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铁路机务部门对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的定向实时跟踪、全程记录存储和数据综合分析等需求,全面介绍采用总线通信、数据快速安全存储、数据融合分析等技术研制的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设计与实现方案,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原理设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实现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的列车运行操控模式下的列车能耗存在的差异,得出节能坡设计较好的线路,对社会的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动车组列车大面积开行,高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动车组司机作为动车组列车的直接操控者,是高铁作业安全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线岗位,加强动车组司机管理、规范其操控行为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还没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国外高速铁路也无相应的分析手段。现通过分析动车组已有车载设备记录信息项点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司机操控要求,借鉴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以下简称LKJ)运行记录数据分析管理模式,提出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研制方案,为规范动车组司机操控行为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介绍采用GSM-R的机车同步操控车载通信设备(以下简称OCU设备)的可靠性建模和可靠性预计,分析样品的可靠性预计数据,并对设计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重载铁路已成为国际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智能操控辅助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辅助操控曲线设计将极大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在综合研究智能操控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朔黄铁路特点,设计出适用于该线路条件下的辅助驾驶系统,除满足准时、节能要求外,还具有实时语音提示、界面显示辅助指导线路运行工况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的定向实时跟踪、全程记录存储、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设计,以及退勤检索分析、日勤全面分析、专题深入分析、管理人员抽查分析和实时重点分析的现场运用情况,并结合应用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重载组合列车分布式动力机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是为解决长大重载组合列车的开行而设计的主要控制系统.分布式动力机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通过建立无线列车骨干网实现各重联机车的无线通信,从而传递机车控制指令和反馈机车工况,并通过各级网络的配合和机车之间的协同满足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的要求.分布式动力机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成功研制和批量应用为重载货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机车同步操控技术的发展,分析神朔铁路机车同步操控技术的选择及LTE建设时机,提出神朔铁路LTE网络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HXD3机车制动机及其操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由操控设备引起的列车管异常自动减压的原因.采用基于时间戳的迭代算法实时更新闸位判定基准值,解决了由环境影响导致操控定位器输出产生误差而引起的异常制动问题,对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列控系统仿真测试的效率和质量,以仿真测试过程中的测试自动执行为着眼点,对真实车载ATP进行接口适配与远程操控适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设计并实现了车载ATP自动化操控系统。在实验室中借助Robot Framework自动化测试框架,基于真实车载ATP与真实线路数据对车载ATP自动化操控系统进行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列控仿真自动测试的需求,可以取代仿真测试中的部分人工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  相似文献   

11.
铁道车辆液压锚定机械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道车辆在港口、厂矿等装卸时需要固定的要求,研制出铁道车辆液压锚定机械手。机械手最大锚定力为450 kN,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备最高点不高出轨面。机械手采用液压驱动,由升降臂、伸缩臂和末端手爪组成。升降臂采用双杆结构的四连杆机构,并对伸缩缸、支撑杆等关键部件进行强度校核。液压系统采用节能设计,并利用液压锁实现机械手的位置锁定。采用程序互锁和行程时间联合冗余控制,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现场使用表明,机械手在1.5 m水平距离内可实现车辆空间位置自动寻找、自动摘挂车钩、定位和位置锁定,达到设计目标,可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列车在运行时,对轨道和路基等的承载设施进行全面监测并将获取的信息实时传送给机车操控人员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意义。以此为背景,本文建立一种多网关移动条件下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描述网络的结构、定义传感数据生成的服务等级划分规则和数据的传输流程。提出一种在网关运动条件下基于相对位置信息的网络功率控制方法并进行相应的通信协议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选择合理的底层通信协议的条件下,该网络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传输,并满足节能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喷凝土为新奥法重要支撑组件之一,传统喷凝土施工多采用干式喷凝土工法。干式喷凝土施工时会造成大量的粉尘,影响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施工人员健康,且喷浆机吐出量小,施工速度慢。湿式喷凝土施工时无粉尘弥漫的状况,加上配合机械臂,不但节省人力,而且吐出量大,大幅改善喷凝土施工速率。本文就湿式喷凝土工法施工中速凝剂的应用情形进行探讨,认为采用湿式喷凝土工法时,应努力推广采用水泥系速凝剂及粉状速凝剂送料机。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purposes: By contrast of concept, process, and examples of the partial coefficient design method and th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reliability index, this paper has revealed the ess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design methods, namely for th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reliability index, the concept of probability is directly introduced into design and for the design method of partial coefficient, the probability thought is reflec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design, and has analyzed their common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which will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personnel to reasonably choose desig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Research conclusions: (1) The partial coefficient design method, relatively simple, safe, suitable for conventional design, is a practical design method. (2) Reliable indicator design method, which can give attention to both safety and economy, the design process is complex, suitable for special design, is the ideal design way and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3) For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partial coefficient method can be adopted. (4)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personnel to choose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相似文献   

15.
缪东 《铁道建筑技术》2013,(11):66-68,77
苏州1号线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天平山风景区周边,根据当地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如何满足规划和建设条件,是设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分析该工程设计中的受控因素,从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以求实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研究和深化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占地与规划、工艺设计完善与建筑设计风格融合、景观绿化设计与周边景区协调等重要课题,它的建成已成为国内首座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式车辆段,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升级设计手段,提高设计质量,实现铁路工程数字化交付,文章以铁路隧道附属设施设计为切入点,通过梳理设计流程、研究优化技术,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铁路隧道附属洞室设计方法。配合BIM软件的二次开发,该设计方法能有效打通隧道设计上下游数据,显著提升隧道设计智能化水平。实践证明,基于该方法在Bentley平台下开展附属洞室设计,能同时满足项目BIM交付及现有设计规范下二维图纸交付的需要,提升附属洞室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BIM技术与传统设计的融合,助力铁路行业从BIM辅助设计到BIM正向设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协同设计技术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协同设计技术,提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为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方法:分析协同设计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协同设计的现状,结合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协同设计的方法。 研究结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宜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可分4步,即:(1)利用现有网络及相关资源搭建一个简单的协同设计平台,按照“松散型协同”方式开展设计,摸索适合自身的工作模式;(2)结合各自特点梳理基于文件级协同的需求,建设实用性强、技术性能好、集成性高、应用方便的协同设计平台系统,并开展设计;(3)以主导专业应用软件为基础,制定与其他专业的数据接口标准,并形成集成化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设计规程的集中管理和数据的交流、传递;(4)引入BIM,制订完整的数据标准,在三维设计的环境下开展协同设计,实时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工况下铁路路基边坡极限状态法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铁路路基设计理论正处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轨中,《铁路路基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Q/CR9127—2015)针对路基边坡稳定性,仅提出了持久设计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其分项系数,而对地震设计工况下规范没有给出相应的内容。在考虑地震力的条件下,提出地震设计工况下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公式,引入地震作用效应及其分项系数,通过对地震设计工况下路基边坡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对比分析,得出地震工况下路堤和路堑边坡各自的极限状态法分项系数优化幅度,为相应规范的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路线路设计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设计是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关系全局的总体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铁路线路设计手段从以人工与图板为主,发展到甩掉图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回顾,阐述了线路设计技术的进步、创新与发展方向,从而就铁路线路设计标准的提高和不断发展提出铁路线路设计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研究课题。研究结论:尽快由三维设计环境向多维设计环境发展,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向人工智能设计发展,建成数字铁路远线专家系统,是铁路选线设计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必将大大提高铁路选线设计的生产效率,缩短工程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