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囊对胰岛素产生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并传代纯化,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at pancreatic extract,RPE)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的细胞随机分为微囊化组和未微囊化组。分别在1、2、3、4、5周等不同时间点,通过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细胞的胰岛素与C肽释放情况。结果葡萄糖刺激实验结果显示,1周时微囊化IPCs与未微囊化的IPCs均能释放胰岛素,其量没有显著的差别;培养2周后未微囊化的IPCs胰岛素和C肽释放量开始下降,而微囊化IPCs胰岛素与C肽释放量在培养4周后才开始逐渐下降。结论微囊可延长IPCs的作用时间,有利于IPCs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JC003)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和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JC003治疗14 d后,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和C肽。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胰岛结构和胰岛素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JC003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JC003各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组织结构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增加胰岛素表达阳性的β细胞(P<0.01)。结论JC003可以通过保护大鼠胰岛细胞免受STZ的伤害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来增加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从而降低糖尿病动物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糖耐量减低组(IGT组 )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组 (A组 ) ,胰岛素抵抗组 (B组 )的血糖、胰岛素、C肽在OGTT中的变化和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结果 IGT组与A组、B组在OGTT中各时相血糖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A组 >B组 >IGT组。A组各时相胰岛素水平较IGT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组则较IGT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A、B两组餐后胰岛素峰值后移在 1 2 0min左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GT组 >B组 >A组 (P均 <0 0 1 )。A组 0min、1 80min ,B组 3 0min、6 0min、1 2 0minC肽值与IGT组相同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结论 IGT时胰岛素分泌已有缺陷 ,使餐后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时胰岛B细胞损伤加重使血糖进一步升高。不论在IGT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足。胰岛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指数较C肽更能准确地反映胰岛素初期分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物半透膜 (BSM)包裹胰岛样细胞团 (ICCs)与富含Sertoli细胞的睾丸样细胞团 (SC)体外培养时 ,Sertoli细胞是否同时表达CD95L和TGF β基因及体外抗免疫排斥作用的效果。方法 BSM包裹猪ICCs和SC ,与人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95L、TGF β的表达。通过测定胰岛素浓度和刺激释放实验 ,AO PI荧光双染色和TUNEL染色 ,观察培养细胞的结构功能状况。结果 ICCs和SC共同培养时 ,许多Sertoli细胞表达CD95L和TGF β蛋白。与淋巴细胞培养后 ,胰岛素分泌良好 ,刺激释放实验比值 >2 0 ,AO PI荧光染色超过 95 %的细胞存活 ,TUNEL染色未发现凋亡细胞。结论 Sertoli细胞与胰岛细胞共同培养时可出现CD95L和TGF β同时表达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经Ham's F_(10)培养的人胎胰组织胰岛细胞功能状况及扫描电镜检查所见.发现培养物的胰岛素和C 肽分泌功能从被培养后的第3天开始增强,第7天后减弱,第10天后明显低落,分泌曲线呈抛物线型。在其分泌功能旺盛的3~7天期间,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群集的胰岛B 细胞颗粒占总体的3/4,也可见散在的胰岛A 细胞.7天以后的功能衰退期,则见A、B 细胞分泌颗粒电子密度减低,影像模糊,难以辨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活性和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各100 mL,分离单核细胞,分4组进行培养干预,A:空白对照组(葡萄糖浓度2 g/L);B:高葡萄糖组(葡萄糖浓度3 g/L);C:高葡萄糖+低胰岛素(100 mu/L)组;D:高葡萄糖+高胰岛素(1 000 mu/L)组。每组设两个亚组,孵育24 h后加LPS继续培养,1 h后一个亚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gr-1活性;6 h后,另一亚组离心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含量。结果①B组较A组Egr-1活性升高,TF含量增加(P<0.05);②C组、D组与B组相比Egr-1活性降低,TF含量减低(P<0.05);③D组较C组Egr-1活性降低,TF含量减低(P<0.05)。结论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可刺激炎性因子Egr-1和TF的分泌;胰岛素有直接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Egr-1活性、降低TF的表达有关;且抗炎效应呈剂量相关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素分泌与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4例单纯肢端肥大症 (NDA)及 4例肢端肥大症继发糖尿病 (DA)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胰岛素释放进行了分析。结果  NDA组 OGTT各点均与正常相似 (P >0 .0 5) ,DA组 OGTT各点均显著升高 ;NDA及 DA组空腹血胰岛素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刺激后 NDA显著升高 ,DA呈低平反应 ;胰岛素释放指数 ND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DA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D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保持良好 ,DA组患者胰岛素 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反应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油酸直接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对内皮细胞与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的影响。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油酸预处理的活细胞形态的变化 ;以酶法和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及ET 1浓度 ,观察无或有油酸预处理的内皮细胞 ,在胰岛素或瘦素刺激下的分泌功能变化。结果 应用油酸预处理后 ,内皮细胞发生轮廓模糊、核色变淡等变化 ;随着刺激的胰岛素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释放NO逐渐增加而分泌ET 1逐渐降低 ,并呈剂量依赖性相关 ;随着预处理的油酸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与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NO浓度逐渐下降 ,呈剂量依赖性相关 ;预处理油酸浓度在 5 0~ 10 0 μmolo·L-1的范围增加时 ,内皮细胞与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ET 1浓度明显降低 ;在不同浓度油酸预处理下 ,胰岛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ET 1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油酸具有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和抑制胰岛素或瘦素刺激的内皮细胞分泌NO的作用 ,油酸或胰岛素可直接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 1。  相似文献   

