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某地区地表堆载临近桥梁群桩桩基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堆载对桩体的位移、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堆载作用下,周围土体发生明显的沉降,加上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桩基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角桩和边桩承担大部分桩顶荷载,中心桩分担的荷载比较小,堆载对中心桩轴力影响最小;从侧摩阻力方面来说,堆载对角桩侧影响最大,边桩次之,对中心桩影响最小;从桩身沉降方面来说,单侧堆载使得靠近堆载侧的桩顶竖向沉降最大,远离堆载侧的桩顶竖向沉降最小,且堆载对角桩的整体影响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  相似文献   

2.
桩基侧摩阻力对桩基加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精确计算。依托雅泸高速石龙沟桥,开展有限元计算,计算获取桥台桩基侧摩阻力分布形式以及中性点变化规律,结果可为设计提供参考。此外,进行桩侧摩阻力消减措施的初步探讨,工程现场采用堆载预压、预制桩等施工措施以达到消减桩侧摩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盾构开挖侧穿桩基对既有桥梁会产生扰动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MIIDAS-GTS,采用对隧道洞分步开挖过程的方法模拟杭州市地铁5号线盾构施工,通过模型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桩土界面相对位移,以此利用侧摩阻力来表示相对位移产生的影响。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桩土相对位移最大值均发生在靠近桩顶附近,最大值7.3mm。桩基侧摩阻力在桩长范围内呈现负摩阻力,土体沉降均大于桩基沉降。黏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的土层交界处产生最大负摩阻力,计算结果有助于评价桩身稳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浅述桥梁桩基设计中桩侧土的负摩阻力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述了桥梁桩基设计中桩侧土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产生原因及影响负摩阻力的因素,介绍了桩基中性点位置的确定、负摩阻力计算等问题,并综述了有效消减负摩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软土地基条件下有台后填土时的三维桥台群桩基础模型,分析单桩和桩侧土体竖向相对位移关系、群桩中不同位置桩的桩侧负摩阻力以及填土高度和摩擦系数对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填土高度、摩擦系数和单桩所处于群桩中的位置都是桩侧负摩阻力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鉴于软土地基中桥梁桩基的负摩阻力问题,基于土体应力应变双曲线模型,考虑桩周土固结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土体变形指标的变化,引入桩土相互作用同心圆模型,结合相应的边界与连续性条件,建立了考虑桩周土非线性固结的基桩负摩阻力分析方法,并采用某工程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对桥梁桩基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方案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由于某工程试桩直径大,试验场地有限,承载力确定困难,在比较常用桩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后,确定采用自平衡法。阐述了自平衡试桩法试验原理和试验过程,通过试验得到了桩基竖向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基于有限元力学分析,研究了台后软土沉降对邻近桥台桩基的影响。分析时首先考虑了竖向负摩阻力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被动桩与土体之间的作用机理,给出了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并对实际工程中受软土沉降影响的桩基础进行了计算复核。  相似文献   

9.
浅谈桥梁桩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桩基的受力机理,对软土路段桩基设计中负摩阻力的考虑与嵌岩桩设计中桩底持力层的选择及嵌岩深度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某地区地表堆载临近立交单桩桩基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分析桩基的受力特性,并探讨堆载距离L、堆载荷载P和堆载宽度b对桩基轴力和沉降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堆载对桩基的轴力和变形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堆载距离增大,桩基最大轴力和最大沉降均呈现线性减小,改变堆载距离不会影响桩基的最大轴力位置,桩基最大沉降均发生在桩顶位置;堆载荷载和堆载宽度增大,均会导致桩基整体轴力和最大沉降增大,且堆载荷载增大对桩顶沉降影响较为明显;改变堆载宽度和堆载宽度均会导致桩基的最大轴力位置沿桩基下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场物理试验测量高压旋喷桩桩身沉降量以及桩周摩擦阻力,获得其随顶部荷载以及桩深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总结高压旋喷桩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体发生破坏之前,高压旋喷桩的沉降量随顶部荷载增大呈线性递增;当小荷载时,摩擦阻力随桩顶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并非一直呈线性变化,在达到一定沉降量后其增加很小;摩擦阻力从桩身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进入塑性区后的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呈现非线性。  相似文献   

