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列车运行噪声允许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外标准限值、噪声评价 ,以及相关降噪技术综合措施资料 ,结合我国铁路实际运营情况 ,在对国内提速铁路噪声现状调查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遵循ISO及UIC制订环境标准“本着各国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和人们对环境需求存在差异 ,不建议采用统一的标准限值”的原则 ,提出了适用不同区域的 3种铁路噪声评价方案 ,以作为修订GB1 2 5 2 5 - 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的控制标准尚属空白,噪声控制指标和限值均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细分析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噪声控制指标及限值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控制方面的不足,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其他噪声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影响的特点,提出列车通过时段等效A声级噪声控制指标及限值的补充建议,增加早晚时段以及背景噪声增量的影响,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文在解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声环境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基础上,通过分析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其测量方法的技术和应用要点,对标准量、测量量、预测量、评价方法进行对照比较;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说明建设单位、规划部门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执行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时应负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并提出适用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措施原则与要求。研究结论:(1)运用噪声排放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评时,应正确理解标准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噪声源评价应采用噪声排放标准,而不是声环境质量标准;(2)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按标准规定各测量昼、夜间1 h的测量值,反映了其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排放噪声的影响,是其排放噪声的评价量和对标量;(3)依法区分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管理,符合噪声排放标准是建设单位的法定责任与义务,声环境质量标准是规划和环保部门声环境管理的依据和法定责任;(4)环评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应考虑措施的效能和环境保护要求或目标的一致性;(5)该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和轨道交通声环境影响评价和噪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朔州至黄骅港铁路噪声治理工程设计,针对既有桥梁、路基等不同敏感点处增设声屏障产生的问题提出设计方案,解决了桥上增设声屏障后与人行步道护栏、外部电缆槽管理维修、避车台梁缝伸缩及下部基础连接等一系列干扰问题;解决了路基段增设声屏障后与地下较大障碍物干扰及路基处人工挖孔桩成孔困难等问题。采取声屏障治理措施后,沿线铁路运输环境得以改善,不同距离敏感点的声级值昼间平均为47.3~54.7 dB(A),夜间平均为46.7~53.4 dB(A),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要求。设计方案也为铁路声屏障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已经于2004年12月以铁建设〔2004〕157号颁发执行。但是,随着各条客运专线建设步伐的加快,原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具体特点编制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其适用范围已显不足;同时,随着我国对客运专线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条款需要补充、修改和完善。因此,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的基础上,编制《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显得非常重要,必将对促进各条客运专线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本次编制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本次编制的依据及其各项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铁路边界噪声变化历程,由20世纪80年代的Leq(昼,夜间)=70-77dB(A)到90年代的Leq(昼,夜间)=65-71dB(A)。同时预测5年内随着铁路主要干线全面提速及列车流量加大,铁路边界噪声水平将提高1-2dB(A)。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铁路噪声控制措施及效果后,笔者认为设置铁路声屏障,是控制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而控制铁路鸣笛噪声则是降低既有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有效采取上述措施后,我国未来几年内的铁路边界噪声可降低到标准限值Leq(昼,夜间)=70dB(A)以下。  相似文献   

7.
铁路道岔转辙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为满足现有使用条件,修订GB/T 25338(所有部分)—2010《铁路道岔转辙机》,形成GB/T 25338(所有部分)—2019《铁路道岔转辙机》。介绍标准修订背景,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和修订依据,详细说明耐振性能相关规定,并提出标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铁路环境噪声的适用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环境噪声评价的适用标准是一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根据GB3096-1993的条文表述、编制依据、编制说明、理论基础,分析了该标准对于铁路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不适用性。认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噪声适用标准应以排放标准为主,并提出修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铁路环境噪声标准时,应充分注意铁路的类型及其噪声的特点.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市域铁路噪声影响突出,需要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声屏障作为主动控制措施,一直被广泛采用。基于市域铁路的特点和运行速度,结合市域铁路成灌线测试数据的分析,从声源特性、声屏障设置原则及声学设计、结构形式等方面对市域铁路声屏障设置开展研究。指出:(1)市域铁路声源主要为轮轨噪声,噪声频谱呈宽频特性,桥梁、路堤区段在低频段和中高频段声能量均较为集中,桥梁二次结构噪声影响不能忽视,声屏障的设置应与桥梁结构减振降噪协同开展。(2)市域铁路声屏障声学设计时,评价时间内不能简单地将铁路噪声源视为无限长线声源,建议直立式声屏障附加长度取值为50~70m。(3)市域铁路列车脉动风压对声屏障结构选型影响较小,应加快对直立式声屏障顶部变化型、顶端降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噪声修正方法存有争议,对铁路噪声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防治措施的确定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铁路噪声的环境影响特点,认为铁路边界噪声排放评价和铁路噪声常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背景噪声的减除修正;综合声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对铁路噪声适用背景噪声的叠加修正;特殊情况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可进行背景噪声的叠加修正,但修正时只应考虑铁路噪声作用时段。  相似文献   

11.
