质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城市旅游交通提供规划要点,梳理旅游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协调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城市与景区道路交通资源,构建旅游和城市交通相互协调的交通系统。以重庆市汉阳兵工厂(抗战生产洞)旧址交通组织规划为例,从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旅客容量的交通需求预测、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人行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为城市景区交通组织规划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风景区节假日旅游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金丝峡景区发展中遇到的容量限制问题,提出新的交通规划和游线设计方案。交通规划引入"Park+Bus"模式,对景区停车和交通运行进行集约化管理,提出了新的两日游游线设计方案,结合景区的树状发展模式,展现了从树根、树干到树冠的交通组织方案。新方案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景区容量限制和社区发展等问题,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交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梁科科  关宏志  韩艳  李涛 《城市交通》2014,(1):48-54,47
当前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中存在缺乏区域系统考虑、设置分散、旅游信息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自驾游出行者难以及时、准确、连续地获得指引信息。针对这一问题,从郊区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出发,构建区域入口、区域内部、景区附近的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重点探讨二级指引标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提出在景区重要度分类和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各景区指引范围和各道路节点指引容量,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进行选址。最后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对提出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杨  周虎 《交通标准化》2014,(11):102-104,107
以新疆那拉提景区公路为例,围绕“畅、安、舒、美”这一理念,对那拉提景区公路设计中遵循的“潜隐、纯净、素雅、灵动、多元”设计原则进行深入探讨,体现了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与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对前瞻、规范、整合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杭州市从现状普查分析、景区指引系统设置方法确定、景区指引系统改善规划、景区标牌后续管理四方面编制了新一轮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规划。通过类比归纳,从杭州经验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系统构建方法。主要从景区的筛选与分类、指引范围的确定、指引路径选择和标牌设置原则等几方面,提出旅游城市指引标识系统规划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响应国家在旅游及交通融合方面相关政策要求,丰富公路的内涵,使公路从"交通"单一模式向"交通+旅游"双向模式发展,公路旅游的服务设施建设要带动吉林省当地的经济发展,打造"交通运输+旅游经济"的双向福利。本文根据我国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特点,旨在探究吉林省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系统的不同形式。文章首先定义了旅游公路营地服务设施概念,总结了旅游公路营地选址影响因素及其原则;研究营地选址的方式方法,定义旅游公路营地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在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下慢行系统的设计研究,为将来吉林省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