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20年1月4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组织召开"智能高铁战略研究(2035)"项目结题评审会,由张建云、聂建国等15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汇报,经过充分研讨质询,一致同意项目结题。院士专家组认为:项目围绕着国家高速铁路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智能高铁体系架构,提出了智能高铁技术平台和关键技术,制定了智能高铁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规划了智能高铁发展路线图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29日,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组织14位院士专家在北京听取并审议重大研究咨询项目中期执行情况。其中,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集团公司")承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何华武院士,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同军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智能高铁战略研究(2035)》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铁科院集团公司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总结中国智能高速铁路(简称:高铁)顶层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智能高铁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要求,提出智能高铁2.0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在“体系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跨行业综合、预测性分析”4个方面的代际特征,从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等维度构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规划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重点攻关任务和实施路径,可为“十四五”时期智能高铁2.0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月14日,"中国标准2035"项目结题会暨"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项目组组长赵宪庚院士主持会议。田世宏指出,"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铁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全面启动智能高铁建设。智能高铁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工程,需做好顶层设计以确定建设和发展的实施路径。在分析国内外智能系统体系框架的设计方法和研究思路基础上,结合我国智能高铁的内涵及特征,对智能高铁体系框架进行研究,提出服务框架、功能框架、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并对智能高铁大脑的内涵和系统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14,(6):115-115
根据俄交通部制定的新版2030年前交通发展战略,2030年前俄快铁和高铁项目共需8.9万亿卢布(约合2700亿美元)资金,较俄铁公司此前提交的快铁和高铁发展总体规划中拟定的1.8万亿卢布(约合546亿美元)造价大幅增加。根据该战略,高铁项目将按国家一私人合作伙伴关系的形式实施,快速铁路项目则由预算拨款。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27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南车株所)"高压高功率密度IGBT芯片及其模块研究开发"项目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鉴定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李立浧,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肖向锋,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湖南大学等单位(高校)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的系统目标;构建高铁系统与信息系统双螺旋融合促进模型,分析智能高铁系统管理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建立包含技术、数据、标准等维度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三维支撑技术体系,研究智能高铁系统底层支撑技术内容及技术体系内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系统管理在推进高铁系统横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无缝衔接、纵向管理界面全要素协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铁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监测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基础,有助于预防高铁周边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目前京沪高铁委托管理模式为依据,调研了京沪高铁周边安全隐患管理现状,研究了其安全隐患监控措施和整治办法,形成了闭环管理系统,在内外协调时采用“双段长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遥感变换检测技术和北斗智能巡检终端的智能安全隐患监控流程。周边环境隐患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天地一体化高铁安全隐患防控体系,解决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站段之间安全隐患信息不能相互共享、相互参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是推动我国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展示中国高速铁路综合水平的重要机遇。为了满足冬奥会期间高质量、高水平的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研究"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文章介绍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设计项目的总体架构,分析面向冬奥会的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智能票务、智能站车旅客服务、复兴号奥运智能动车组、运营安全保障、隧道与地下车站智能分析和控制等关键技术,提练了面向智能出行、运营安全、人文冬奥等方面的创新点,对于提升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水平和彰显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全球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现状、信息化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智能高铁的内涵,给出智能高铁的4个组成部分,即智能高铁大脑平台、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高铁蓝图设计,提出六维关联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智能高铁战略规划,明确了中国智能高铁在2018—2035年在创新示范、加速突破、全面提升3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纯  张忠良 《铁道勘察》2020,(1):95-102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孪生铁路是以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为核心的智能高铁技术应用数字环境,也是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数据基础。传统的设计方式中各专业内和专业间数据相对离散、逻辑关联性不高、成果不易维护且信息存在大量冗余,无法满足铁路智能化应用的要求。以京张客运专线BIM项目为载体,研究能够集中管理各专业设计资源、定制各专业设计参数交互流程、构建专业间数据层面逻辑关联、具有统一数据框架的协同设计体系。该体系强化了各专业间的联系,提升了设计质量,为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数据结构组织有序、易于维护、动态可感知的数字孪生工程,同时也为勘察设计企业拓展工程全生命周期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是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托京张高铁重点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工程,研究并整理了该桥建设期所采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将贯穿建设期、联调联试期、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测系统与智能检修车装备结合形成了智能运营维护体系。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建设中获得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可复制和推广,为后续智慧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7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评估,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持召开,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钱清泉院士等8名国内轨道交通和铁路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观看了信息平台演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资料齐全,应用效果好,符合评估要求,同意通过评估。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31日-8月1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课题检查会议在北京召开。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副市长黄卫,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推进智能高铁重大科研攻关"是铁路总公司近年来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正力争攻克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现阶段智能高铁建设与运营的技术手段框架体系,以智能京雄为例阐述铁路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智能高铁建设的智能化手段已经多样,通过BIM、CIM、GIS等技术融合使用,可在站房设计、线路测绘、桥梁建造、隧道施工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2)智能高铁运营维护的智能化手段丰富,目前在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动车组检测、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3)智能高铁涵盖了高铁建设、运营到服务的方方面面,将在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感、推动信息开放共享;(4)本研究结论可为智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智能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维护需求,更好地与智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架构相协调,文章分析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的智能化、一体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智能高速铁路1.0技术体系架构》中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中与信号系统相关的内容,对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智能化、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体系架构标准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信号系统一体化方案更好地与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需求,研究总体架构构建、关键技术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技术发展路线。结合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和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在防止自然灾害、周界侵限及线路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高铁外部环境智能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突破高铁自然灾害预警及报警信息的自动处置技术,提升高铁风、雨、雪等灾害报警的处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利用高分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周期性地监测高铁沿线周边环境安全状况;利用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及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通过多源信息输入,加强复合技防技术支持,构建人机智能交互,建立基于动车运行及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监测的"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一体化高铁智能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建京雄城际铁路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干线,是构建新时代我国高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精益管理新模式的标志性工程。以新建京雄城际铁路7标段1#钢筋加工场为背景,从智能化钢筋加工场方案设计与建造、钢筋参数化BIM图例创建、智能化生产技术及钢筋下料补偿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形成完整的现代高速铁路钢筋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利于提升我国钢筋工程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铁综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京张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将直接服务于2022年冬季奥运会,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根据该线的功能定位特点,结合项目沿线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及各方要求,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不同的技术标准,京张高铁全线涵盖了我国目前铁路客运时速120~350 km的全系列标准;在高铁客站建设,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通信信号等四电工程都有多项创新设计,全面贯彻绿色、环保、文保发展理念,首次提出铁路文化设计的概念,全力打造"智能京张精品工程"。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京张高铁的设计特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