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青藏高原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速度、车辆组成、道路线形、海拔氧含量以及现状限速组合方式的调查,考虑将限速导致的控制延误作为衡量高原公路运行效率的指标,应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高原地区双车道公路大、小车限制速度—速度均值模型和速度均值—运行速度模型,最终得到了限制速度对运行效率-延误互动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大小车的限速值、道路纵坡坡度、路段长度和道路的设计速度都对道路系统行驶车辆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而不同的是不同的道路等级、道路上小车所占车辆的比例这些因素会对小车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大车的影响不大,另外随着海拔的增加,大、小车的运行效率逐渐降低,且大车所产生的延误比小车要高。  相似文献   

2.
美国限速制定方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我国道路限速的制定更为合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总结了美国设置限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限速设置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对美国部分城市的州际道路及主干路的限速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测速相机等自动执法设备的辅助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驾驶人对限速的遵守程度。在借鉴美国限速方法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制定道路相关限速标准时,应结合国情确定限制速度与运行速度、设计速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限速与安全、执法等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不同的道路类型、等级等特性研究采用不同的限速方案,解决速度区限速取值及不同速度区之间如何平滑过渡衔接等问题,明确了我国限速研究的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限制速度对交通运行速度影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在限速情况下车辆运行速度的分布图;通过分析限速值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SPSS建立能够反映限速与运行速度线性互动关系的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的限速受法律、道路、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以大循高速公路为例,在分析道路设计指标适用性的基础上,综合其他相关因素,确定其最高限速值为80km/h,进而研究制定了大循高速公路的限速方案。针对长大下坡路段易出现超速的问题,研究设置相关交通安全设施,配套交通管理、交通服务措施,确保车辆不超速行驶。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车辆速度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美国国会准许各州把乡村州际公路某些路段的限速从89 km/h提高到105 km/h,1995年国家公路系统取消了最大限速89 km/h的规定,并把制定限速的权力下放给各个州,1996年32个州对不同的公路都提高了限速标准.通过对比限速前后交通流的变化,研究速度和交通事故的关系,美国提出了管理车辆速度的原因和方法,分析了限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管理车速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执行限速管理的要点.通过介绍美国管理车辆速度的背景、经验和效果,特别是限速作为速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我国的车速管理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使车辆平稳快速地通过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对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进行了研究。【方法】首先,采集并分析不同施工控制区断面交通流速和车头时距变化;其次,根据车辆轨迹特征计算末级限速值,基于车辆减速运动特征和驾驶人注视特点制定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最后,构建驾驶模拟实验场景,通过安全与效率协调优化的评价指标对所建立的限速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分带开口区平均车速和车头时距最小。当中分带开口长度为70 m的两车道时,形成以40 km/h为最终限速值、以20 km/h为降速幅值、以过渡区起点上游50 m为最终限速标志位置的变间距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限速系统。【结论】驾驶模拟实验表明,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中的两级限速方案相比,所建立的梯级限速方案可使施工控制区综合效率指数提高9.15%,综合安全指数提高27.62%。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以及现实情况,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特点、影响因素,车速调查方法以及车辆限速值的确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交通管理限速问题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率,但在实际限速管理中往往对设计速度、运行速度、限制速度等概念混淆使用.在明确定义设计速度、运行速度、限制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使用不同速度类型作为限速值存在的问题,并以广州市为例,结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道路限速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9.
