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错位交叉口交通特性研究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错位交叉口交通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间的冲突过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行为规则,进而应用上述规则对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通流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了主路进口道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不同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位交叉口主路上较小的车流密度也能导致主路进口道及两T型口中间路段发生交通堵塞,每个T型口主路进口道交通流量变化会对另一个T型口主路进口道交通流平均速度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无灯控下的交通堵塞也会呈现周期性的排队-消散过程。上述方法及结果可为错位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不对称交通流导致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交通负荷分布不均、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交叉口对向交通流的分布形式及其适用的相位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信号周期动态相位方案的生成规则,并以综合交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不对称交通流的动态相位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算法.分析了不对称系数大小及其阈值变化、不对称信号周期比例对优化方法的影响,并以哈尔滨市红旗大街-淮河路交叉口为例,VISSIM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动态相位优化方法后,该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率等评价指标下降了27.8%以上,验证了动态相位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减少直行车流的停车等待时间、避免交叉口部分进口方向时空资源的空耗,有利于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现有无信号交叉口支路通行能力模型的假设过于理想化与计算误差偏大的问题,针对无信号交叉口常见1车道与2车道支路的各种车道功能划分,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与主路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分析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大小车型构成混合车队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建立了各种支路功能划分车道的通行能力模型;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简化以加强实用性。研究表明:当主路车流量为600~1 000 veh/h时,该模型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4.
对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进行优化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内涵.本文首先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指出信号交叉口处行人过街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合理设置机动车信号灯与行人信号灯相位、优化行人过街设施.最后以北京市车公庄大街-车公庄北街交叉口为例,从改善信号灯相位和增加行人二次过街设施两个方面来优化交叉口行人交通.改善后,过街行人的绿灯时间增加了33.3%,行人过街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于交通冲突的洛巴诺夫安全评价模型,对交通量在高峰小时超过10 000辆的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根据冲突点的分布、交叉口特性及vissim仿真的交通流量确定模型的参数值;通过分析每个冲突点和整个交叉口的危险度,针对交叉口的特性提出了可靠的安全改善措施,并利用vissim对改善后的交叉口进行危险度仿真评价.作为实例验证,应用评价模型对济南经十纬十二交叉口进行了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黄灯政策问题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发了基于视频处理技术的交叉口检测系统,自动采集黄灯期间的交通数据,包括黄灯启亮时车辆到停止线距离、速度、加速度和黄灯结束后车辆的通过情况,建立黄灯期间的驾驶员“停车/行进” 决策行为模型和“抢黄灯”行为结果模型.利用北京市“闹市口大街-宣武门西大街”和“中关村东路-成府路”的视频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分别为8.6%和2.5%.实验结果表明,视频检测技术和驾驶员行为模型能够应用于交叉口的控制管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为相应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叉口是突发事件发生的集中区域,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引发区域性拥堵,交通管理部门难以直观地对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一种定量的评价突发事件对交通影响等级的方法,对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基于水波学原理,利用交通影响系数概念,融合分位速度建立了交通影响等级阈值模型. 利用样本数据建模得到交叉口附近车速与位置关系,并对速度与空间位置关系曲线,以及交叉口各方向流量比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交叉口的交通影响等级阈值. 利用文献中的案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划分的等级与事故现场实际描述是一致的. 研究结果可以为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叉口是突发事件发生的集中区域,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引发区域性拥堵,交通管理部门难以直观地对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一种定量的评价突发事件对交通影响等级的方法,对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基于水波学原理,利用交通影响系数概念,融合分位速度建立了交通影响等级阈值模型. 利用样本数据建模得到交叉口附近车速与位置关系,并对速度与空间位置关系曲线,以及交叉口各方向流量比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交叉口的交通影响等级阈值. 利用文献中的案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划分的等级与事故现场实际描述是一致的. 研究结果可以为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目的在于保证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条件下缓解进口道左转车辆的交通压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应控制的逆向可变车道方案.针对逆向可变车道的感应控制方案提出了参数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延误分析.利用VISSIM的VAP模块对感应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分别对定时控制以及感应控制方案进行了效益评价.分析了感应控制方案分别在不同流量以及不同左转比例下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方案在不同流量下均能使主路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随着流量增大,感应控制下交叉口整体延误逐渐接近定时控制.