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项目的建成促进了人口流动,引发人口对土地产品利用程度及需求量的增加,进而造成土地利用类型、强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基于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构建高速铁路的社会网络结构效能指标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别研究高铁开通条件下区域高速铁路与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的关系、高速铁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形式的影响等。研究结论:(1)高铁开通以来,京津冀区域间的铁路交通网络结构效能变化明显,各节点间的连接度差异较大;(2)随着区域高速铁路运营线路的增加,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商服用地、高档住宅等,而住宅用地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影响相对较小;(3)高铁网络的完善使得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正发生新变化,建设用地类型开始向商业服务用地和高端产业转移,周边土地价值变化也完全符合圈层结构理论所描述的价值层次分异规律;(4)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的空间导向提供决策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相继规划、建设和通车运营,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高速铁路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向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分析高速铁路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前言     
《铁道勘察》2020,(1):I0001-I0001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高速铁路已成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截止2019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3. 9万km以上,其中高铁3. 5万km,占世界所有高铁通车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铁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不断延伸,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正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版图,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给百姓美好生活带来了新的福祉,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为党和国家赢得了新荣耀。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八纵八横"高铁线路的全面贯通改变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了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本文以京沪高铁沿线10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通达度模型、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高铁运营前后通达性、旅游经济联系量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论:(1)高铁大大压缩了沿线旅游城市的时空距离,通达性提高幅度显著,沿线旅游城市通达性提高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济宁通达性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0. 37%;(2)高铁开通前后,沿线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幅度差异很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的城市高铁驱动影响显著;(3)从时空变化来看,协调度变化呈现出协调度增长、协调度下降和协调度先降后升三种状态,其中协调度先降后升现象显著;(4)本文研究从理论视角完善了高速铁路的区域旅游效应测度方法,从实证的视角验证了高速铁路区域旅游协调的表征,可为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推进智能高铁重大科研攻关"是铁路总公司近年来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正力争攻克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现阶段智能高铁建设与运营的技术手段框架体系,以智能京雄为例阐述铁路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智能高铁建设的智能化手段已经多样,通过BIM、CIM、GIS等技术融合使用,可在站房设计、线路测绘、桥梁建造、隧道施工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2)智能高铁运营维护的智能化手段丰富,目前在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动车组检测、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3)智能高铁涵盖了高铁建设、运营到服务的方方面面,将在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感、推动信息开放共享;(4)本研究结论可为智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了使我国高速铁路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本文在介绍季节冻土分布及工程特性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控制技术以及轨道结构工程、接触网和动车组融雪除冰等其他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论:(1)应尽量避免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从高铁的平稳、安全、舒适、耐久性方面考虑,以桥代路是有效的措施;(2)对高铁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控,结合高铁结构变形规律,开展相关研究,确保高铁安全、高速、健康运营;(3)大力研发非接触式无损监测技术,避免监测仪器对高铁主体结构的影响,使监测结果及时为设计优化与养护维修提供重要依据;(4)不断认识、探索、积累和完善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同时加强对冻害原因与对策措施的系统分析、冻害机制与维护技术研究,建立季节冻土区高铁养护维修技术标准,逐渐使我国高铁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5)本研究结果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凭借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沿线线路运输能力、提高区域可达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等几个方面。并采用有无高速铁路的对比法,分析和评价京津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管在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并提出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议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我国是冻土大国,冻胀和融沉会给寒区的工程构筑物带来重大灾害影响。哈大高铁地处季节性冻土区,冻胀问题对路基的影响更大。另外,哈大高铁所处的严寒地区风雪大,如何克服接触网防(融)冰、道岔融雪(冰)、动车组融冰除雪等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研究结论:通过修建哈大高铁:(1)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寒地区铁路勘察设计成果的深化和创新;(2)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空白,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理论体系;(3)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哈大高铁,从根本上解决了寒区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相关技术难题,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高铁建设树立了典范,更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与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实践,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冀地区经济和交通相关数据,研究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推作用。分析认为:在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京沪高速铁路能够通过市场化运营满足自身经济效益,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步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在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下,高速铁路运输与京津冀区域经济耦合度处于高位、耦合协调度逐步升高,体现了高速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协调发展,为我国高速铁路行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猛,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非常苛刻。而高速铁路路基对沉降非常敏感,受抽取地下水、弃方堆填、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沉降病害。鉴于我国高铁发展历史较短,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治理的经验非常匮乏,十分有必要开展运营高铁路基沉降病害加固处理和质量检测的技术研究工作,为同类型病害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东部某运营高铁病害路基工点加固技术的研究,得出:(1)旋喷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整治,加固效果显著,同时适用于运营高铁软基沉降的加固;(2)钻孔取芯、面波检测、沉降监测等手段可有效检验高铁软基沉降加固效果;(3)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高速铁路沉降病害路基的整治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铁道技术监督》2014,(9):34-34
