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单列旅客列车最优越行方案和最小扣除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运行图上不同时间间隔的旅客列车进行类型划分,提出了影响区交叉的复合客车组的最优越行方案确定方法以及最小扣除系数算法,给出了客车方案一定的情况下全图旅客列车扣除系烽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计算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列车提速,会改变客货列车速差,引起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和非平行运行因通过能力的变化.通过理论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了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取值范围.提速旅客列车对数较少时,扣除系数波动幅度较大,反之较小.扣除系数有随旅客列车速度提高而减小的趋势.当提速旅客列车在10对以上时,扣除系数为0.8—1.1,且在0.9—1.0之间的几率较大,建议取0.85—1.15.  相似文献   

3.
客运站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关系着始发、终到列车占用到发线、客技线的起止时间,能否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直接影响着铁路客运站作业效率。通过系统地分析到发线使用、客技线使用、咽喉区交叉干扰及调机运用等因素对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的影响,为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确定非平行运行图的扣除系数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正确地确定线路通过能力和质量良好地编制列车运行图,挖掘运输潜力有很大意义.本文就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双线自动闭塞区段上的快速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主要三点;一、对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确定,摆脱了传统的按照限制区间进行的作法;二、提出在追踪运行图上,相邻两越行停车地点间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货物列车运行时分(t_(适当)~越)的概念,并进而研究了它的计算公式及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三、提出旅客列车影响区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和 t_(适当)~越的概念制定了确定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新途径.本文结论,对于改善区段通过能力的计算,改善快速旅客列车运行线的铺画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复线铁路旅客列车提速引起客货列车速度差增大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针对旅客列车提速,货物列车不提速以及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都提速两种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例分析,确定了基于区间通过能力影响极小化条件的客货列车速度差合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货列车速度合理匹配的原则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汉丹线旅客列车提速方案为背景,分析了单线铁路快速旅客列车基本扣除系数和额外扣除系数.当货物列车保持现有时速,旅客列车时速120km/h时,快速旅客列车的基本扣除系数在—0.0455—0.136之间,提速使旅客列车额外扣除系数增加0.2-0.7,快速旅客列车间的会让使扣除系数增加0.05-0.10.综合考虑,汉丹线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约为1.6.  相似文献   

7.
单线铁路区段,旅客列车的行车密度与其旅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单线铁路旅客列车会车,越行方式和旅行速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列车旅行速度和列车开行密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最后通过对渝怀线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了渝怀线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合理范围,对旅客列车合理开行数量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旅客列车垃圾理化及污染特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旅客列车垃圾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旅客列车垃圾的规范取样方法,测定了垃圾的组成,分析了垃圾中C、H、O、N、S的含量,测定了垃圾的水分,可燃分及灰分含量的三组分构成及发热量,为探索旅客列车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铁路逐步走向市场使得旅客列车开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就铁路旅客运输而言旅客列车的满员率要达到某种程度才满足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通过对旅客运输收入和支出的分析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提出计算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必须区分优质优价和普通列车单位成本,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导致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设备、人为和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运用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贝叶斯网络,建立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Matlab中的BN推理工具软件包BNT计算出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重要因素,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到140 ̄160km/h是铁路改善旅客运输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既有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并相应提高货物列车速度后旅客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及货物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对旅客列车提高速度后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追、列车到达间隔时间I到、列车出发间隔时间I发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间隔时间I通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2.
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现从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出发,着重阐述了一种新的运量预测方法以及制订列车开行方案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odel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ptimal matching speeds of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ins with various stage control methods for speed in mixed operations, presents a algorithm for the solution and justifies it with a practical example.  相似文献   

14.
考虑运行在同一OD上的高速铁路平行车次,现行高铁票价固定,即不能反应平行车次间的差异化,也无法与旅客需求状况相适应,最终造成平行车次间上座率的失衡和收入的损失.鉴于此,本文借鉴多产品定价的思想,利用MNL模型来描述旅客购票过程的选择行为,并以平行车次的整体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3种定价策略.最后以京沪高铁为案例背景,对旅客购票过程的最优票价路径及3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定价策略均能有效提高售票收入,且差别动态定价策略表现最优.本文研究内容为高速铁路平行车次的定价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慧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15(5):20-22,31
在高密度、高速度行车条件下,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和维修时间的确定对客运专线的通过能力、行车组织方式有很大影响。文中对“单线隔日维修型”这种天窗形式进行分析,通过模拟铺画列车运行图,分析“单线隔H矩型”天窗对客运专线跨线列车行车组织所带来的影响,讨论不同天窗形式相互衔接对跨线列车运行线铺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分配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从旅客的出行需求及满意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开行方案中列车的运行区段及列车停站情况,构造了列车的运行网络;结合旅客的出行心理,给出了将旅客出行成本折算成旅客满意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裔流分配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旅客对列车选择的主动性.通过研究影响客流分配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路网客流的合理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客列车合理接续条件的发车时刻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时,为使各方向旅客列车的到达时刻相互衔接,以缩短旅客中转换乘时间,应用同余理论,分析了2列不同方向的旅客列车到达途中大站时刻的相互关系.以先到达中转站的列车发车时刻为基点,用代数方法计算出后到达列车的发车时刻,进而找出可行解.对于多列旅客列车相互衔接的情况,可化为2列列车接续问题,利用导出的合理发车时刻的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18.
客流分配方法研究是铁路客运产品设计的核心,对评价列车服务网络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旅客列车运行图形成的时空服务网络属性及其构造方法,在分析多层 次旅客具有不同的服务时间窗期望、换乘次数、换乘时间等出行选择行为基础上,确定网 络弧段阻抗.建立体现旅客时空差异服务需求约束的客流分配模型.提出由时间窗搜索和 改进的Dijkstra 算法构成的组合算法求解旅客合理时空服务路径集合,设计基于合理服 务路径集的客流分配子算法.实现在网络条件下,根据分配权重函数不同,完成客流时空 分配.最后,利用MATLAB 编程,以京广高速铁路相关时空服务网络为例,验证模型和算 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客运专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与综合维修天窗的协同优化、组织形式和开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本线和跨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几种情况.计算得出了天窗时间分别为3,4和5h时的开行距离范围和客运专线本线、跨线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开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