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近年高铁站房高大空间装饰吊顶施工实践,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吊顶施工平台技术并进行了优劣分析,指出了高大空间吊顶施工平台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无脚手架”反吊顶施工技术,阐明了反吊顶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安全技术要点,可为相关或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柯敏  李洪所 《铁道建筑》2006,(11):37-38
沈阳北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是在既有铁路客运站内修建的大型钢结构工程。文章结合施工实际,针对工程的重点及难点,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了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站房是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具有公共空间大、人流密集、建筑能耗大、舒适性要求高等特征。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建筑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铁路客运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建筑朝向、日照以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等因素,通过在铁路客运站房设计中对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使之逐步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达到建设绿色建筑节能型铁路客运站房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比较了在已建好的底层高大空间内增设夹层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优劣性以及基础在施工条件比较恶劣的条件下桩型的选用、树根桩在此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商业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的核心是商业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商业收益的增加。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从缩减投资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来探讨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的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通过商业空间与客运站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立体集约化设计、节能设计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作用,控制合理的商业空间规模、布局及经营范围来增加大型铁路客运站的收益。只有提高了商业空间的效率,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才能发挥出增加铁路收入、吸引顾客、提高服务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伍东 《铁道勘察》2014,(1):52-55,59
结合近年来铁路客运站的设计、实施情况,论述了现代铁路客运站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从铁路客运站总体规划、客运站选址及车场设计、客流预测、交通组织、站房建筑方案等各个层面,论述了铁路客运站规划设计的重点及关键点,提出了系统可行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并从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等方面论述了铁路客运站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隧道施工作业是在密闭狭小空间内进行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存在着诸如塌方、暗流水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声振动、触电、机械伤害等职业危害因素。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探,优选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隧道机械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和现场观测,规范临时送电布线,严格隧道内外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等,是隧道施工劳动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定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聚集人数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重要指标,是研究铁路客运站站舍能力与规模要求的核心。现行《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最高聚集人数的定义存在着不符合最高聚集人数产生的背景、对应的计算方法有歧义、数据不易统计以及计算结果不适用等不足。在对现行定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相对于计算公式更为合理的定义,以此避免计算方法的歧义。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信号室内综合布线施工中,布线的工艺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如期施工并达到预期效果,是信号室内综合布线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对铁路信号室内机柜设备及线缆等建立三维模型,将室内机柜设备布置和配线等的二维设计图纸实行整合可视化,可以弥补施工图纸不足,提升图纸阅读效率。通过碰撞检查优化布线方案,减少在综合布线施工阶段可规避的损失和返工的概率。实现技术交底更加方便,达到优化室内布线布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计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是研究铁路客运站站房能力与规模的核心。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设计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预测进行研究。认为将列车密集发车时段同一时刻到达车站候车人数与检票上车人数之差最大值的平均值视为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比较适宜。建立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取值进行讨论,通过算例说明本文模型的应用,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郭瑞霞 《铁道勘察》2020,(3):78-83,94
到2018年底,大批现代化客站的建成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设计经验。在此过程中,创建精品客站、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成为了新时代铁路客站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探索新时代客站地域文化的体现方式,在分析归纳已建成客站外部造型地域文化性的表现手法及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从设计理念、文化元素符号提炼和应用、材料选择、色彩使用、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地域文化性的体现手段进行探讨,得出"以细节为切入点,在内部空间体现地域文化性是客站今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的结论。总结出客站内部空间体现地域文化性的过程中需遵循的传承与创新、统一与协调、美观与经济三个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铁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设发展,大型铁路客站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一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后3年的客站建设大多属于中小型客站,其结构和造型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此文根据铁道部对铁路客站建筑规模的有关规定,阐述新时期中小型客站建设的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即客站与地方规划的衔接关系,车站广场、站房、站场三者的关系,站房与雨棚间的关系,站房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形态与建筑结构的关系,建筑创新与投资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站是铁路服务旅客和社会的场所,是展示铁路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的门户。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缩影。近十年,我国陆续建成了50余座大型客站,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也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出行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大型客站整体品质,需要客站建设者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推动枢纽大型客站设计的持续创新。本文在总结我国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发展建设社会化、站城一体化、建筑绿色化、建造装配化、服务智能化的建议,以期为全方位建设智能化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将该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工艺。此文结合铁路大型旅客站房的工程实例,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文章最后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营成本的统计数据及经济比较,阐明了铁路大型旅客站房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既有杭州枢纽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了杭州枢纽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客运系统总图规划。针对杭州枢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开通工程现状,结合枢纽总图客运系统规划、客运运输径路、客运站办理作业,研究了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杭州南站3个施工过渡方案,推选方案满足施工过渡期间枢纽客运通过能力,减少施工过渡次数,保证各引入线路径畅通和点线能力配套,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施工过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铁路枢纽衔接京包客专、京包线、唐呼线、呼准鄂铁路、呼准线5条铁路干线,规划年度呼鄂城际、呼包高铁及呼太高铁将引入枢纽。目前,枢纽内既有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为主要客运站,均位于城市北部。考虑呼和浩特城市向南发展的规划方向以及和林格尔新区、新机场的建设,结合呼鄂城际、呼包高铁、呼太高铁的引入,对呼和浩特枢纽客运格局进行规划研究。首先分析研究枢纽客运系统和客站格局,然后研究相关线路引入方案及技术作业站外迁问题,最后对联络线、疏解线进行规划。研究表明,该枢纽客运系统宜按照“两主”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呼和浩特东站承担以“高速为主、普速为辅”的客运任务,呼和浩特站承担以“普速为主、高速为辅”的客运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满足广西地区客货运量的发展需求,研究了广西近年来的铁路建设规划,并提出广西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设想。通过对广西区内铁路的客货站场布局及运量的分析,提出广西区内目前客货站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客货站场的布局提供了措施和建议,最后以南宁枢纽为例,进行了客货站场布局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南宁枢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铁路采用方向别引入引出车站时,桥梁设计将出现大量非标准线间距简支箱梁,其设计与批量预制问题亟待研究。以连镇铁路线间距5.3 m简支箱梁为例,简要介绍梁部的设计情况,重点分析线间距增大引起的吊梁、架梁等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措施,实现非标梁与线间距4.6 m标准梁的统一设计与施工。研究结果表明:小幅调整既有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设备,能够满足非标准线间距简支箱梁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