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道路行车速度限制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道路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综合影响达到最优,分别探讨了最高车速限制与最低车速限制的问题。首先,采用数学建模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构建时间费用函数与油耗费用函数,以时间费用与油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事故死亡率及舒适度为约束条件,提出了最高车速限制方法。在分析了道路行车速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车型建立道路线形指标、交通流参数与运行车速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平曲线半径、纵坡及坡长、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路面状况条件下的最高车速限制基准值的修正系数。其次,提出车速离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坡度下的经济车速,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车速离散度与事故率关系模型,提出基于车速离散度约束与经济车速的最低车速限制方法。最后,对实施车速限制的保障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行车道封闭施工区路段的车辆实测速度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单样本K-S 检验方法对各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形式进行了检验, 利用概率密度曲线分别拟合了不同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定量分析了施 工区内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分布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控制分区对 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车速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交通控制分区对车速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影响显著.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施工 区交通安全管理和车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ٶȼ��ٶ����ƵĽ�ͨ��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及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车速离散性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速度限制与行车速度及安全的关系。从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和行为、车辆技术性能、道路通行条件、环境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速度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车速控制非常必要。通过对行车速度与道路安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速度对事故的影响机理,重点强调了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对事故的影响,并建立了车速模型,对车辆运行中如何控制车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特征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潜在规律,针对盐城市BRT线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盐城市BRT系统比较典型的BRT-1号线和BRT支线1号线两条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持与车载两用GIS数据采集器和人工辅助数据采集法,采集该线路可全面描述BRT运行特性的车辆运营车速、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的行车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多元分析处理,从而对其行车速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两线路的站间和全程行车速度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站台停靠延误和交叉口延误对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影响最大,BRT-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8.3%,BRT支线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7.4%。  相似文献   

6.
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对驾驶员视觉、心理的影响,得出车辆通过隧道时车速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了隧道限速段的长度。利用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定量分析,得出基于视觉适应能力的隧道进出口安全行车的临界速度,结合车辆在隧道限速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及隧道本身条件确定了保证行车安全的隧道限速值。  相似文献   

7.
特长隧道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分析特长隧道的车速分布对研究特长隧道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小车的行车速度,得到了以下主要的结论:隧道入口处车速分布在74~89km/h,存在一定的超速行为;由于驾驶员不能及时看清隧道内的交通情况,车辆在隧道过渡段具有明显的降速过程;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的行车速度比过渡段有一定的增加;驾驶员长时间在隧道内行车的压抑心理得到释放,车辆在隧道出口段存在严重的超速行为。指出了隧道出入口是特长隧道行车安全的危险断面,采取降速限速的交通安全措施对改善隧道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俊 《交通与运输》2011,27(3):74-75
一、行车不超速众所周知,汽车速度越快,蕴含的能量就越大,对安全行车造成的威胁也越大。1.影响驾驶员的视觉驾驶员的视野、动视力、周边视力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快,  相似文献   

