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汛抗洪历来是我国堤防工程管理的工作重心。2020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雨情汛情,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分析了在建水利工程对大堤防洪安全的影响,并对险情处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堤防工程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隧道开挖具体影响因素,根据揭惠高速小北山一号隧道水文地质情况,运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等级、支护和开挖方式对围岩开挖变形的影响,同时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开挖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岩等级的降低,围岩变形速度、变形总量及变形基本收敛距离依次增加。支护主要影响围岩开挖后的变形且随着围岩等级的降低,支护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采用台阶法开挖相比于全断面法能有效地减少围岩开挖位移变形速度,显著减少围岩变形基本收敛距离。渗流可导致整个隧道向下的固结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两腰收敛,使得隧道净空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互联网+工程管理”的模式,研究施工工地上对人员、机械设备、技术工法、环保、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化监管问题。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检索和查询工程资料、技术法规等信息;应用人脸识别和比对技术,检查进出隧道的人员合法性,并进一步校验人员安全交底和培训教育情况。结果表明,智慧工地中二维码的应用,将工点现场传统式的张贴宣传图板,变革为信息化扫描、触摸展示,展示信息量至少可提升10倍;隧道口人脸识别,能提高隧道作业人员的身份验证准确性,基本可以杜绝人为影响因素,能提升安全交底和培训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具有构造简单、连接方便、使用灵活、承载力高及延性好等优点,但作为受弯构件,其抗裂性能及抗弯刚度等优势不是很明显。对其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应力外包钢混凝土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增加其抗弯刚度,提高其抗裂性能,增加其耐久性。分析预应力外包钢混凝土矩型受弯构件结构及受力特点,以外包钢屈服、受压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应变值及预应力钢筋是否屈服为条件,将预应力外包钢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模式归纳为四种,给出其相应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车轮磨耗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和车轮使用寿命,是高速动车组设计的核心技术,由于影响车辆磨耗的因素复杂多变,目前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尚不能准确预测出高速列车车轮的磨耗特征。通过开展大量高速动车组车轮磨耗线路跟踪测试,从镟修周期、运行速度、气候条件、线路状态等多角度总结分析动车组运行环境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及其演化规律;针对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设计了新型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使其线路适应性更强,并批量应用在我国自主设计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刘闯 《中国水运》2014,(4):249-250
文中结合相应的工程实际,对陡坡段桩柱式桥梁基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油气勘探开发从陆地转入海洋,钻井平台拖带作业的安全性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中将国际航标组织(IALA)提出的IWRAP(IALA Waterway Risk Assessment Program)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航道宽度系数,选取5个代表船型,定量计算了钻井平台拖带穿越老铁山至秦皇岛方向习惯航路的碰撞概率,从而探究钻井平台拖带穿越习惯航路的碰撞危险与碰撞角度和他船航速的关系,为公司制定拖带方案以及海事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闯 《珠江水运》2014,(8):64-6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而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桥梁高墩技术。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段为例,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群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单桩基础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托海南省海文大桥工程,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开展单桩、四桩、六桩基础处理液化地基的差异性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饱和粉细砂土层中孔压比、桩身加速度和弯矩时程响应差异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35g地震动荷载作用下,3种工况均产生液化现象,饱和粉细砂土层深处的孔压比开始增长时刻及稳定时刻均滞后于浅层;六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四桩基础延缓4.41~4.82 s,四桩基础完全液化耗时比单桩基础延缓4.00~4.42 s;随着桩数的增加,同一深度处饱和粉细砂土层中桩身最大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均逐渐减小,桩身最大加速度出现时刻逐渐滞后,且随着孔压比的增大,桩身加速度逐渐减小;六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四桩基础小25.95%~43.50%,四桩基础最大弯矩较单桩基础小28.80%~33.10%,单桩基础最大弯矩出现时刻比四桩基础早1.22~1.27 s,四桩基础较六桩基础提前0.66~0.72 s,且桩身弯矩随孔压比的增大逐渐衰减,说明液化前饱和粉细砂土层具有软化减震作用。可见,六桩基础抗液化性能优于四桩及单桩基础,在液化土层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可通过群桩基础形式提高其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