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24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的食管测压分析,显示可出现食管下扩约肌静止压及食管上扩约肌静止压异常升高、体部高幅蠕动或蠕动紊乱等不同类型的食管运动障碍。表明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发生与这种食管的运动障碍有关。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 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食管运动功能测定 ,同时进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并与 5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 ,糖尿病组的食管测压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失调 ,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这些异常与患者的空腹血糖、病程、年龄、性别等无关 ;糖尿病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与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测定结果有相关性 (χ2 =14.4 7,P <0 .0 1)。结果提示食管测压对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较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4不同中医证型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进行内镜、食管动力学检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食管动力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GERD患者脾胃虚寒型比肝胃不和型和肝郁化热型的食管粘膜炎症分级增高(P<0.05);食管动力学检查显示:脾胃虚寒型投肝胃不和型和肝部化热型的LESP、GEBP、APP降低(P<0.01或P<0.05),技肝胃不和型的LESRT延长(P<0.01),PCS减任(P<0.05)。提示:GERD康证型较实证型的食管粘膜炎症损害程度重且食管运动功能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探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4例首发、33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基于脑白质骨架的空间追踪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方法评估脑白质完整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组和复发组的双侧上纵束、双侧下额枕束、双侧小脑中脚、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及双侧前、后放射冠和左侧上放射冠FA(fractional anisotropy)值降低(P<0.05)。与复发组相比,首发组双侧上纵束、双侧前放射冠、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降低;左侧下额枕束、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首发和复发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均存在广泛异常,首发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SIL-2R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间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具良好的相关性(r=0.542,P<0.001);且尿液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优点。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病情估计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后食管测压分析周斌,张潍,王永亮,邓怀慈(西安第二临床医学院胸心外科西安710004)食管、贲门癌患者在切除贲门后,大部分患者吻合口上下胃、食管腔内压力无差异,呈等压状态[1],为胃食管反流奠定了基础。本文对1992~1994年所行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分布特点、内镜切除治疗的不同术式的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2.74±10.53)岁,无性别差异;食管黏膜下肿瘤各段均可发生,以食管中下段较多。病理分类以平滑肌瘤多见(73.68%),其余依次为间质瘤(11.18%)、血管瘤(3.95%)、囊肿(3.29%)、脂肪瘤(1.97%)等,瘤体分别位于黏膜肌层(31.58%)、固有肌层(57.89%)和黏膜下层(10.53%)。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3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52例,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63例,全层切除术(EFTR)1例,均完整切除病灶。EMR术切除瘤体较小,手术时间短。ESD和STER切除瘤体大,手术时间长(P<0.05),3种术式的并发症均有效控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瘤成年发病多见,无性别差异,食管各段均可发生,多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多见,其次依序为间质瘤、梭形细胞瘤、血管瘤等。内镜切除术式取决于病变部位及来源和大小,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初步探讨内镜诊断反流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并经内镜诊断的RE病(A组,24例)分别行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B组,20例)比较。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ure,LESP)(P〈0.01)、原发蠕动收缩波幅(P〈0.05)及24h pH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性激素及其受体之间的关系,运用酶联亲合组化法对53例肺癌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R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者外周血中的雌二醇(SEL)和孕酮水平(SPL)。结果显示ER阳性率49.1%,PR阳性率54.7%。SEL、SPL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无论ER(+)组还是ER(-)组,SEL均有显著的升高(P<0.05);ER(+)组、PR(+)组、ER(+)和PR(+)组的SEL、SPL较ER(-)组、PR(-)组、ER(-)和PR(-)组的相对低。提示受体阳性者更多地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148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心力衰竭(HF)患者,随访1周~8年。从HF出现计算病程,2年病死率41.22%,随访结束时死亡88例(59.4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发现咯血、SBP≤10.67kPa(80mmHg)、奔马律、心胸比率≥0.55、心功能(NYHA)Ⅲ~Ⅳ级、高危室早(Lown4A~4B)、室速(VT)、心房颤动(Af)、房室传导阻滞(A-VB)、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肺楔压(PWP)升高、CI下降、心脏指数(CI)下降及容量负荷后PWP升高,均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THEDETERMINATIONOFESOPHAGEALFUNCTIONIN100HEALTHYADULTSDongLei;LuoJinyan;GongJun;ZhuYoulin(DigestiveDepartment,SecondAffiliate...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特点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FOOC)患者行肛肠测压 ,肛管肌电图测定等动力学检查 ,计算出动力参数 ,运动指数 ,并与 2 0例自愿受试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FOOC的直肠感知敏感性降低 ;FOO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多 ,运动指数升高 ,自发性松弛减少 ;FOOC组 2 5 %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弛反射 ,5 2 .5 %EMG为矛盾性收缩。结论 FOOC患者存在平滑肌、横纹肌、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 ,并结合尿流动力学分析各类症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方法 对 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 流率、前列腺压和肌电图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 ,并就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变化作了比较。结果  40 6 %的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 ,34 4%的患者有逼尿肌反射亢进 ,46 9%的患者有膀胱出口处梗阻 ,另有 6 8 7%的患者存在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而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可能与前列腺或盆腔内局部因素诱发的不稳定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出口处梗阻和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位杂交检测CD44v6和P16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16基因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技术 ,对6 5例食管癌组织进行CD4 4v6mRNA和P16mRNA检测 ,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中 ,CD4 4v6mRNA和P16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1.5 %和 4 3.1%。CD4 4v6mRNA高表达和P16mRNA低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食管癌中CD4 4v6表达与P16mRNA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39,P <0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16基因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7.5%,高分化腺癌和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和组织学Ⅲ级 (P <0 .0 5) ;P 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0 .0 %,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浆膜及浆膜外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内浸润者 (P <0 .0 5)。胃癌中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共同表达率为 2 1 .4%(P <0 .0 5)。结论 Bcl 2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P 糖蛋白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存在原发性耐药 ,同时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Bcl 2蛋白、P 糖蛋白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12年间胃镜检出上消化道癌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癌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西安市三所大型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内镜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年来上消化道癌症总检出率为8.13%,其中食管癌检出率3.42%,贲门癌检出率1.44%,非贲门部胃癌检出率3.26%,十二指肠癌检出率0.01%。12年来食管癌和胃癌的检出率虽有一些波动,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0),贲门癌呈现出较为平缓的上升趋势(P=0.000)。贲门癌的男女性别比为6.29∶1,远较胃癌和食管癌为高(2.92∶1和3.09∶1,P=0.000)。食管鳞癌和腺癌构成无明显变化(P=0.562),食管腺癌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P=0.557)。结论西安地区食管癌居上消化道癌症之首;12年来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贲门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贲门癌为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法对 52例宫颈癌和食管癌标本中 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与近期放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 ,p53蛋白在宫颈癌和食管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 35.4 8%和 52 .38% ,p53蛋白过度表达率在高分化鳞癌中较中低分化者低 (P <0 .0 5) ,且与病期无关 (P >0 .0 5)。在宫颈鳞癌 ,p53蛋白过度表达者近期放疗效果较差 (P <0 .0 5) ,食管鳞癌 p53过度表达与放疗效果无明显关系。提示 p53基因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