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我国高速繁忙干线应发展可动心轨道岔,而轧制特种断面钢轨做可动心轨的翼轨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列车-可动心轨式道岔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可动心轨式道岔结构的主要特点,建立了列车-可动心轨道岔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用于分析不同车型的列车,速度,轴重等因素对我国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可动心轨高速道岔代替原有的提速道岔,消除了固定辙叉上存在的"有害空间",提高了列车过岔速度.文章介绍可动心轨道岔换铺施工技术,在指导现场实践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所得的结论希望对铺设既有线上的可动心轨道岔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广泛使用的200km/h系列可动心轨道岔采用新型模锻翼轨,主要介绍该模锻翼轨的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道岔在沪宁线试铺的测试结果和上道使用情况,在肯定可动心轨道岔在使用中的优越性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其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还就道岔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重载可动心轨道岔,其独特的可动心轨、长翼轨及接头铁的设计使可动心轨辙叉关键部件工作应力大幅度降低,道岔整件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60kg/m钢轨9号可动心轨道岔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用60 kg/m钢轨9号可动心轨道岔的研究与设计及厂内试铺、试验。该道岔为国内首次采用,可较好地满足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董光 《铁道建筑》2006,(9):76-78
建立了道岔区轨道结构空间双层弹性叠合交叉梁系力学模型,并着重以60 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为例,对道岔转换力计算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9.
广深准高速铁路60kg/m12号可动心轨道岔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广深准高速铁路60kg/m12号可动心轨道岔使用状态的调查,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动心轨辙叉翼轨断面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可动心轨辙叉翼轨断面薄弱这一问题 ,介绍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对翼轨断面进行优化 ,并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翼轨断面 ,实现了翼轨与线路钢轨等强。该断面翼轨已应用在提速和高速的可动心轨道岔中。  相似文献   

11.
陈照明  刘耀 《铁道建筑》1997,(9):10-13,35
道岔预铺移设法中使用气袋技术,在我国尚属首次。该技术可明显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文章以换铺60kg/m钢轨12号混凝土枕可动心轨道岔为例,介绍使用气袋时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铁在中、高速铁路上采用可动心轨道岔,由于消灭了“有害空间”,心轨处结构固有不平顺降低,利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可动心轨道岔同样具有行车平稳以及减振降噪的优点。介绍广州地铁直线电机系统用的9号可动心轨道岔线型选择及平面形式、可动心轨辙叉及其他主要结构。经道岔动力仿真计算,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对75kg/m可动心轨道岔进行了病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最后对工电联整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以来,全路陆续铺设了1800余组提速可动心道岔。由于存在心轨4mm失效的隐患,铁道部运输局下发了(基信号电[2004]880号)电报,《关于开展对提速可动心4mm不锁闭失效道岔进行工电联合专项整治月活动的通知》,全路从2004年5月20日~6月20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提速可动心道岔整治活动。乌鲁木齐铁路局在整治过程中发现,心轨与心轨接头铁的旷动是造成4mm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列车与可动心轨道岔的耦合振动及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考虑道岔各部件受力特点及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列车与可动心轨道岔系统的向与横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编制了仿真程序,用于分析尖轨及心轨的振动、轮载的分配规律、列车的蛇行运动与运行安全性,钢轨的动应力等。仿真结果与动测试验及国外研究成果有较好的吻合性,可用于指导道岔结构设计与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16.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贫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对60kg/m轨12号可动心轨道岔设计的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悦斌 《铁道建筑》1993,(11):20-21
就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道岔的原设计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需求,通过对传统单肢弹性可弯结构心轨的理论分析,结合小号码可动心轨道岔的结构特点,采用新型可动心轨形式——枢轴式的可动心轨辙叉。该辙叉采用心轨插入组件,并人为设定枢轴使之作为旋转中心,实现心轨可动从而消除有害空间的目的,并通过枢轴与垫板轴孔的配合,对心轨插入组件进行限位。这种新型可动心轨形式有效减小了心轨转换所需要的纵向长度,避免了过大的心轨扳动力以及因后端不足位移产生的道岔几何形位病害。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道岔如何适应繁忙干线提速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建议轧制钢轨组合型可动心轨辙叉专用的特种断面翼轨,在提速及货运繁忙干线发展可动心轨辙叉。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华 《铁道建筑》2012,(8):117-120
随着重载铁路运量的增大,道岔区可动心轨辙叉养护维修工作量增大、使用寿命缩短。为了适应重载铁路运输的需求,将原18号可动心轨道岔更换为拼装式固定型辙叉,辙叉采用全贝氏体钢轨加工,现场改造方案中道岔的转辙器和导曲线部分不作改动,道岔扣件系统不作改动,改造过程中护轨垫板、胶垫、弹条等能够利用的部件尽量使用,只将可动心轨辙叉更换为固定型辙叉,试铺8个多月,通过总重达到3.01亿t,说明该改造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