9.
将驾驶模拟器应用于交通仿真中.在具有不同道路线形组合的弯道上,对小客车进行了行驶试验.针对山区低等级公路小半径曲线的特点,分析了行车速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行驶轨迹的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而言,车辆在进入曲线时速度降低,轨迹发生内向偏移;而车辆在驶出曲线时速度提高,轨迹发生外向偏移.进一步地考虑曲线路段车辆受力特征及驾驶人驾驶行为,分析了行车速度与行车轨迹侧向偏移的相关性,得到了基于车速的行车轨迹侧向偏移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可为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并减少国、省道在与上跨在建高速公路交叉路段行车安全不利因素,提高行车及施工安全水平,首先实测统计了典型交叉施工公路车型组成及车速特征,并基于交通流排队和行车轨迹冲突理论,借助VISSIM和SSAM微观仿真系统,分析了过渡区长度、限速方案、交通量对交叉施工路段排队长度(L_Q)和交通冲突(T_C)的影响规律及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交通量和过渡区限速值对交通冲突和排队长度影响显著;过渡区长度对排队长度影响相对有限,但交通冲突数受其影响显著,随其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抛物线变化趋势。为兼顾安全和通行效率,在交叉施工区实际施工组织过程中,建议同时结合实际交通量、上游车速以及最大允许排队长度状况,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合理的过渡区长度和限速方案,而不宜简单采用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现行规范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条件缺少定量分析与理论依据,为保障路段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安全度及行车延误对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影响。基于哈尔滨市某双向6车道主干路无信号人行横道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机动车流率、交通冲突时间与行驶速度、行车延误与过街行人流率的关系模型。以45 s作为过街行人忍受时间阈值,计算得到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机动车流率条件为1200辆·h-1;以1.3 s作为交通冲突时间阈值,得到对应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条件为55 km·h-1;以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行程车速为依据,给出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过街行人流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BRT-1线路行车速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济南市BRT-1线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使用手持与车载两用GIS数据采集器和多功能交通调查仪,采集该线路BRT车辆的行车速度数据,给出行车速度的一般特性曲线,系统分析了该线路中各站间行程速度及全程运营速度的统计特征及分布规律,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该线路行车速度,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期望车速是驾驶员驾车过程中依据道路条件、车流状况、所驾驶车辆性能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存在于自身心目中并认为可以实现的一种"目标车速",它对行驶车辆的实际行车速度高低产生影响。为了反映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同驾驶员运行车速选择的差异,本文提出了基于期望车速的跟驰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不同驾驶员在相同道路条件下选择不同行车速度的原因。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之上,作者讨论了保持交通流稳定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最后,文中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当驾驶员的期望车速接近均衡车速时,交通流是稳定的;反之,当驾驶员期望车速与均衡车速差异较大时,交通流的稳定性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照度与纵坡耦合作用下海底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选取26名驾驶人在交通状况相近的非高峰时段进行海底隧道实车试验。利用视觉仪、照度计等采集真实交通状态下照度、驾驶人眼睑闭合度、注视时长、车速及位置数据,分析驾驶人受不同照度及纵坡耦合作用下眼睑闭合度、注视时长和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眼睑闭合度、注视时长、车速与照度和坡度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驾车通过海底隧道出入口段时,眼睑闭合度明显降低,受照度影响作用效果显著;注视时长增加,受照度作用效果显著;注视点多分布于前方车辆;车速呈现下降-上升-趋于平缓-下降-上升的规律,且受照度和纵坡坡度耦合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干线公路穿村镇路段的车辆实测速度数据为分析对象,定量分析穿村镇路段不同交通控制分区对车速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基于数理统计理论,提出普通干线公路穿村镇路段车速离散性影响因素辨识方法,讨论平均速度、大型车比例和车道等因素对穿村镇路段车速离散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普通干线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管理和车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受大桥通航净空的限制,舟山跨海大桥桥面高程高、风速大以及桥梁本身的结构特点,使得车辆的行驶环境大为改变,影响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不同速度下车辆所受风力及影响行车安全外力的综合分析研究,计算不同车速下跨海大桥上车辆的安全行车风速,为跨海大桥运营期限速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时的振动与噪声现场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分析了车速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的空间分布特性,解释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与噪声峰值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分别以20、40、60、80、100和110 km·h-1的速度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时,距线路中心线7.5 m、高于轨面1.2 m处的声压时程峰值分别约为0.6、0.9、1.3、1.9、2.3和3.3 Pa;轨面以上区域主要受轮轨噪声的影响,而梁体下方区域则主要受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轮轨噪声与车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性,而桥梁结构噪声与车速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则略低,车速每增大10 km·h-1,轮轨噪声和桥梁结构噪声分别约增大1.7和1.1 dB;不同车速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测点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每增大1倍,测得的噪声约减小4.33 dB;钢轨波磨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轮轨噪声的影响较为显著,钢轨波磨的波长决定了列车以不同速度过桥时钢轨振动加速度的峰值频率,进而影响轮轨噪声的峰值频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噪声的峰值频率主要与其自身的振动特性有关,与车速和钢轨波磨的关系并不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滨河东路受平交口左转车流干扰,路段行车速度明显下降现状,结合路段及路网交通调查、交叉口特点,提出工程措施方案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案,旨在更好地发挥滨河东路快速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心理学的交通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司机的驾驶环境、心理因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车外环境、车内环境及司机性格、习惯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道路结构、完善交通标志、治理交通秩序、改善车内环境、加强驾驶员心理教育及应用交通心理学原理调控行车速度等一系列交通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20.
行车速度管理并非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而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看,主要影响因素有:速度管理法律和理论技术保障不足、公众交通文明素质欠缺、非理性的汽车消费和使用观念、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质量及其法律保障不足、道路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问题、交通管理能力低下和速度管理过程中的权力设租寻租,等等.为确保科学、有效地进行速度管理,应该尽快建立科学的速度控制标准和技术体系,重视交通文明和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正确引导公众的理性汽车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