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航运输发展所需基础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专有性强,固定投资数量应与民航发展阶段规模相匹配,科学的需求预测是合理规划民航基础建设和机队建设的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航空客运需求内外影响因素,建立中国民航客运市场需求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素考虑更加全面,精度提升明显。运用所建模型,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我国航空客运需求量将于2024年左右达到10亿人次。民航客运市场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派生的民航运输长期需求预测与分析,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铁路客运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客运量预测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写出了DYNAMO方程,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利用历史数据检验及灵敏度分析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我国未来五年的铁路客运量进行了预测.结论显示,经检验模型有效可行,系统动力学方法较好地符合铁路客运系统的特征要求,能够很好地进行铁路客运量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航空客运收益管理无约束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约束需求预测是提高收益管理决策准确性的重要前提,需求修复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航空客运的需求特点,对无约束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讨论.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先将Holt模型用于需求修复,再使用Holt-Winters模型进行无约束需求预测的思想,并结合组合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Holt的组合需求修复模型和基于Holt-Winters的组合预测模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的无约束需求预测方法和组合模型对航空客运收益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选取2001~2005年我国客运运量数据,分别建立了铁路、公路和民航客运周转量的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精度等级较高。应用所建模型进行了2006~2010年客运周转量预测,并对照2006年实际运量数据,证明预测结果精度较高。最后讨论了GM(1,1)预测模型在运量预测实际应用中的指标选取、模型检验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找出影响出租车规模内外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经济、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出行需求、政策等.在系统结构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租车系统,以大连市出租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发展政策对出租车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能准确把握航空客运周转量的未来特征,寻求高精度预测方法是学术界多年致力研究的热点.拟采用模糊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我国航空客运周转量,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模型及常见预测方法进行评估.评价结果可知:模糊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仅高于单因数趋势外推的预测方法(灰色模型、增长率统计法和指数平滑法),也高于多因素综合性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说明此模型在预测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变化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预测方法中考虑因素较少的问题,在对港口系统主要因素及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港口吞吐需求量及供给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南京港各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有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综合运输系统,对该系统进行合理预测与规划可避免交通设施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本文基于马尔科夫理论,预测区域综合交通客运结构发展规律.构建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区域综合客运结构发展模型,并以黑龙江省综合客运交通为例,确定了黑龙江省未来年份的客运结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运在客运中占有的份额正在被其他方式所代替,部分铁路客运量向公路转移,四种客运方式分担比率除水运以外没有大的改变,民航所占份额有所减小.验证了客运结构发展预测的可靠性,可为相关部门管理者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铁路客运需求的影响因素,找出了主要因素,利用这些主要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对我国铁路客运需求进行了短期预测,为我国铁路客运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系统动力学,对现代物流业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因果关系图,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画出系统的结构流图,建立SD模型,对系统进行整体模拟.  相似文献   

11.
彭峥 《交通标准化》2020,6(1):33-44
为给政府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基于航班运行数据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2003年“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影响的差异,基于情景假设对2020年民航运输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市场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020年民航运输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年旅客运输量同比基本持平或下降10.9%。政府部门需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运输保障工作的同时,加快出台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支撑民航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民航带来很大冲击,而冲击的大小随着运输距离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的临界距离。基于旅客出行成本,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竞争的临界距离。这对于协调高铁与民航之间的竞争,促进高铁与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发展演化特征, 建立了空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了航空器数量、运输飞机数量、旅客人数、旅客周转量、航线数量、通航城市、运输总周转量和飞行事故总数共8项指标1950~2018年的数据; 对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后, 去除2项冗余指标, 对保留的6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用熵值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最终得到一组无量纲化的数据; 利用Fisher聚类算法分析了无量纲化数据, 得到断代的时间点, 将中国空管发展大致分为了6个阶段; 通过收集中国民航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对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调整。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空管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发展特征; 通过7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化, 中国形成了军政共管国家空管体制, 即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为首的民航三级运行管理体制, 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为首的民航三级政府监管体制, 以及以ICAO标准为基础的民航空管技术体系; 民航空管的发展过程由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共同驱动, 应通过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建立运行一体化的新一代空管系统, 提高系统的集约化程度, 并将避撞责任逐渐从地面管制员向航空器或飞行员转移。   相似文献   

14.
民用航空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构建了一套符合民航特征的大气污染物与CO2排放综合预测模型,针对民航飞机未来增 长情况和2019—2050年民航CO2和NOx排放量开展预测分析,并利用协同控制坐标系和协同减 排弹性系数评价产生的减排协同效益。结果表明,未来民航飞机年增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与GDP、潜在产出及劳动效率的发展关联密切。燃油效率的提高并不能改变民航CO2和NOx排放量持续增长的现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使民航CO2排放量于2045年达峰,约为3.18×108 t,并会促进NOx排放量持续增长。通过技术改进与新动力飞机的进入可消除此影响,使民航CO2排放量达峰时间提前到2040年,排放量约为2.65×108 t,在此基础上,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可使民航CO2排放量在2037年达峰,约为2.47×108 t,可见民航业无法实现2030碳达峰愿景,且研究表明,适当引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对民航技术的改进和新动力飞机的应用是强化民航CO2与 NOx协同减排的最佳选择。因此短期内着力提高飞机燃油经济性;中期加速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 的应用比例;长期依靠新型动力飞机实现零碳飞行,是民航业实现双碳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民航等运输量统计都能够获得属地区域运输量,但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得到的是工具运输量,难以获得属地公路运输量,运输量统计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脱节.为了研究属地运输量,以2013年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为契机,有效利用全国各省专项调查数据,以辽宁省为例,探索分析公路属地客运量和属地货运量,并比较工具运输量与属地运输量的区别,进行流量流向分析.属地客运量与工具客运量基本相同,市级属地客运量与工具客运量的比值在0.91~1.15之间;属地货运量与工具货运量差异相对较大,市级属地货运量与工具货运量比值在0.70~1.68之间.在公路属地运输量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铁路、民航、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数据,可形成完整的区域综合运输量数据,进而深入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从而为有效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其已与民航构成了我国高速客运的主体,使交通运 输方式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京沪线高铁与民航旅客进行SP 和RP调 查,分析京沪线客流的构成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并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京沪 线旅客出行选择的Binary Logit 模型,量化各因素对旅客选择的影响程度,该模型准确率 为88%.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和模型标定参数,对旅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票价、同行人 数、程前时间和出发时间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论对了解京沪线 旅客实际出行需求状况,合理设计高铁与民航综合客运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使运输行业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在剖析2003年“非典”疫情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输流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共性与不同,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对我国客货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在短期内对铁路客运、公路客货运、民航客货运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对铁路货运、航运影响较小;对快递、电商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各运输方式客货运量所受影响预测,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应关注的重点:要进一步健全行业突发危机管理机制和行业重大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此次疫情涉及面较广的特点,应关注农村交通运输防控工作,保障疫情期间“三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昆 《交通标准化》2009,(20):89-92
机场作为民航运输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民航运输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纽带。长期以来,机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使机场的建设投资、经营管理、政府监管等方面出现偏差。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各机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也会遇到了各种瓶颈。只有通过正确认识机场的经济特性,不断更新观念,深入探讨机场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较短时期内机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首先,从旅客的历史出行记录中,构建基于共同出行关系的旅客社会网络;然后,构建旅客个体偏好模型和旅客关系偏好模型;最后,基于旅客偏好模型给旅客推荐座位.在民航领域的一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偏好模型能够有机地将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结合起来,较好地描述旅客对航班座位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