<正>国家铁路局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会议,审查新修订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涵盖高铁工程建设各专业领域的技术规范要求,是高铁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业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发展,高铁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在不断探索和总结高铁建设运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原铁道部2009年发布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之后,我国第一条在湿陷性黄土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铁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沿线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但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和铁路路网规划等原因,仍有部分地区没有高铁线路经过,如何使这些地区融入高铁网,实现边远地区乘客便捷出行,研究提出了高铁无轨站模式。立足于既有高铁无轨站的实际建设及运营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从建设意义、建筑设计要求、运营管理模式、盈利模式、风险分析等方面对高铁无轨站建设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为形成多产业融合的"高铁+"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提升,提供一种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及铁路本身的发展战略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铁路在理论、技术、管理与决策中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与运营,宣告我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因此,需要对高速铁路经济理论与管理、高速铁路与综合交通体系及系统、铁路运输经济分析理论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超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沪杭高速铁路具有工期紧,技术新,地质复杂,标准高、难度大的特点,在我国铁路建设史无前例,施工难度、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目标的实现,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在沪杭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坚持铁道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的思路,实现了沪杭高速铁路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质量通车运营的建设目标。特别是2010年9月28日,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以416.6 km的时速,在沪杭高速铁路试运行中创造了世界运营铁路最高速度,标志着沪杭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取得的新成绩,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跨越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设计创新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设计、建造及运营技术的世界强国。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技术难度大,仍需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攻坚克难,创新提升技术。结合西成高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克服复杂地形,满足环保及安全等需要,对项目设计创新进行综述,提出创新的体会,为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要求;研发更先进、更可靠、更绿色的高铁技术奠定基础,为类似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务院温家宝6月30日出席了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仪式,并登上首列京沪高铁列车。在北京南站举行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仪式上,温家宝说,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对于完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意义重大。据了解,京沪高铁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快速铁路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沿线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基础。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对昆山、无锡、建德3地的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直观体现出高铁建设与运营有拉近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集群形成、助力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作用,高铁能够协助解决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网络分布不平衡不充分、停靠班次较少、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提出加快高铁网规模建设、增加小城镇班次数量、加快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多渠道筹集高铁建设资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是推动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展示中国高速铁路综合水平的重要机遇。为了满足冬奥会期间高质量、高水平的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研究"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文章介绍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设计项目的总体架构,分析面向冬奥会的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智能票务、智能站车旅客服务、复兴号奥运智能动车组、运营安全保障、隧道与地下车站智能分析和控制等关键技术,提练了面向智能出行、运营安全、人文冬奥等方面的创新点,对于提升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水平和彰显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智能高铁时代。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概念,将系统信息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实现运行监控、智能分析等功能。目前铁路既有线辅助监控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各子系统独立运行,设备之间接口规范不一致,不能满足智能高铁的运营需要。参考国内外电网的技术发展路线,结合铁路实际情况,业内提出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研究方向。本文依托京张高铁项目对牵引供电辅助监控系统开展研究,对配置方案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辅助监控系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京张高铁首次进行了全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系统连接现场传感器设备,通过应用高速信息网络,将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及开闭所内信息共享上传,为维护人员提供了自动化的监测手段,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3)通过采集现场运营管理数据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评估,帮助运营人员优化维修策略;(4)本文成果可为铁路项目牵引供电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变形控制要求极为严格,为保证列车运营的舒适性、安全性,运营高速铁路几乎不允许路基出现任何变形。某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一段路堑边坡坍滑变形,严重影响其运营安全,针对该段高速铁路行车密度大、行车时速高、施工风险大的特点,提出微扰动非开挖支挡结构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研究结论:(1)采用钢管微型桩跟管钻进潜孔钻施工后再通过锁口梁连成整体,可以有效遏制边坡变形、提高边坡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对路基边坡扰动小,是高铁变形病害整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思路;(2)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病害整治施工风险安全等级高,将风险管理理念纳入工程设计领域,对治理方案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详实的风险处理对策,是确保高铁变形病害整治成功的关键措施;(3)整治工程实施后路堑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遏制,至今路堑变形稳定,实现了行车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堑边坡变形病害的整治,微扰动非开挖支挡结构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高铁变形病害整治技术可为今后高铁路堑变形病害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