9.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为:①浓度梯度组,将0.125、0.250、.5 mmol/L软脂酸(PA)和油酸(OA)分别与胰岛细胞共培养48 h;②时间梯度组,将0.25 mmol/L软脂酸、油酸及二者的混合物与胰岛细胞共培养24、487、2 h,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①浓度梯度组,不同浓度PA和O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浓度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少,高浓度时(0.5 mmol/L),高糖刺激下OA组胰岛素分泌高于PA组;②时间梯度组,PA、OA及混合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随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低;相同时间段,各组胰岛素分泌无差异(P>0.05)。结论PA和OA对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A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高浓度时PA抑制程度大于OA;OA对PA诱导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无保护及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126例Ⅱ型糖尿病人馒头餐负荷试验胰岛素释放和血糖水平,并计算出它们的总面积以及胰岛素血糖比值与86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胰岛素及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有下降现象,并且病情越重,血糖越高,胰岛素释放亦越低,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及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变化,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选择合适的回植时机。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1-5代胎儿软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率;用爱茜蓝(alcianblue)法检测软骨细胞聚集蛋白聚糖中糖胺聚糖含量;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胎儿软骨细胞从第3代起逐渐向成纤维样细胞转换;各代软骨细胞糖胺聚糖的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第3代后处于较低水平;第2代以前Ⅱ型胶原表达较强,Ⅰ型胶原表达较弱,之后随传代Ⅱ型胶原表达减弱,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而聚集蛋白聚糖在第3代以前表达较高,从第4代后明显下降。结论人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第2代软骨细胞从形态和功能上最接近体内状况,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人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组织块贴壁24 h后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αA-晶状体蛋白抗体阳性率几乎100%,鉴定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 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的组织块较易在体外培养出入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后囊膜混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糖对MMP-2与TIMP-2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糖作用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情况及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G组,5.5mmol/L葡萄糖)、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19.5mmol/L甘露醇)、高浓度葡萄糖组(HG组,25mmol/L葡萄糖)和GM6001组(25mmol/L葡萄糖+5μmol/L GM6001),在4组不同的培养环境下分别培养72h后,用RT-PCR技术检测MMP-2与TIMP-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4种不同培养环境下VSMCs的增殖情况。结果 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M6001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通过MMP-2与TIMP-2表达失衡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早期人胚神经干细胞分布及分离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发育早期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分化特性。方法 计划生育流产的 6~ 12周胚胎大脑组织切片用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机械分离皮质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进行悬浮和贴壁培养 ,分别用MAP2 、GFAP及GalC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鉴定干细胞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 发育早期大脑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广泛 ,细胞形态单一 ,多呈圆球形 ,体积较小。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培养的第 5~ 7天时 ,形成较多克隆 ,可多次传代 ;贴壁培养时细胞发生分化 ,分别为MAP2 、GFAP、GalC阳性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大脑神经干细胞分布广泛 ,形态单一 ,皮质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多 ,便于分离 ,是最佳神经干细胞分离部位 ;人NSCs可以在体外增殖并发生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19日~21日胎龄的SD种胎鼠的后肢肌肉与同种大鼠骨基质明胶一起做体外诱导培养,培非液为含3 700 mg/L NaHCO_3的DMEM。培养10日时,8个培养物中有7个出现诱导性软骨细胞。培养15、20、25日时,30个培养物(每个时间点10个培养物)中都出现了诱导性软骨细胞。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采用的组织培养方法和含3 700 mg/L NaHCO_3的DMEM培养液完全适用于体外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9d的Sprague-Dawley大鼠脉络丛组织,经机械分离后将细胞种植于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定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9天左右,采用电子显微镜及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并计算脉络丛上皮细胞的纯度。结果培养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电子显微镜下有微绒毛,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机械分散法分离新生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脉络丛上皮细胞,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微量元素硒对培养纯种Wistar大白鼠胎肝细胞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观察了肝细胞培养基中不同硒水平对~3H-TdR(~3H-脱氧胸苷)、~(14)C-UR(~(14)C-尿苷)参入率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培养基中白蛋白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结果显示:细胞培养基中硒(Se)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使~3H-TdR、~(14)C-UR的参入率、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补硒组。说明硒在这一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肝细胞DNA、RNA更新率及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