当逆向可变车道所在进口道左转比例较高时,感应控制方案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出的方案能够保证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的同时提高主路左转的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交叉口的时空利用率,为交叉口时空资源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针对北京市交叉口渠化问题,总结阐述平面交叉口的典型渠化设计问题及相应措施,以HCM中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流程为基础,结合北京市某大型交叉口调研数据,利用VISSIM软件构建交叉口仿真模型,并对比分析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相关交通运行评价参数.仿真分析表明,通过移除占路线杆,并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单一、未考虑道路交通状况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和密度比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充分考虑道路不同交通状况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计算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优化组织的重要方法.首先,在分析高负荷路网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微循环交通组织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然后,结合中关村西区微循环交通组织实例,从OD划分、有效车流路径规划及信息诱导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构建了有效路径下的微循环交通组织仿真模型及仿真流程;最后,利用VISSIM软件仿真,比较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解决城市物流服务站的交通影响分析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分析的工作程序.用物流处理量作为实施交通影响分析的前提条件,针对交通服务水平不足以表征城市物流服务站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以交通影响度代之,并给出了相应定义与计算方法,讨论了包括改善邻近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合理设置物流服务站进出口与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在内的减小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程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交通影响分析(TIA)范围是TIA中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针对其确定方法存在缺陷,分析其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分析流程、关键问题、典型路网等,提出操作性强、针对不同区域等级的TIA范围确定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3个主要因素:道路交通环境,项目产生量及其方向性. 结合上海市交通状况,针对A-E五种区域等级在相应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和出行量等级的前提下,确定TIA范围的指标. 数据表明:上海市的典型路网为三车道的主(次)干道,在区域交通等级A下,交通影响分析阈值为200~500、500~1000和≥1000下的交通影响分析范围分别为3、3、1个交叉口,B、C级下分别为5、4、2和6、5、3. 当区域交通状况等级为D和E时,一定需要做交通影响分析,具体出行量等级和交通影响分析范围至少要满足C级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有交通影响评价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北京市交通需求和交通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度一比一参照”的交通影响评价标准,即采用负荷冲击度、冲突复杂度、公交综合运能和项目合意度4个指标,从交叉口负荷、交通组织、公共交通和交通影响环境4个方面对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根据以往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结论,将以上指标模型化,并根据定量化结果对指标进行了分级,按照不同的分级结果判定项目是否通过、待改进或不通过. 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北京市交通影响评价的定量化,并可以大大提高评价标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是交通影响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统一评价的流程及结果,有必要对项目交通量的叠加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了实际中常用的四种项目交通量叠加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比较四种方法的异同,探索既符合规范要求,又便于统一结果的叠加方法,以期对交通影响评价的规范化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对城市规划中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问题。给出了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影响分析工作框图,确定了交通影响范围,探讨了交通生成量的构成及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组织方法,用实例说明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TIA,可使大型公共建筑引起的突增交通量对该地区局部交通路网的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针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供需分析不足,研究较为薄弱. 本文在既有的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公交系统组织运营特点,以公交模型结构体系和功能定位分析为起点,研究并选取能够反映交通影响评价需求和公交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设计了公交模型分析流程,并将公交模型引入到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 结合交通影响评价实例分析,对交通影响评价中建设项目的公交运营组织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公交模型分析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完善了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拓展了公交模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单一、未考虑道路交通状况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和密度比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充分考虑道路不同交通状况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计算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交通影响评价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程序形式化,评价过程不准确,评价结果无反馈,实施结果无监督等问题,降低了交通影响评价应有的预期效果,致使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交通影响后评价能够对交通影响评价结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对解决现有交通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概括了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在我国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后评价反馈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目的,并介绍了交通影响后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发展交通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意义,可为完善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