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在兔眼青光眼滤过术毕前房小剂量 (2 5μg)注射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盲法对照研究 ,2 0只健康白色家兔双眼行全厚巩膜咬切滤过手术 ,术毕随机选一眼为t-PA治疗眼 ,另一眼为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眼 ,术后临床观察结合光电镜检查。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 1日和 3日滤过道及滤泡腔内有纤维蛋白凝块及红细胞栓子阻塞 ,而t-PA治疗组滤过道完全开放 ,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 ;术后 7日和 1 4日t-PA治疗组手术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与组织学检查相一致 ,术后 1周内治疗组滤过泡比对照组明显增大。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t-PA可有效溶解滤过道及滤泡腔内的纤维蛋白凝块 ,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1受体激动剂莫索尼定滴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莫索尼定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机制。方法莫索尼定单侧滴眼,示踪剂FITC-BSA双眼前房注入,2-10 h不同时点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prazosin(α1受体拮抗剂)、yohimbine(α2受体拮抗剂)和efaroxan(I1受体拮抗剂)前处理30 min,莫索尼定滴眼,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变化。结果莫索尼定滴眼荧光显微镜观察,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较强。prazosin前处理组各部位与莫索尼定比较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yohimbine和efaroxan前处理组双侧荧光强度各部位均较莫索尼定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ohimbine较efaroxan前处理组荧光更弱。结论莫索尼定可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与prazosin产生协同作用,yohimbine和efaroxan均可抑制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增加,yohimbine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主要由α2受体介导,I1受体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相似文献   

4.
<正>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在临床甚为少见,常被误诊。近来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尹某,女,70岁,住院号:236989.患者于3日前,右眼突然剧烈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因症状加重后来我院,门诊以“继发性青光眼”(右)收住院。患者于8年前系双眼白内障,右眼未行手术。检查及治疗: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无光感,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高度水肿,呈雾状灰白色,虹膜纹理模糊,瞳孔圆,直径6mm,无粘连,对光反射消失,前房未能查清。晶体、玻璃体、眼底无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眼红、偶有眼痛1个月,于1994年12月8日就诊。患者4年前行“右乳腺癌根治术”,病理诊断:右乳腺单纯癌。随诊未见异常。体检:患者精神稍差,生命体征平稳。右乳房缺如。左乳房外下象限可及一2cmX2cmX2cm质硬包块,表面不平,无压痛,活动度差。双侧锁骨上、下及在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余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0.8,左0.4。双眼眼压均为2.31kPa(1kPa=7.smmHg),右眼未见异常,左眼下方局限性睫状充血,KP(-),房闪(士),5~9点处虹膜膨隆,相应虹膜周边前粘连,前房变浅。虹…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自 196 8年Carns首先描述以来 ,经过不断改进 ,滤过手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至今仍为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主要术式。小梁切除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滤过过盛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 ,其不仅加重术眼的炎性反应 ,还可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引起角膜内皮失代偿 ,这种并发症在技术的处理上颇为棘手 ,我院自 1999年开展小梁切除与调节缝线的方法以求减小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 1999年 2月~ 1999年12月行小梁切除联合调节缝线的患者 2 6例 (34只眼 ) ,为联合手术组 ,…  相似文献   

7.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v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示踪法测定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造健康白色家兔6只12眼,测量双眼眼压。用0.1mmol/L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葡萄膜、后葡萄膜、前巩膜、后巩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每眼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为(0.178±0.029)μl/min。证明FITC-BSA示踪法是一种测定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 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 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 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 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 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 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 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匹罗卡品家兔点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色的影响,用1%匹罗卡品(Pilocarpine,PC)对家免单侧点眼。并用0.1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ceinisothl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测定前、后葡萄膜等6种组织的FITC-BSA含量,计算每眼的葡萄膜巩膜层水流出量(Uveosderdoutflow,Fu)。分别比较点眼前后眼压和点眼后双眼的Fu。结果示:PC点眼后1h处理眼眼压为(0.70±0.08)kPa,下降率为25%(P<0.01),对照眼眼压无显著变化(P>0.05);点眼后2h处理眼Fu值为(0.123±0.026)μl/min,对照眼Fu值为0.177±0.032)μl/min,双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1%PC单侧点眼可降低正常家兔眼压,PC可阻断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兔眼的眼压下降主要为前路排出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特征是在虹蟆与小梁网的表面有新生血管形成,伴有纤维膜且由周边前粘连使房角闭塞,眼压升高,属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病多继发于种种眼病及全身病,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多见。一旦眼压升高而发病,一般药物及抗青光眼手术均难奏效,眼压不易控制,过去往往因失明伴有剧烈的眼痛及头痛而摘除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常见的3种飞机防冰腔结构,应用Gambit软件建立了双蒙皮防冰腔结构网格模型。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模拟热气在防冰腔内的流动状况,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传热效率分析,建立了防冰腔结构参数对传热效率的重要性测度模型。通过随机响应面法建立防冰腔结构参数与传热效率的函数关系,采用低分散性抽样法求解防冰腔结构参数的重要性测度,建立了防冰腔结构参数的重要性测度分析流程。分析结果表明:当笛形管中心到外蒙皮的距离从35.15mm增加到38.85mm时,传热系数由0.505减小到0.463;当双蒙皮通道高度从2.85mm增加到3.15mm时,传热系数由0.495减小到0.476;当射流孔孔径从1.90mm增加到2.10mm时,传热系数从0.505减小到0.494;当射流孔角度从14.25°增加到15.75°时,传热系数从0.476增加到0.494。防冰腔结构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射流孔角度、笛形管中心到外蒙皮距离、射流孔孔径、双蒙皮通道高度,在防冰腔结构加工与装配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射流孔角度与笛形管中心到外蒙皮距离这2个参数。  相似文献   

