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分析在不同轨温变化情况下无缝道岔中钢轨的受力与变形 ,比较不同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固定辙叉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探讨道床阻力、扣件阻力、间隔铁阻力以及限位器子母块间隙对钢轨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无缝道岔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寒冷地区无缝道岔设计的特殊性,建立了无缝道岔钢轨温度力与变形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哈长线老家车站固定辙叉无缝道岔群的受力与变形,确定了无缝道岔的锁定轨温。最后,提出了寒冷地区铺设无缝道岔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时,固定型辙叉道岔其辙叉冻结接头的施工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60kg/m跨区间无缝线路固定型提速道岔辙叉接头冻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解决高锰钢辙叉与钢轨的连接问题 ,是实现无缝线路在固定型道岔地段跨区间铺设的技术关键。通过理论计算、室内试验和现场铺设观测 ,确定道岔辙叉与钢轨实施冻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工艺 ,解决无缝线路温度力在固定型道岔区段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重载铁路12号固定辙叉道岔轨道刚度变化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建立重载12号固定辙叉道岔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岔区轨道刚度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道岔区轨道刚度不平顺问题较为严重,基本轨刚度转辙器区要大于连接部分和辙叉区,里轨刚度辙叉区最大,转辙器次之,连接部分最小。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法分析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能客观反映无缝道岔实际受力情况的计算分析模型,在吸收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无缝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力学模型,并对我国12号固定型辙叉无缝道岔、大秦线12号可动心轨辙叉无缝道岔及秦沈客运专线38号无缝道岔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与无缝道岔两轨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值和现场测试数据基本吻合。以两组合无缝道岔为例,据此模型对不同组合型式无缝道岔的组合效应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无砟轨道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法,以一组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可动心轨道岔布置在连续梁上为例,通过两种类型("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的道床板)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基本轨温度附加力、基本轨伸缩位移的比较,表明: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分布规律、钢轨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相似,"门"形筋及带限位凸台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因道床阻力大,尖轨及心轨相对道岔板的伸缩位移要小;对于带限位凸台的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凸台的支座刚度>250 kN/mm时,凸台支座胶垫的压缩量<1 mm.道岔板不同温度变化幅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道岔板日温差增大,基本轨温度附加力、伸缩位移、翼轨末端间隔铁受力、直尖轨尖端相对道岔位移、转辙器道岔板受力、辙叉道岔板受力均随之减小,而心轨尖端相对道岔板位移、导曲线道岔板受力、连续梁固定墩受力则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60kg/m 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对道岔无缝化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既有的无缝道岔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结合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提速道岔结构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优化的当量阻力法对拼装式合金钢辙叉结构在无缝化时的适应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就此种辙叉结构无缝道岔的使用范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缝道岔风轨纵向力与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度,并对60kg/m轨12号单开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纵横向耦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凯  高亮  陈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3):33--35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地形条件和环保要求的限制,出现道岔(渡线)全部或部分设置在桥上的情况,既有的无缝道岔计算方法难以解决桥上无缝道岔(渡线)桥梁与相互作用的问题.为此,采用有限元方法,以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4.0 m间距无碴轨道交叉渡线为例,建立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纵横向耦合的计算模型,为建模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的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今后桥上无缝交叉渡线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缝道岔侧股焊接形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6 0 kg/m 12号可动心轨和固定辙叉提速道岔为例 ,分析无缝道岔侧股全焊接、不焊接以及仅道岔区内侧股焊接 3种方式对钢轨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津浦下行线 K777~K819+765铺设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时 ,固定型提速道岔其辙叉冻结接头的施工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二次开发,采用APDL语言编写了桥上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计算程序,建立了线-桥-墩-基础一体化计算模型。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在路基上变化位置为计算条件,分析了温差、扣件阻力、道床阻力、支座布置、限位器个数、限位器间隙等因素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道床、扣件阻力减少,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增大;支座布置情况不同时,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变化明显;随着温差减少,直基本轨与尖轨尖端相对位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重载铁路道岔的不均匀刚度势必加剧轮轨相互作用,影响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同时引发严重的道岔部件伤损。在充分考虑扣压件、铁垫板及板下胶垫、钢轨类型、滑床台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75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单开道岔的轨道刚度计算模型。轨道刚度分布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道岔横向和纵向均存在较大的刚度不平顺。为消除这种不平顺,探讨了均匀道岔轨道刚度分布的扣件刚度设置方式,在采取相应均匀化措施后,直、曲基本轨下整体刚度沿线路纵向基本呈水平分布。运用超弹性有限元方法对固定辙叉重载道岔的板下胶垫进行设计,优化方案既保证了胶垫强度又便于刚度调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春华 《铁道建筑》2012,(8):117-120
随着重载铁路运量的增大,道岔区可动心轨辙叉养护维修工作量增大、使用寿命缩短。为了适应重载铁路运输的需求,将原18号可动心轨道岔更换为拼装式固定型辙叉,辙叉采用全贝氏体钢轨加工,现场改造方案中道岔的转辙器和导曲线部分不作改动,道岔扣件系统不作改动,改造过程中护轨垫板、胶垫、弹条等能够利用的部件尽量使用,只将可动心轨辙叉更换为固定型辙叉,试铺8个多月,通过总重达到3.01亿t,说明该改造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建立无砟无缝道岔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无砟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并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无砟无缝道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温度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可动心轨高速道岔代替原有的提速道岔,消除了固定辙叉上存在的"有害空间",提高了列车过岔速度.文章介绍可动心轨道岔换铺施工技术,在指导现场实践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所得的结论希望对铺设既有线上的可动心轨道岔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大包铁路客贷混跑线路重载运输条件下的道岔设备病害表现形式,对主要病害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可动心轨道岔和固定辙叉道岔进行动态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合当前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提出道岔设备整改对策和大包铁路道岔结构设置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发展需要,许多既有线都进行了提速改造施工,道岔改造是轨道提速改造的关键。更换提速道岔和大型组合道岔为铁路再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奠定了基础,因此得到普遍应用。大型组合道岔换铺施工难点关键在于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插入的过程控制、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的辙叉过渡、旧的菱形辙叉与新的导轨过渡连接及菱形辙叉外侧导轨与既有旧辙又过渡连接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高锰钢辙叉与普通钢轨连接采用胶接的方法,实现道岔无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