道路限速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对车速和道路、交通、气候等限速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限速要素共同作用时采用的串并行控制关系的分析,并借助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以下功能,即在不同的道路等级条件下,当用户输入限速要素的各种条件及参数时,计算机通过对可选限速要素产生的各个限速值进行平均加权处理,对加权平均下的速度值进行车道宽度修正和有无中央分隔带的修正,最后将其与设计车速进行比较,取小值,并将与该值最接近的整10倍数作为辅助决策限速值。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高速公路出口区域限速方案的效果,研究提出了逐级限速方案(一级限速、二级限速、三级限速),并开展不同交通流情况下的驾驶模拟实验。引入情境意识理论(Situation Awareness, SA)和ACT-R认知理论从驾驶人角度对逐级限速方案进行研究,建立了道路交通驾驶人SA的定量计算模型,通过与情境意识全面评估技术(SAGAT)结果的对比,评估出SA定量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在自由流状态下,车辆在分流鼻端的速度分别超过限速13.4 km/h(一级限速)、7.4 km/h(二级限速)、4.0 km/h(三级限速),在不稳定流状态下则超过9.7 km/h(一级限速)、6.2 km/h(二级限速)、1.7 km/h(三级限速);(2)交通量一定时,随着限速次数增加,驾驶人的SA水平提高,事故的可能性下降,其中三级限速方案是考虑驾驶人SA的最佳方案;(3)瞳孔面积和平均扫视频率可作为衡量SA的眼动行为指标,分流鼻端速度可作为衡量SA的操纵绩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合理限制车速是确保公路安全、高效运营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在高速公路设置限速标志时,应综合考虑公路的通行能力、车型构成比例、道路条件及路侧环境条件,并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值,分段灵活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西部地区公路速度限制标准与速度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通过选择我国重庆地区的三条高速公路(渝邻、渝黔、渝宜)的多个断面进行速度方面的调查,并结合已有的全线限制速度,对三条高速公路进行速度方面的综合分析,重点从运行速度(85%车速)、超速比例、超速幅度等三个方面对限制速度选择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制定合理的速度限制标准和科学的限制速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出口匝道区域线形指标偏低、气候变化频繁的特点,在限速管理上,提出“匝道动态限速,主线联动限速”的可变限速策略。匝道的限速值是依据车辆横向稳定性和停车视距两个约束条件,并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道路能见度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确定。主线受出口匝道影响路段的限速值是依附匝道圆曲线路段限速值和实际减速车道长度进行确定。在参数取值的探讨中,区分了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的不同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管理尤其是限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安新路系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境内的首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一部分,在南北交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干线作用。而限速作为规范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行车安全的一种主要管理手段,其标准的合理制定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道路运营者的一个难题。从运行速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安新路限速值的合理性,并分析该路段的事故状况,提出一些遏制超速行为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速度控制技术,可为其他类似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道路行车速度限制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道路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综合影响达到最优,分别探讨了最高车速限制与最低车速限制的问题。首先,采用数学建模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构建时间费用函数与油耗费用函数,以时间费用与油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事故死亡率及舒适度为约束条件,提出了最高车速限制方法。在分析了道路行车速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车型建立道路线形指标、交通流参数与运行车速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平曲线半径、纵坡及坡长、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路面状况条件下的最高车速限制基准值的修正系数。其次,提出车速离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坡度下的经济车速,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车速离散度与事故率关系模型,提出基于车速离散度约束与经济车速的最低车速限制方法。最后,对实施车速限制的保障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ٶȼ��ٶ����ƵĽ�ͨ��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及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车速离散性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速度限制与行车速度及安全的关系。从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和行为、车辆技术性能、道路通行条件、环境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车速是导致公路平曲线路段路侧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为降低路侧事故率,需进行车速限制研究. 选取8 个路侧事故风险指标进行PC-crash 仿真试验,共收集12 800 条数据. 采用路径分析方法筛选得到显著性风险指标,将其纳入贝叶斯逐步判别分析中,构建对应不同车型的路侧事故判别函数,提出对应不同道路几何设计要素的最高安全车速计算模型. 结果显示:显著性风险指标对路侧事故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速、圆曲线半径、车型、路面附着系数、路肩宽度、纵坡坡度和超高横坡度;道路线形条件越好,保证不发生路侧事故的最高安全限速值越大;在相同道路设计指标下,小型客车最高限速值大于货车最高限速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各车型进行分类研究,并分析了交通事故数据与区间运行车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客车、大中型客车速度特性差异较大,五、六轴货车与二至四轴货车运行速度特征差异明显;超车数、区间运行速度差、区间运行速度变化系数、区间运行速度标准差等参数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行速度特性研究结论,可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限速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