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铁路10kV电力系统RAMS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在工程建设中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对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指标,因而在高速铁路供电方案设计时,难以掌握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方案的经济性之间的合理平衡。为了掌握各种铁路电力供电方案的可靠性指标,提出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进行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定量评估,即RAMS指标定量评估,为今后工程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为评估RAMS指标,针对高速铁路10kV配电网,建立了基于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研究了高速铁路10kV配电网的各种供电方案的RAMS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外部电源可靠的前提下,双贯通、单贯通加接触网备用的各种供电方式的供电可用率均在99.99%以上,电缆双贯通、负荷环网开关接人为最佳供电方案,供电可用率可达99.997%;单贯通的各种供电方式可用率低于99.99%,因此,双贯通供电方式是改善RAMS指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市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地铁设计规范、原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设计规范等不能完全适应市域铁路的设计需要。为便于指导市域铁路电力设计,结合市域铁路负荷分布特点、负荷性质,分析了市域铁路电力分散就地供电、集中供电,以及组合供电方式的优缺点,并针对集中供电方案中的贯通线和环网供电模式进行了定量可靠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市域铁路电力各种供电方案的适用场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强 《中国铁路》2023,(2):40-4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持续发展,对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同场并站区段(简称高普同场并站区段)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日益提升,但因牵引供电方案受多因素影响,难以获得最佳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普同场并站区段牵引供电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建设投资、工程实施、路网规划、运营收益、供电可靠性、运营维护6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典型工程案例,通过建模比较权重向量和特征值,实现全生命周期内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以确定最佳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4.
行车准点率与RAMS可靠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服务表现指标与系统保证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的联系切入,采用由上而下分解法和由下而上验证法,论述表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宏观指标(行车准点率)与反映机电系统设备性能的微观指标(可靠性)之间的联系。以屏蔽门为例,定性并定量地论证行车准点率与可靠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行车准点率与RAMS可靠性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探索基于RAMS建立运营服务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运行与铁路系统安全性密切相关。安全性评估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我国在高铁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方面还只在定性阶段,缺乏定量评估指标和相应分析方法。本文在探讨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将EN50126标准与铁路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相结合,分析提出了能反映系统各类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等级的定量安全性评估指标和安全性评估方法,为提高高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基于事件树分析法(ETA)和改进的概率风险评估方法(LEC)相结合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对铁路供电段典型算例进行安全性定量评估分析,分别得到了各类供电设备的危险度指标和由其引发的系统安全风险等级,以及应采取的风险控制对策。说明本文提出的安全性量化指标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铁路电力供电系统RAMS评估中计及天气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建立一种多态天气模型对系统元件可靠性参数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参数对铁路供电系统进行RAMS评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戚广枫 《中国铁路》2012,(11):18-21
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牵引供电安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全面分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加强电气化施工、运营维护工艺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应用RAMS理论优化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提高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炳 《电气化铁道》2006,(Z1):293-295
本文通过铁路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分析,提出了高速铁路电力子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及有关提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汪秋宾 《电气化铁道》2006,(Z1):178-181,184
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系统方案,建立了牵引变电所可靠性系统模型形式,提出了协调各子系统可用性参数、故障分析及修正措施,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活动和安全性保证措施,采用RAMS法完成系统工程方案设计,从而达到牵引变电所可靠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合肥铁路枢纽牵引供电方式,结合合福高速铁路工程、合肥枢纽南环线工程供电方案及运营要求,提出动车运用所开闭所进线电源优化方案;结合电源线路径路设计情况和供电线路路径及敷设方式,提出合福铁路安徽段合肥西开闭所进线优化方式。工程实施后,动车运用所供电可靠性增强,运营检修灵活性、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Railway RAMs即铁路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是铁路系统长期运行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特性。通过分析RAMS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一种通过以Checklists或图形工具发掘RAMS影响因素的方法,并在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开展一系列预防及监控措施,实现对RAMS影响因素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铁路行业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更好地实现铁路运营的安全和效益,有必要引入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安全性(Safety),即RAMS管理模式。RAMS管理可为各行业提供安全保障,提高其运行效率,该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将RAMS理论引入到铁路运营安全领域,对RAMS的特性、计算方法、活动周期、指标要求进行阐述分析,指出RAMS管理模式对我国铁路运营安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RAMS)控制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设备选型和冗余方案选择,使综合监控系统的RAMS指标满足运营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定量的RAMS数据是产品可靠性设计、维修策略制定和备件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和论证产品RAMS指标是否达成的重要参考。在实践的基础上,以通过定时截尾方式获取定量的RAMS数据来评估电磁接触器RAMS参数为例,探讨如何收集电气产品运用过程中的现场数据,应用现场数据分析和评估产品的定量RAMS结果,并利用这些结果评价已设计产品、指导设计改进同类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铁路并线分为了3种不同的类型,以CTCS-3级列控高速铁路并线为例分析了铁路并线区域的业务量需求。引入GRRU(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对不同并线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网络规划方案,从频率规划难度、干扰情况、切换、可靠性和建设成本等方面对方案做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既能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可靠又能节省投资成本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以供电管理信息系统、6C数据中心、SCADA系统为支撑,按照国铁集团-铁路局-供电段三级管理架构进行设计和建设的供电设备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框架的PHM系统涵盖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PHM技术方案,在多时空尺度上实现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指标评估,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的可视化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及优化维修决策.本文阐述了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方案的基本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并对该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重要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RAMS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深入研究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通过对牵引供电外部电力系统、牵引变电站及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计算,完成了对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开通里程迅猛增加,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大提高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但同时也对新运营形势下的牵引供电设施维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作为快捷舒适、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解决客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运输动力。电力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系统组成和供电原则,重点介绍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供电电源的选择及应急电源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速铁路供电电源和应急电源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供电方案的优缺点,供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