12.
地震液化对桥梁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后砂土液化是地震的主要震害之一.对砂土液化前后桥梁桩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砂土液化后,基桩的横向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桩周可液化土体的厚度及液化程度相关.桩周可液化土体厚度越大,液化程度越高,则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m降低越多,桩基的横向极限承载力降低也越多.同时,砂土的液化导致基桩的水平位移在同等载荷作用下也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实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单桩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桩基承载特性,并与桩基静载试验所得实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采用的计算方法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同时研究了在不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条件下桩的沉降和轴向力变化情况,为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合地基法是指采用振冲挤密或拌入法施工的由桩土共同作用的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石灰桩、CFG桩和低强度混凝土桩的统称,是一种由桩体承受大部分荷栽、桩间土承受部分荷载,可快速施工,并可得到较高承栽力和较小残余变形的软基处理方法,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工民建、水利、铁路、市政等地基处理工程,在公路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Hedinger和O’Neill提出的荷载传递函数对单桩进行了分析,对该传递函数的参数取值作了探讨,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桩结构的内力与节点位移,编制了计算程序,与一个工程实例作了比较,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侧摩阻力、轴力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开展了现场原型试验, 分析了桩身和桩间土的应力在不同荷载与深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与刚性单桩的对比, 总结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特点; 结合已有文献,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与软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力学表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桩间土, 消除其湿陷性, 试验场地处理后湿陷系数基本小于0.015;由于柔性桩的挤密作用, 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得以增强; 软土地区柔性桩的荷载分担率一般大于桩间土, 由于黄土的承载力较高及柔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比小,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间土的荷载分担率稳定在26%左右, 远大于柔性桩的7%;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随着荷载增加,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逐渐强化, 荷载分担率逐渐增加, 最终稳定在67%左右; 刚性桩荷载传递能力的增强并不利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纯摩擦桩有效桩长的影响, 以及对端承摩擦桩桩端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用来测试桩承受轴向荷载时桩的承载性能.在达到满意的结果之后,该数值模型再用来分析在边载作用下桩的性能.基于这些数据,作出相应的图和表,预测中性面的位置以及在桩身上的摩阻力分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南铺前大桥,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 分析了断层-桩-岩土相互作用时桥梁桩基的距离效应与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模型试验中, 对于直径为6.3 cm, 长度为60 cm的桩基,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承载力增幅为26.7%,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承载力增幅仅为3.8%,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度降至6.5%, 可以忽略;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桩身30 c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0.05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44.5%,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02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8.3%。在数值仿真中, 在桩基直径为1.5 m, 长度为30 m, 覆盖层厚度为10 m的工况下,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承载力增幅由11.0%减小到6.5%,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承载力增幅减小到4.9%;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7.5 m减小到1.5 m时, 桩身轴力沿桩长方向减小趋势逐渐变缓,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桩身16 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1.90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28.0%,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33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5.0%。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均表明, 在5倍桩径范围内, 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受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大; 超出5倍桩径后, 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承载力、桩侧阻力的影响度与桩侧阻力占比的仿真值均减小较快, 在水平距离为5倍桩径时, 较模型试验值分别降低了2.2%、6.0%、0.174, 结果较理想化, 可用作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承载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的承载机制,选取试验段典型断面进行元器件布置与长期观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依据等刚度的原则引入综合转动刚度的概念,建立了纵、横向平面分析模型,对非埋式桩板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结构主筋应力测试值与理论值相差10%~30%,吻合较好,最大值出现在托梁支座断面上侧,为60.60MPa;桩侧土体承受约95%的荷载,且未产生负摩阻力;桩板结构的荷载传递规律与传统路基不同,桩基将荷载传递到更深的持力层,改善了路基软弱土体部分的受力状态;轨道结构完工半年后,承台板顶面最大累计沉降出现在中跨跨中断面,为1.0m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港高架桥16#墩桩基静荷载试验,查明桩基的安全储备,推求其计算参数,测定钻孔灌注桩各土层的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桩尖反力,为确定桩基承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