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特性选取适当的指标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通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标准给出分级标准。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分析法得到隶属度,最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综合交通体系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出发,分析了衡量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确定各指标隶属度及权重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物元分析的方法对综合交通体系进行评价,为综合交通的科学发展提供定量化的指导方案.最后,以湖北省综合交通体系为例进行分析,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对其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评价原理、建立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采用权重判断法筛选评价指标,根据单准则AHP构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偏差率,将各指标归一化。在确定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分别为交通需求预测后评价指标、交通改善措施后评价指标、交通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为背景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项目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静态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土地利用改善指标、交通组织改善措施指标、交通适应性指标、经济影响指标、环境影响指标与社会影响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博远花园住宅项目后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527 7,评价等级为部分成功,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见,评价指标和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时段选取能促进交通影响评价(TIA)的有效性.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建筑项目进行分类,根据各类之间的相似性,确定同类项目的出行高峰时段,并最终确定项目研究时段的选取范围. 同时,基于北京市一些典型居住项目的出行调查数据,按照项目的早、晚高峰进行聚类,最终以区位因素确定了居住项目的早、晚高峰分类结果;结合分类结果、项目实际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市外部路网的高峰时段分布情况,本文给出了北京市各类型居住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研究时段的选取范围.  相似文献   

5.
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系统论的复合系统理论.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概念,构建了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根据北京市具体情况.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选取了协调度评价指标.对北京市城八区的交通一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结论是:北京市过去及现在,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一直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在采取了调整优化措施后,有望达到系统的协调发展.计算出了模型输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使得改善调控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事前或是事中对交通组织方案的客观评价,将直接决定整个决策水平和事故的处理效率。根据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特性和方案实施后高速公路运行状况选定技术性与效益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及其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并根据已有研究得出指标分级阈值,最终得出方案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影响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上,完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定义,同时运用项目后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并以乌鲁木齐已投入使用的时代广场项目为例,进行交通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为"中等",表明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及交通量增长率等主要指标的交通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与时代广场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验证所提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交叉口交通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选取交通量和时间占有率作为评价指标,将城市交叉口交通状态划分成畅通、轻微拥挤、拥挤、严重拥挤4种类别。分别利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交通状态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以K-均值聚类法确定的评价指标的聚类中心为基础,采用线性内插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的交通状态评价与基于单一方法确定权重的交通状态评价相比,精确性和稳定性更高,在实验数据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并且基于组合赋权法1(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交叉口交通状态评价结果精确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住宅区是人们每天出行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发生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交通影响评价系统,对于分析项目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确定项目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住宅项目的交通特性确定了住宅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系统中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设计功能,并对实际项目进行了交通影响程度的定量化评价,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紧急事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危害风险分级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以事件严重性、路网脆弱性、应急处置难度和影响扩大效应等影响因素为主的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危害风险评测框架体系,给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标准。综合运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算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危害风险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并结合事发时的特定环境条件,综合评价事件危害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单一、未考虑道路交通状况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和密度比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充分考虑道路不同交通状况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计算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单一、未考虑道路交通状况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和密度比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充分考虑道路不同交通状况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计算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针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供需分析不足,研究较为薄弱. 本文在既有的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公交系统组织运营特点,以公交模型结构体系和功能定位分析为起点,研究并选取能够反映交通影响评价需求和公交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设计了公交模型分析流程,并将公交模型引入到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 结合交通影响评价实例分析,对交通影响评价中建设项目的公交运营组织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公交模型分析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完善了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拓展了公交模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的地面公交比较发达,近年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线路长度总体偏大,线路网密度偏低,重复系数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80%以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站点密度相对较小,站点覆盖率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公交的方便利用等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将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制定线路优化方案、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物流城交通影响评价问题,利用物元分析理论,提出基于物元分析的物流城交通影响评价模型。首先介绍交通影响评价目的,分析大型物流城相比其他大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从而构建出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介绍物元分析的计算步骤,其中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运用成对比较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用物元分析法对大型物流城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是可行的,能够定量评价项目交通影响的大小,并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6.
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同类城市经验,在考虑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交通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建筑物停车配建的三类分区方案. 在此基础上,以公共建筑停车配建指标为例,通过对路网整体容量与交通饱和度的差异、机动车出行目的构成与停车结构的差异、建筑物机动车吸引强度的差异、区域车辆停放特征的差异分析,构建区域停车需求因子计算公式,得到公建停车配建指标差别化系数,为确定配建指标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是交通影响分析的决策依据。鉴于TIA涉及因素多定量描述困难等原因,提出了利用模糊评价方法求出项目的"交通影响度",选择合理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建立两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交通影响程度二级模糊评价模型。实例检验说明,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求出的项目的"交通影响度"符合审批结果。  相似文献   

18.
微观仿真技术能在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交通影响评价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交通仿真的评价流程,包括数据准备、OD需求预测、参数标定等5个方面. 以北京市中关村西区交通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针对中关村大街与北三环路交叉口及其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依据VISSIM的仿真结果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正. 仿真结果表明,路网两条主路的旅行时间和延误都相应减少,北向南方向的中关村大街平均速度由9.87km/h提高到12.53 km/h,排队长度由93.4 m减少到70.3 m,有效地缓解了主路的交通压力,说明了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