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实测密度是沥青路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控制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而且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有着较大影响.笔者从沥青混合料密度的定义出发,深刻揭示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质量控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实测密度,采用蜡封法比较科学,但应注意蜡封法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实测密度是沥青路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控制着沥青混合科配合比设计,而且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有着较大影响.笔者从沥青混合料密度的定义出发,深刻揭示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质量控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实测密度,采用蜡封法比较科学,但应注意蜡封法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蜡封法是利用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利用试件排开水的体积来代替试件的体积。具体的测量方法是:用和试件毛体积完全体积相当的水的质量除以水的比重。以此要得到个准确的毛体积密度,问题的关键是水的质量必须是和试件毛体积相当的水的质量。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很大,即混合料的开口空隙较多时沥青混合料的饱和面干状态就很难达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蜡封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蜡含量比对试验的数据分析,结合蜡含量日常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浅析交通部行业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蜡含量试验方法(T0615—2000),对准确测定沥青蜡含量结果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是针对某种矿料级配的混合料在一定压实功的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有限尺寸实体的密实状态的描述。根据密度的物理概念描述,毛体积密度的确定核心在于这个有限实体毛体积的确定。一般而言,混合料的毛体积包括矿料和沥青的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空隙率、外部的开口空隙率等。采用刷蜡法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测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能源燃烧和烟气污染,解决国内现有温拌剂成本较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生物柴油-塑料裂解蜡(简称油-蜡)复合温拌改性剂.基于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试验对油-蜡温拌剂的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布氏旋转黏度(RV)试验、旋转薄膜烘箱(RTFO)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对5%、6%、7%掺量的油-蜡复合改性沥青的降黏效果、高低温性能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Sasobit改性沥青、Evotherm改性沥青进行了对比研究.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采用接触角试验测试了油-蜡复合改性沥青、Sasobit改性沥青和Evotherm改性沥青的表面能参数,并分别计算3种温拌改性沥青与两种集料的黏附功.结果表明:油-蜡温拌剂对沥青的改性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油-蜡温拌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掺入6%的油-蜡温拌剂后,改性沥青黏度较70#基质沥青降低约63%,其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与3%Sasobit改性沥青混合料大致相同,拌和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约30℃;油-蜡温拌剂能够改善沥青的耐老化能力和高温性能,但不利于沥青低温性能.综合分析,推荐油-蜡温拌剂掺量为6%.相比3%Sasobit改性沥青,6%油-蜡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和黏附性较好,高温性能略差;相比0.6%Evotherm改性沥青,6%油-蜡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和黏附性较好,低温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分别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的SMA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通过综合考虑空隙率、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优劣,来确定与不同级配的SMA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合理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分别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的SMA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通过综合考虑空隙率、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优劣,来确定与不同级配的SMA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利用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测定不同级配AC-13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总结出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在保证沥青用量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有效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明  邹勃 《北方交通》2007,(1):26-28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控制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与拌和状态, 提出一种以非介入方式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实时提取骨料、粉料、沥青质量数据、拌和时间及温度等沥青混合料主成分数据信息的方法, 根据识别到的沥青混合料数据信息建立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时序逻辑关系; 在WEB监控中心下可视化显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误差、级配误差、拌和时间和温度等关键信息, 并利用这些多模态信息融合策略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根据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先验知识分析了混合料数据的动态变化, 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了实时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建立了骨料数据的模型分布, 并结合拌和时间判断拌和设备的运行和筛分状态; 存储实时接收到的数据, 实现了沥青混合料历史数据跨时间查询和成本评判。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采集沥青混合料字符数据时间为4.9 ms, 识别准确率达100%, 满足了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小于0.02 s的要求, 实现了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数据的连续检测、自动识别、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监控; 当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或拌和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实时预警, 为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与实时掌控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耐久性,利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分别对普通重交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等3种混合料进行了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建立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S-N疲劳方程,并对3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相同的应力比试验条件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大,普通重交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小.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S-N疲劳方程参数k最大,n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疲劳方程参数k和n均证实了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抵抗疲劳荷载的能力.在荷载水平增加相同幅度的情况下,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衰减量最小.在相同的级配、油石比和荷载条件下,其疲劳耐久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SLSM)的高温稳定性,在借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SLSM的级配,并以SBS改性沥青作为粘结材料,利用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评价SLSM的高温性能,并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比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大17.07%,用作沥青路面的下面层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Superpave简单性能试验机(SPT)测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围压、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模量.分析围压、温度、加载频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对比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受温度和加载频率的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与热拌混合料相同;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对冷拌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方法和路用性能指标没有统一的规定,本文结合冷补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性能指标试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试验方法,并提出了各路用性能的控制指标。研究了不同施工温度下的冷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冷补沥青添加剂提出了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结合目前沥青混合料水损坏问题的研究现状,利用动水冲刷试验仪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水冲刷试验研究,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损伤本构模型,分析了动水冲刷前后初始空隙率及沥青品种对沥青混合料损伤特性的影响,为沥青路面水损坏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铣刨旧料为原材料,采用WLB10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对沥青发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比较,提出了泡沫沥青再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利用X-ray CT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组成,分析体积参数,进而完成沥青混合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已成为沥青路面技术领域的关注热点.重点介绍了在利用X-ray CT进行沥青混合料体积组成分析与差异性物质辨识、混合料内部结构组成的三维图像重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虚拟试验等方面研究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给出了一个技术路线图以供日后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变形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预估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出利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时间硬化"幂函数蠕变法则的线性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对单轴静载蠕变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变形进行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沥青混合料的静载蠕变试验解析解和有限元解的一致性,发现线性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适合于描述破坏阶段出现较晚的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性能,可用于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进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Stovall理论的基础上,通过Stovall模型推导出沥青混合料中连续粒径粉体的堆积密度,然后利用堆积密度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出一种沥青混合料AC-13的抗车辙型配合比,同时用常规方法设计出另外两种沥青混合料AC-13的配合比。通过马歇尔常规试验和车辙试验对三种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渗水系数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按照新方法计算抗车辙配合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