结合声屏障顶端降噪器在铁路声屏障工程中的应用,对顶端降噪器的附加降噪效果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根据现场实测结果,A型声屏障顶端降噪器在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15 m、距地面不同高度(距地面3-9m高)取得了1.3~2.4 dB(A)的附加降噪效果;C型顶端降噪器在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12.5 m和25m、距地面不同高度处,取得了2.3~2.9 dB(A)的附加降噪效果。顶端降噪器可作为直立式声屏障的重要补强措施,以提高声屏障的总体降噪效果;对有限高要求,直立式声屏障又不能满足降噪效果要求时,可采用顶端降噪器提高声屏障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及减噪措施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列车速度的不断增加,高速列车的气动噪声问题愈发突出.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已成为目前世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的性质介绍了高速列车的气动噪声源,分析了受电弓装置、车厢间的连接部位、百叶窗、转向架、车头和车尾各部位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上各部位降低其产生气动噪声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新干线列车发出的噪声,首先试图定量估算滚动噪声的贡献。随后,通过比较测量的噪声与分析估算的滚动噪声,确定空气动力噪声对车辆下部总噪声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当车辆高速运行时,轨道附近测点处空气动力噪声对车辆下部总噪声的贡献比滚动噪声大。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滚动噪声预测方法及其应用实例,以及对滚动噪声采取各项降噪对策的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尚无铁路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用插入损失法对芜湖至火龙岗左绕行线声屏障工程降噪效果进行了测量及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该声屏障工程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速列车结构振动噪声预测与降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以及声传递向量,运用ANSYS软件和SYSNOISE软件研究高速列车车体的结构模态与室内声腔声学模态,仿真分析高速列车结构-声场耦合系统的低频噪声,并对铺设吸声材料和涂敷阻尼材料的车身部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为高速列车的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对某高速列车拖车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声学测试点的总声压级超出了TB 1809-86标准拖车客室的容许噪声值;在某些计算频率下,车体某些部件涂敷阻尼材料后对客室测试点的声学贡献由小变大,这说明阻尼材料不仅改变了这些部件的振动幅值,同时也改变了振动相位.因此,在采用阻尼材料减振降噪时,应对车体板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充分考虑阻尼材料对测试点声压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乘客室内噪声.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内噪声关系到乘坐舒适性,与轨道、隧道、车辆设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测试洛阳地铁车辆在隧道内不同速度工况下车内不同位置噪声,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并研究噪声源及产生途径,从车辆角度提出车内降噪措施。研究表明,车内噪声在标准范围内但临近限值,空调口附近噪声值>车门附近噪声值>车辆中心位置噪声值,车辆加速阶段噪声值>减速阶段噪声值>匀速运行阶段噪声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高速铁路客车主流噪声标准、评价指标及各自的侧重点,将国内各噪声指标限值与国际相应噪声限值进行比较,指出了我国高速铁路客车降噪技术的进展与不足。同时,以中外标准比较为依据,从设计角度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客车降噪的主要发展方向,分析相关重点与难点,给出了降噪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市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环境影响的特点,应用类比和计算的方法,探讨了高架轨道交通噪声源强及垂向分布规律。即列车在高架轨道上以50~60km/h行驶时,高架轨道交通噪声随测点与轨道垂直方向的水平夹角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是列车上行时,在水平夹角大于16.2°和列车下行时,在水平夹角大于14.7°时列车噪声值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