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注浆法在预防性处理浙江某山区高速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中的成功案例, 就注浆法的基本原理、 设计方案、 施工要点等进行阐述, 为受工期影响不能得到充分预压的部分路段提供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某市北环路工程处于平原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工程建设,但由于是新城区,分布有较多沟塘。该工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处理不好这些沟塘,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压密注浆工艺近年来在建设工程领域应用较广,但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公路和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也是处在探索阶段。该工程通过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压密注浆工艺对高填方路基进行了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左涉一级公路煤矸石堆填段采用注浆联合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的参数,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未加固处理煤矸石路基工后沉降量进行分析,指出对煤矸石路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必要性,然后在注浆法加固煤矸石路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注浆联合强夯法的施工参数。结果表明,未加固处理煤矸石路基工后沉降量超设计规范,采用注浆法加固路基,随着注浆间距的缩小,路基竖向沉降量、路堤坡肩与坡脚处水平位移量均减小。在煤矸石路基加固区域6 m以下采用注浆间距2 m进行加固并在上部6 m区域采用强夯法加固,其工后沉降量和水平位移远低于注浆法加固路基。在实际监测阶段,注浆联合强夯法加固路基工后沉降量小并趋于稳定,验证了其加固煤矸石路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汝郴高速公路涵洞出现不均匀沉降差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式对涵洞地基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通过沉降观测和检查孔取芯的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验证,说明注浆能有效地加固涵洞地基土体.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注浆法能够消除杂填土的不均匀性,是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处理的有效方法。基于某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的注浆加固处理项目,对杂填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理论和试验检测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段式注浆方案,注浆总深度为2.0m,注浆孔采用梅花形布置,孔间距0.7m,浆液为水泥浆,水灰比0.7,注浆压力不大于0.6MPa。工程实践表明,该注浆加固技术处理杂填土路基的方法可行,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路堤堤基沉降在路基施工结束基本可以完成,堤身沉降则在施工结束后缓慢形成,且路堤越高,沉降越大,其对公路运营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不均匀沉降对路面造成的破坏。在高路堤注浆,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和树枝状水泥网脉体,以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公路养护过程中发现在新老路基结合部位与高填方路段形成众多的纵向与横向裂缝,采用压力注浆的办法加固路基基础,减缓路基不均匀沉降,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验证了压力注浆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地质状况复杂地区由于交通量大等原因部分路段出现了路基沉降病害,传统的养护方式在技术性、经济性方面都存在不足。注浆加固能够在不进行开挖的情况下实现对路基的快速加固,就是针对注浆加固技术在路基沉降处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万为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07+109-107,109
我国大分部分布有软土地基,而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则能够将工程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现象有效减少或整治,从而起到增强地基的作用。因此,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通过对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的机理与施工工序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桥梁桩基下存在多层较大溶洞问题,采取分层注浆填充法进行处理。介绍了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重点对注浆参数及控制进行了说明。经检验证明注浆后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效果明显,该墩桩未出现沉降。处理措施对今后同类桩基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桥梁基础如遇地基容许承载力不足,地基变形过大等以往采用静压注浆法来处理,由于软弱地基压力小,浆液不均匀掺透,加固效果较差,提出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来处理地基,这种方法弥补了静压灌浆的不足,且速度快,成本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注浆法是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其压缩沉降的传统加固方法,由于其过程不可控性与加固效果的不确定性,在应用于加固运营地铁隧道下卧土时,须考虑加固过程的扰动及长期效果。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注浆加固的工艺参数对饱和软土扰动和加固效果的影响,以获得安全合理的精细化注浆工艺参数,对处理软土地铁隧道长期沉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路堤堤基沉降在路基施工结束基本可以完成,堤身沉降则在施工结束后缓慢形成,且路堤越高,沉降越大,其对公路运营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不均匀沉降对路面造成的破坏。在高路堤注浆,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和树枝状水泥网脉体,以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公路路基中出现的病害,包括不均匀沉降和路基边坡滑动等会不同程度的对公路的正常使用性能和结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病害采用注浆与孔内插钢筋形成高强水泥土固结体,提高路基稳定性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处理断桩的注浆技术:注浆法、高压旋喷注浆法、压旋喷加过浆综合法等3种。对断桩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浆体不但将事故段离拆部分的骨料重新粘结,而且还将经事故段渗入桩周岩土体,使事故段变成某种扩径桩段。使处理后的事故桩在总体使用功能上达到或接近正常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绵广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压力注浆处治工程,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离心模型试验以及数值仿真对压力注浆处治路基病害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斜坡路基断面几何异型是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并进而导致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离心模型试验表明:注浆方式宜采用2次注浆法,第1次注浆压力为0.2 MPa,第2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4~0.5 MPa;注浆孔的合理间距推荐为2.0 m;工程实际中应兼顾经济性,选择合理的浆液配合比和养护时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注浆包括应力累积、裂纹延伸和裂缝扩张3个阶段,土体劈裂所需要的压力随均质度及土体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盾尾同步注浆区域位于盾构隧道管片壁后,由于其空间的封闭性,难以对浆液的扩散情况进行观测,从而导致目前同步注浆材料的分布特性尚不明确。为此,研发了一种盾尾同步注浆模拟装置,进行了盾尾同步注浆模拟试验研究,对同步注浆过程中的土体内部的压力变化与上部土体的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出浆口移动轴线上方土体内部的压力在注浆压力的影响下逐渐增大,在出浆口远离后逐渐减小,与此同时轴线两侧的土体压力逐渐增大,产生了明显的土拱效应;注浆稳定后浆液的内部压力主要由上部荷载决定,与注浆阶段注浆压力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注浆过程中引发的地表沉降的大小主要由注浆压力决定,其次受到浆液性质的影响;凝固后的注浆体横向上在出浆口附近厚度较小,两侧较大,纵向上厚度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沉降分析,实施了以水泥浆为主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该工程经加固处理,基础沉降明显减缓甚至停滞,达到了预期的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19.
某隧道在完成二次衬砌后,软弱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边墙严重开裂。本文研究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对软弱地基进行注浆加固,以控制裂缝发展,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计算给出注浆参数。并介绍注浆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动力触探试验表明,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改善地基承载力的效果是明显的,而且经过近两年的运营考验证明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钻孔桩压力注浆法处理后的桩底地基强度与变形,依然遵循库伦方程与莫尔强度理论,但注浆时设计压力没有必要控制在桩底地基土的临塑荷重及极限荷重之间。桩底地基的沉降变形可按H&;#183;A&;#183;崔托维奇的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等值层法进行计算,应力分布采用上大下小的梯形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