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为城市旅游交通提供规划要点,梳理旅游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协调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城市与景区道路交通资源,构建旅游和城市交通相互协调的交通系统。以重庆市汉阳兵工厂(抗战生产洞)旧址交通组织规划为例,从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旅客容量的交通需求预测、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人行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为城市景区交通组织规划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交通概念及其方式构成的研究人手,提出了旅游交通是指满足旅游者为实现旅游活动而产生的“移动”需要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客源地至目的地的交通、旅游景区交通、旅游景观交通三种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交通的旅游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旅游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风景区节假日旅游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基本点展开调查,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交通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职业、旅游方式等.同时也对大连老虎滩景区周围的路况和停车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测,分析了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用来满足旅游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常规的综合交通规划思路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本文在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特征下,提出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并以长白山综合交通为例,以实证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专业旅游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通过总结国外专业旅游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在识别旅游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旅游城市对交通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指出应将旅游交通特征和规律的研究贯穿综合交通规划始终,实现旅游交通与城市居民常规交通高度融合,进而提出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体系框架。以三亚市为例,重点探讨了专业旅游城市交通设施合理规模的确定,以及交通设施规划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生态旅游景区高峰期交通供需严重失衡、交通拥堵严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离岛交通"发展模式及其内涵,从岛外交通快速抵离、岛内交通低碳慢行、内外交通无缝衔接、设施配置逐层减弱、多元化品质交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大鹏半岛发展"离岛交通"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构建一体化、可持续、多元低碳的旅游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蜀冈-瘦西湖风景区作为扬州市代表性旅游景点,紧邻老城区,交通现状与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传统路网格局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提出从陆地交通、水上交通两方面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景区交通问题,并分别对区域交通、外部交通、内部交通、水上旅游线路、水上码头设置和水陆旅游衔接等进行了优化。同时,在充分保护风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清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伴随着不断提升的景区知名度,交通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景区内部,游客自驾车、旅游大巴车、游人、景区居民交通、过境交通混织,加上停车设施不足导致临时路边停车、出入车辆交织、游客滞留,解决景区交通问题迫在眉睫。开展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对解决景区交通问题,实施景区畅通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三清山为例,探讨景区旅游交通需求生成机理,提出景区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对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对前瞻、规范、整合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杭州市从现状普查分析、景区指引系统设置方法确定、景区指引系统改善规划、景区标牌后续管理四方面编制了新一轮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规划。通过类比归纳,从杭州经验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系统构建方法。主要从景区的筛选与分类、指引范围的确定、指引路径选择和标牌设置原则等几方面,提出旅游城市指引标识系统规划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城市观光游览现状、掌握游客的游览模式,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对非黄金周城市型旅游交通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城区内5个主要景点进行旅游交通行为调查,将分析对象划分成本地居民游客和外地游客。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类游客在游览方式、出游规模、游览目的等游览模式,以及交通方式选择、出游时间等交通出行特性的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类游客的游览模式以及北京市区经典游览线路。根据SP调查数据提出在中心景区设置公交专线,吸引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缓解旅游季节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山地旅游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基础上,时山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客源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山地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垂直带谱分布特征,提出山地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及交通模式.可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武功山景区对外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交通的层次和旅游公路的定位进行了定义,并结合案例武功山景区发展格局、交通需求和周边交通网布局,提出具体的景区旅游交通组织方案和对外旅游公路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旅游交通的出行特性为基础,本文提出旅游交通规划的"三步曲"方法:即旅游的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特色规划.通过对宁波东钱湖地区的规划实践,运用这种"三步曲"方法确定了旅游区与客源地的空间形态联系、旅游交通的线网布局及景区交通设施的具体形态,并将交通的旅游特色根植与交通规划的每个环节.用这种方法规划的区域具有旅游特色与交通网络结合紧密,设施与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实际规划为案例,介绍了游憩交通规划的目标确立、发展策略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在常规的旅游交通规划基础上,兼顾了市民休闲、健身等交通出行需求.在充分结合了游憩设施和交通枢纽设施并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了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制定了特色游憩交通线路方案,从而引导游憩交通的合理出行,促进游憩交通与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科科  关宏志  韩艳  李涛 《城市交通》2014,(1):48-54,47
当前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中存在缺乏区域系统考虑、设置分散、旅游信息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自驾游出行者难以及时、准确、连续地获得指引信息。针对这一问题,从郊区自驾游出行者的需求出发,构建区域入口、区域内部、景区附近的旅游交通三级指引系统。重点探讨二级指引标志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提出在景区重要度分类和道路节点重要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各景区指引范围和各道路节点指引容量,对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进行选址。最后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对提出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霓 《交通标准化》2006,(10):142-144
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地区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功能区。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旅游交通规划为例.初探城郊旅游交通规划方法,并尝试将相关的交通场站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纳入规划,有助于城郊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诣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85-89
旅游综合体的交通需求特征既继承旅游度假区的季节波动和瞬时聚集性,又融入城市拓展区的日常交通及通勤潮汐性,2类交通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交叉和干扰,对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带来挑战.通过对旅游综合体交通需求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结合规划实践案例提出近城区位带来项目内外衔接问题、季节波动带来设施供给规模问题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带来交通管理模式问题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些问题,从需求精细化、衔接一体化、供给情景化、组织差别化4个角度梳理旅游综合体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主要采用4阶段法,但该模型对隐性交通需求反应不敏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景区本身的环境容量限制,针对不足,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突显旅游特性,弥补对隐性交通需求的估计不充分,在交通分布预测阶段以景区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并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西山连接线工程为例给出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过程,并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