12.
作选择性手术时,通常由体外降温诱导适度的全身低温。1957年Huggins等人推荐用低温作为肝切除的辅助措施。他们介绍了腹膜腔低温技术,以期得到不同程度的肝脏低温。1960年,Li等人将这方面的工作推向新阶段。在肝脏切除时,可以允许较长时间阻断流向肝内的血液。1963年,Tung和Quang指出:这种技术用于“无准备的”患者特别有价值。1967年,Little等人对腹膜腔低温的生理、应用低温的特征作过详细评述。这项工作被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正> 1977年2月F.C.Blodi氏倡用本术——反转球结膜冲向穹隆部,做四个半厚的巩膜浅层瓣,而自角巩缘向后剖分,并使每一个巩膜半层瓣含有一条直肌附丽于其外面,勿伤眼球筋膜囊与直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沥青发生装置进行三维建模, 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基质沥青的发泡过程, 并对比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 分析了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可靠性; 对发泡腔和发泡腔内各流体材料进行有限元仿真, 利用Fluent中的后处理功能得到了发泡腔的温度、速度、压力和各相的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 在整个发泡过程中, 基质沥青温度的增大使沥青黏度下降, 发泡腔内水蒸汽增加, 当基质沥青温度从120℃升高到160℃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从4增大到11, 说明基质沥青温度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基质沥青流量的增大起到增加发泡腔内基质沥青总量和减少基质沥青之间相互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 当基质沥青入口流量从60 g·s-1增大到120 g·s-1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为7~11, 表明基质沥青流量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当用水量从2.0%增大到3.5%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基本不变, 说明用水量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不大; 仿真得到的最低发泡膨胀率为3.57, 此时发泡条件参数分别是基质沥青流量为120 g·s-1, 基质沥青温度为120℃, 发泡用水量为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急诊行ERAT,分析ERAT手术技巧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ERAT手术,无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ERAT平均手术时间为(49.7±18.2)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3±1.6)d。阑尾腔插管作为ERAT最关键的步骤,使用带圈导丝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平均(5.7±4.9)min(P<0.05)。14例患者伴有阑尾粪石(7例块状粪石,4例碎渣样粪石,3例碎渣样粪石伴阑尾腔狭窄),均以取石球囊或网篮成功取出,取石成功率100%。取石网篮取出巨大阑尾粪石并发阑尾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放置阑尾支架9例,1周后于门诊行结肠镜取出,均未出现由支架引起的不适或相关并发症。ERAT手术时间随术者手术例数的增多而逐渐缩短。结论 ERA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内镜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插管、取石工具,适时放置阑尾支架,增加操作例数等措施将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1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口部。其中右椎动脉11例,左椎动脉7例。MoriA型病变18例。手术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从86%(70%-95%)下降到10%(0-2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12例,疗效好6例。术后随访1-27月(平均9.5月),无缺血性神经症状。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报告1996年4月至7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学习期间,以及后来作者所完成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本共9例,其中心内隧进修补使左室连接主动脉6例(包括右室流出适加宽4例,切口直接缝合1例,应用同种带辩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1例);右房内板障分隔或折流3例(其中上腔静脉横断后两端分别与右肺和肺总动脉即全腔肺动脉吻合2例,同种带瓣动脉连接右房与肺总动脉即改良Fontan术1例)。手术中无1例死亡。作者认为分型与畸形不同决定术式有利,保证左、右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之关键,对伴发畸形的合理兼治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单纯引起脾脏肿大的疾病甚多,本科遇到一例脾脏肿大主要是由转化淋巴细胞作结节状增生所造成。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孙×,男性46岁,3月来乏力,不能胜任轻工作,伴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一月前偶然发现左上肤有一拳大色块,活动度小,无压痛。追问无便血呕血及肝炎等历史。查体:皮肤无淤斑或蜘蛛志,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特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处于"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例(27侧),对27侧关节上腔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治疗,对治疗效果采用颌功能调查表(JFQ)分析。结果经过对2例6个月至8个月,23例2年以上(其中3例3年),平均27.06月随访复查,有效率92%(23/25),治愈率80%(20/2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关节盘结合关节盘后区硬化疗法对"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有肯定的疗效,"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可以认为是关节镜外科治疗盘移位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