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重点介绍国内外不同行业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特点;阐述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常用配合比设计方法特点以及原材料特性和配合比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制备要点;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欧洲、英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中工作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不同。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道岔区结构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分析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功能定位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特殊要求,重点介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的应用历程和现状。工程实践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高速铁路中的规模应用较好地完善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体系,推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高速道岔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通过Cogifer(科吉富)高速道岔在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总结出科吉富道岔结构及其道岔转辙、外锁闭和密贴检查等装置的技术特点及其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洲 《中国铁路》2005,(8):41-41
西班牙新建了一条从马德里途经巴塞罗那至法国边境的高速铁路,该线将伊比里亚半岛与欧洲高速铁路网连接起来,里程约790 km.为满足高速行车的要求,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高速道岔.这条新线大约配有290组道岔,每隔25~30 km设置交叉渡线,所安装的道岔均可保证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20 km/h.对高速道岔进行详细设计的依据是欧洲标准,以及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的10年运营经验.GIF(西班牙铁路基础设施管理机构)为道岔制定了一整套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4.
以道岔、扣件、混凝土轨枕为例,从铁路轨道产品技术标准项目和主要规定内容2个方面,对比分析我国铁路产品技术标准与欧洲标准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铁路轨道产品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并希望铁道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铁路企业标准各相关方密切合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铁路轨道产品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介绍我国普速铁路用钢轨标准的主要内容,叙述铁道行业标准的修订背景和修订内容,对标准中钢轨的断面尺寸精度和平直度、长度和重量、钢牌号及化学成分、拉伸和硬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表面质量和试验方法等的修订情况予以详细说明。通过对比分析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标准中各指标的差异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道岔区无砟轨道服役状态是影响列车安全及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道岔区无砟轨道在设计年限内安全服役,在调研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区无砟轨道伤损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高速铁路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特征,分类研究了道岔区无砟轨道伤损形式及伤损特点,分析了不同伤损的形成原因,为高速铁路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创新提供参考,也为道岔区无砟轨道伤损快速修复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维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的技术特点和维护方式,通过对主要参数的分析,提出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对高速道岔转换设备的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实现道岔转换设备状态修。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国  顾培雄 《中国铁路》2007,(8):21-24,28
国外高速铁路设计理念以安全性为第一要求,以提高旅行舒适度为首要设计指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运专线道岔建设和运营实践,提出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方案,对250km/h和350km/h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特点、道岔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平面线性、通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客运专线道岔结构中转辙器、辙叉、道岔区轨下基础、扣件系统、转换和锁闭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要求,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道岔设计,推进道岔的升级和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欧洲钢轨标准和我国高速铁路用钢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2017年发布的EN13674-1:2011《铁路应用轨道钢轨第1部分:46 kg/m及以上T型钢轨》第1号修改单内容,从非金属夹杂物评级、热处理钢轨硬度检验和平直度检验3个方面,分析欧洲标准与我国TB/T 3276—2011/XG1—2017《高速铁路用钢轨》的差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钢轨检验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我国高速铁路道岔设备技术状态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改善道岔设备状态的措施,提出提高道岔设备技术状态的建议,对高速铁路道岔设计、铺设和维修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无缝道岔基础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理论计算,仍在采用提速道岔或秦沈线道岔的基础参数,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通过高速铁路现场实测以及室内测试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扣件纵向阻力、普通钢轨接头摩阻力、道床纵向阻力、转辙器尖轨跟端间隔铁以及限位器滑移阻力等5个重要的基础参数,并与提速道岔和秦沈线道岔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完善了高速铁路无缝道岔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为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智能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维护需求,更好地与智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架构相协调,文章分析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的智能化、一体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智能高速铁路1.0技术体系架构》中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中与信号系统相关的内容,对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智能化、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体系架构标准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信号系统一体化方案更好地与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UIC国际铁路标准《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是UIC国际铁路系列标准《高速铁路实施》的一项标准。该标准对高速铁路运营和维护计划、详细设计等两个子阶段进行规定。旨在介绍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技术特点,以及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经验在标准中的体现,为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铁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速铁路道岔融雪装置的特点,阐述了高速铁路道岔电加热融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详细探讨了电加热元件在道岔融雪系统的关键作用,加热元件在设计中如何提高加热效率和速率,如何提高辐射效率等,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以适应严寒地区铁路道岔融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我国高速道岔在设计、制造、运输、铺设和维护等方面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平面线型、转辙器结构、辙叉结构、扣件系统、岔区轨下基础结、转换设备等关键结构技术。通过高速铁路实车试验和实际运营,对高速道岔技术体系进行论证。历经理论研究、系统设计、结构比选、标准制定、厂内试制、组装验收、现场试铺、动态测试、批量生产、运营考核、养护与维修等阶段,已形成符合我国国情、路情的高速道岔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综合桥上无缝线路和无缝道岔的技术特点,桥上铺设无缝道岔对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速铁路咽喉区和渡线道岔区特点,确定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对桥梁结构变形及梁缝位置的要求,提出道岔区桥梁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典型道岔区桥梁布置以及结构形式。高速铁路道岔区桥梁设计以道岔与桥梁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轨道作用力的影响,通过车-岔-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确保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IRS60680《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是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标准中的第一项,该标准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关键设计标准和设备配置进行规定,目的在于推广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装备。通过解读高速铁路设计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定位以及主要内容结构,分析标准编制中我国高速铁路科学理念与先进技术的体现,从3个不同层面阐述高速铁路设计标准对中国高速铁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路基压实标准及动车组检修修程标准等先进内容的吸收。解析表明,高速铁路设计国际标准的编制在体现UIC标准国际通用性的同时,将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合理上升为国际标准,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道岔及区间渡线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外高速铁路研究、设计、运营的科学实践,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研究及既有线提速改造的经验,从理论与设计上,就高速铁路大号码道岔和区间渡线平面参数的选择及理论根据进行了分析,并参考国外发展趋势,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及区间渡线设计及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京沪高铁是我国目前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大量采用了新型的42号道岔。通过一段时间对这类道岔的检修、维护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 42号道岔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及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体系建立的方法和特点,分析了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适用范围窄、控制测量网形恢复难、卫星定位测量指标不合理、控制网复测判定标准不完善、复测成果采用原则不明确以及前后矛盾等问题,简述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多项技术创新,提出了技术标准优化意见以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体系应持续建设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