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港口投资结构多元化、航运企业向综合物流商转变,“港航合一”成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航运企业投资对码头的影响能够为码头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先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沿海集装箱码头2008–2012 年间的运营效率进行测度,其次依据投资结构将我国沿海62 个集装箱码头进行分组,最后重点分析投资结构与码头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有航运企业投资的码头运营效率普遍高于无航运企业投资的码头,两组码头的纯技术效率相差较小,而规模效率相差较大.航运企业参与码头建设经营可以实现自有船舶挂靠自有码头,提升码头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提升码头的规模效率,有利于码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港口航道水域特点和地形特点,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的建设等需求,以及码头建设对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通航环境安全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对各种适合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进行了全面归纳、分析、筛选,提出了在长江上游30 m以上大水位差条件下5种比较适合于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港口航道水域特点和地形特点,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的建设等需求,以及码头建设对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通航环境安全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对各种适合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进行了全面归纳、分析、筛选,提出了在长江上游30 m以上大水位差条件下5种比较适合于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码头闸口作业系统是外部集卡把集装箱运进或运出集装箱堆场必经的作业通道. 但是随着集装箱贸易的繁荣,闸口作业系统日渐成为集装箱码头发展的瓶颈. 为提高闸口系统的通过能力并优化闸口系统的作业流程,本文针对集装箱码头闸口作业现状,利用排队论方法研究了M/G/S/∞/∞/FCFS排队系统. 分析闸口作业系统的运营效率,并提出了改进的闸口作业流程. 实证分析表明,基于排队论设计的闸口作业流程可以缩短集卡在闸口停留时间,提高作业流程效率,从而提高整个集装箱码头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集装箱码头,龙门吊是负责在集装箱堆位和集卡之间进行集装箱搬运的主要设备,其作业效率对提升集装箱码头的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提升集装箱堆场龙门吊的作业效率,本文根据龙门吊实际作业情况,对集装箱堆场龙门吊的多类型任务复合作业问题进行研究.以优化龙门吊作业任务开工时间延迟的惩罚成本为目标,基于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多类型任务复合作业下的堆场龙门吊调度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GA的智能求解算法.最后,以某码头的实际作业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案例计算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中国现代物业的关键"瓶颈"环节,目前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需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催生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链条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延伸,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衔接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和国际联运的运载模式,是现代物流实现集装化、标准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运载单元,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畅其流",有利于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效能。建议建立国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主体,系统改革市场运营机制、运输组织、资源政策、网络规划等,做大集装箱多式联运体量,做强铁路供应链比较优势,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建设铁路衔接港口、码头、空港、中心站、国际站等枢纽设施的集疏运系统,才能迅速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破解制约瓶颈,为中国沿海和内陆区域之间提供快捷、绿色、高效、安全的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相似文献   

7.
谈集装箱码头与现代物流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集装箱码头作为国际运输链和物流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现代物流发展对集装箱码头 高效大型化的促进、政府当局对发展集装箱码头的高度重视,及班轮公司继续加大投资经营集 装箱码头并加速向全球物流经营人方向转变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另集装箱码头 物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堆场布局规划可以提高集装箱码头机械的作业效率,减少船舶等待时间,降低码头作业成本,提升码头综合竞争力。在对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的港口仿真软件FlexsimCT建立集装箱堆场不同箱区长度下不同装卸机械数量的仿真模型,探讨了集装箱堆场既定面积和既定容量下,不同的箱区长度对码头装卸效率的影响,得出不同箱区长度下的最佳装卸机械配比和岸桥最大效率下的箱区长度,对未来的集装箱港口实际布局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码头混合交叉作业集成调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集装箱码头进出口作业系统中泊位分配、装卸作业、水平搬运等诸多环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有进出口作业系统对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与运营成本的影响。运用系统工程优化理论,提出混合交叉作业集成调度方法与同步优化技术,以泊位分配、设备配置、集装箱卡车(集卡)行驶路径为决策变量,以集装箱码头最小运营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三阶段集成调度优化模型,设计了双层遗传求解算法。在双层遗传算法中,上层遗传算法用于搜索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组合,下层遗传算法在上层算法的基础上优化集卡行驶路径。计算结果表明:与独立装卸作业过程相比,使用混合交叉作业集成调度模型时,集卡数量为22veh,减小了66.2%,集卡行驶总距离为10 389.8km,减小了17.4%;与单独调度方式相比,使用混合交叉作业集成调度模型时,集卡行驶总距离减小了14.5%,码头运营总成本为84 266.2元,降低了4.6%。可见,使用集装箱码头混合交叉作业集成调度模型,能有效提高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明显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波特教授五力量模型的基础上,对五种竞争力进行分解,利用分解后的要素探讨了我国集装箱码头投资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同时针对各种环境,提出对我国集装箱码头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
½�Ͽ����ʽ���˵����Ż��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整数规划的方法研究了集装箱陆上空箱多式联运调运优化问题。论文模型以场站和场站之间、供给客户和场站之间、场站和需求客户之间的空箱调运费用最省为目标函数。本文模型考虑到满足需求客户的空箱需求、供给客户的空箱供给能力限制、场站的空箱存储能力限制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限制等约束条件。应用Lingo8.0软件求解本文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在满足客户需求、供给能力和存储量限制的条件下有效降低陆上空箱调运费用。本文模型提高了船公司的内陆空箱调运效率。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班轮运输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但在实际中,由于天气等原因仍存在运行时间不确定性,对制定靠泊计划产生重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集装箱班轮运行时间的偏差规律;根据问题特点和集装箱班轮靠泊规则,构建基于运行时间不确定的集装箱码头靠泊计划优化模型;设计以遗传算法为外层框架,嵌入仿真过程构成优化循环的算法,针对问题特点设计初始择优策略进行求解.最后,以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作业为实际背景进行建模和计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例分析和算法测试证明了本文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自动化码头构建智能航运生态的引擎,加快培育集装箱运输工匠型专业人才则为智能港口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以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为基本主线,归纳演绎适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自动感应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港口集装箱运输工匠型人才内涵和特征:行为认识、行业自觉、思维创新、技能精进和实践养成。提出其培育路径:确立智慧港口"工匠精神"时代蕴含科学认同理念;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培养"工匠精神"模式,创建"工匠精神"实践实训融合互补模式,打通"工匠精神"人才职业成长通道障碍,架构"工匠精神"评价分析导航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考虑政府采取碳税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两种碳排放政策,基于供应链视角,构建港口与航运企业减排博弈模型,系统分析港航企业减排策略选择和政府碳排放政策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当航运企业减排成本小于港口协助减排成本时,港航企业选择分散决策减排力度最优;反之,选择集中决策减排力度最优。在集中决策情形下,港航供应链减排力度与航运企业减排成本和港口协助减排成本成反比,和市场容量成正比;在分散决策情形下,港口协助减排成本不会影响港航供应链减排力度。在碳定价较低时,港航企业选择分散决策定价最优,选择集中决策利润最优;在碳定价较高时,则相反。无论政府采取何种碳排放政策,港航企业选择集中决策并且政府对港口减排进行补贴,会使港航供应链整体利润与减排力度同时达到最优。在未来碳定价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推动港航企业减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海运集装箱运输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运集装箱运输问题特性的分析,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的海运集装箱路径随机规划模型.该模型以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主要约束包括航段容量和装载质量限制、重箱和空箱需求(重箱需求为随机变量).应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求解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运力以及各起讫对运价是影响集装箱的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而某一单一起讫对运价的变化对集装箱路径选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