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介绍了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及2010年广州地铁两起人为纵火事件,对比分析了两起地铁列车火灾的抢险决策、抢险组织、火灾后果及经验教训.从抢险原则、抢险程序和抢险措施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地铁列车火灾的抢险救援机制.地铁系统内部必须建立有效的列车火灾抢险机制,必须建立起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方式,完善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快速准确响应地铁列车火灾事件的抢险措施,以有效降低地铁列车火灾事件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分析地铁火灾的特点,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并介绍了地铁车站火灾事故安全疏散的原则及救援办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南京地铁1号线的火灾预防措施以及火灾救援体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火灾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国内外地铁建设、运营中火灾事故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地铁建设、运营的具体特点,对已出现的险性事故进行深刻剖析并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对地铁建设、运营中火灾事故预防、救援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着重对西安地铁建设及运营中火灾预防的各项措施、技术进行详细探讨、研究,以期营造西安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环境,减少或彻底消...  相似文献   

5.
地铁火灾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历次地铁火灾的发生日期与地点、起因及伤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地铁火灾起因的人为因素和系统故障因素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期地铁火灾的起因类型和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铁火灾的几大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地铁火灾防治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结合伦敦地铁大爆炸事件,分析了国外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指出目前地铁安全运营在安检系统、结构设计、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地铁应对突发事件可以从灾前预防和灾后救援两方面入手。提出了完善结构设计(如增设救援专用通道、增设地铁与临近建筑的联络通道等),以及建立高效的调度系统等预防措施,并给出了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地铁火灾的能量释放事故模型,该模型把地铁系统中存在的能量和危险物质视为火灾的危险源,而能量与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将可能导致地铁火灾的发生。在基于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在地铁火灾的孕育期通过控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来防止火灾的发生,在发生期通过加强对系统设施和人员的防护来降低火灾的伤害与损失,即“屏蔽-防护”的地铁火灾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北京地铁某典型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烟气发展和蔓延的动态过程,探讨了反映流动与发展特性的温度场、速度场、能见度等分布规律,进而为制定防排烟方案及疏散方案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地铁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送排风系统可及时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并且保证楼梯口向下的风速,阻止烟气向人员逃生路线扩散,有利于乘客逃生和火灾救援,烟气并未向另一车站蔓延,该车站如果发生火灾不会影响到另一站台的运营,说明车站的烟控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北京地铁某典型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烟气发展和蔓延的动态过程,探讨了反映流动与发展特性的温度场、速度场、能见度等分布规律,进而为制定防排烟方案及疏散方案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地铁换乘站内发生火灾时,送排风系统可及时有效控制烟气的扩散,并且保证楼梯口向下的风速,阻止烟气向人员逃生路线扩散,有利于乘客逃生和火灾救援,烟气并未向另一车站蔓延,该车站如果发生火灾不会影响到另一站台的运营,说明车站的烟控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地铁火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世界各国的地铁火灾进行分析,阐述了地铁火灾产生的原因和危险性,介绍了地铁设计中的通风空调系统,探讨了火灾研究的手段,并通过实例进行模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海拔特长隧道定点防灾救援设计中不同火灾场景下救援横通道数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依托关角隧道对高海拔条件下火灾发展及人员疏散过程进行研究。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关角隧道救援站进行高海拔条件下的火灾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改变火源热释放速率以及救援横通道数量,得到不同火灾场景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人员疏散软件EXODUS对不同场景下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必需的人员疏散时间,通过与可用疏散时间的比较,最终确定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定点救援站合理的救援横通道数量为8~9座。  相似文献   

12.
铁路长大隧道消防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武广高速铁路浏阳河隧道、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崤山隧道两个工程的消防设计为案例,探讨解决铁路长大隧道消防设计的关键技术。铁路长大隧道火灾具有不确定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容易复燃、温度上升快且烟雾大、救援设备和人员难以接近、间接损失大等特点,通过分析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及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机理及组成,提出了铁路长大隧道防灾救援站、设备洞室分别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及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并对《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行规范中规定"隧道与隧道紧密相连、隧道洞口间距不超过400 m的相邻隧道统称为隧道群",根据该规定,需设置较多数量的紧急救援站和配套工程,工程投资巨大。开创性地从火灾情况下烟气蔓延时温度、可视度方面着手,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方法,研究铁路隧道群划分标准及其救援站设置原则。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群中隧道口间距大于250 m时发生火灾,相邻隧道基本互不影响;(2)当隧道洞口间距小于250 m时,可以将相邻的隧道理解为隧道群;(3)隧道洞口间设置了车站的相邻隧道可不受洞口间距控制是否作为隧道群设计,可在相邻的隧道设置射流风机,控制烟雾向隧道内扩散;(4)隧道群中的紧急救援站应尽可能布置在明线上,救援站长度应依据任意车厢着火,且列车均在明线停车考虑。  相似文献   

14.
长大铁路隧道防灾救援信号防护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大铁路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的运营组织和救援疏散原则,针对不同隧道的救援设施配置、救援疏散模式及救援预案,结合不同线路信号系统的技术标准,分析信号系统对相关列车可采取的安全防护方案,达到有效防止灾害范围扩大及对疏散旅客造成二次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现有隧道防火及救难策略的基础上,研究长大隧道的火灾特点,分析了长大公路隧道中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隧道中安全设施水平及安全设施运作模式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评价意义的指标体系,包括隧道火灾安全系统、运输与管理政策、隧道技术条件、应急救援水平以与社会救援能力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利用证据理论处理糊模信息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的长大公路隧道风险的评估模型,并举例说明其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和预防铁路隧道火灾事故,方便火灾消防及救援,通过分析现行铁路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对山区铁路隧道及紧急救援站点设置水消防系统进行探讨,并以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为重点,从设计参数、消防水源选取、工艺流程、消防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推荐的设计参数与系统标准,以期为铁路隧道消防高压细水雾设计标准的完善与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铁路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旅游铁路的快速发展。文章研究将视频监控、蓝牙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旅游铁路消防安全管理;结合都江堰—四姑娘山旅游铁路(都四线)示范工程,建设了消防系统智能运营维护平台平台,重点实现人员自动检测、定位和跟踪,消防设备设施状态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灾情现场火灾参数动态监测与预警,能够极大地增强旅游铁路消防系统运营维护能力,并在火灾发生时提供准确可靠救援指挥参考信息,为旅游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长大山岭隧道和水下隧道防灾救援用电设施容量、分布特点、负荷等级,提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方案,包括防灾电源接引、供电方案、防灾应急照明、消防报警联动控制以及隧道特定环境下满足防火要求的主要电气设备材料选型。力求对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技术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市域快轨中逐渐增多的超长隧道区间,即同一防火单元内存在多列车追踪又不能设置中间风井的区间,既有的设计规范及应用案例在防灾救援模式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总结超长隧道区间防灾救援技术特征及现状基础上,从最大限度确保车辆及人员安全,提高超长隧道区间救援效率,降低对线路运营的影响方面,首次提出采用独立疏散通道+救援站的救援思路。相较于常规救援模式,该方案下事故区间待救援列车及乘客数均减半,而工程投资仅增加20%~30%,性价比较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