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从轨道交通出行行为的角度,考虑了出行者的出行目的、时间、费用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因素,针对"上班上学"、"娱乐休闲"两种出行目的,以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依托,分别使用时间参数服从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Mixed Logit模型估计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间价值。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模型优于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其中,"上班上学"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价值为10.39元/h,"娱乐休闲"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价值为8.3元/h。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间价值,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对出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出行者选择行为的预测准确度,分别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预测的NL模型(Nested Logit model)及ML模型(Mixed Logit model),并综合考虑交通信息、出行选择习惯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客流转移的影响,从拟合优度比和信息准则2个方面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ML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客流向城市轨道交通转移行为,在自变量相同的情况下,ML模型比NL模型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ML模型能够反映出个体选择喜好的随机特性;交通信息、交通环境及居民出行选择习惯等因素显著影响出行者向城市轨道交通转移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问题,对于合理规划运输通道、整合运输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使用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解释力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入手,将出行者心理潜在主观因素纳入效用函数中,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种潜在和显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涵盖在潜在变量和显性变量共同作用的运输通道出行行为SEM-MNL模型,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解释力,并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潜在变量对出行者选择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2)研究结果显示,加入潜在变量的整合模型检验指标比未考虑潜在变量的传统模型更优,模型的准确率有大幅提升;(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运输通道结构分析与配置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运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公众低碳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公众低碳出行行为决策的理论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收集的量表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和模型均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出行动机、低碳心理意识、个体出行成本、制度技术情境和社会参照规范均对低碳出行行为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低碳出行行为的作用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受访者与调查者之间关于受访问题数量的矛盾,将均匀设计法引入停车换乘SP调查情景设计中,着重分析不同假设换乘情境下PR系统选择意向以及相关出行者的群体特性,利用调查数据分析影响PR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R选择行为意向与出行时耗和出行费用显著相关,高收入群体和通勤出行者的时间价值都较高,说明其对时间可靠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出行者生理特性,依据出行过程中出行者的生理负荷以及5 min恢复时间下行为持续时间,得出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轨道交通间接吸引范围: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道路公交可达的3.11 km的范围.其次根据前景理论,以15 min为参考点,建立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出行者心理过程,对换乘与出行心理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结合重庆市交通现状以及出行生理心理特性,给出引导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换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有路网中是否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网络中地铁线路的投资决策问题。假定路网中的出行者可选择小汽车方式、步行换地铁方式或小汽车换地铁方式出行。将交通系统中交通规划管理者和用户的相互作用描述为离散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中交通规划管理者决定是否新建地铁线路以使得总社会福利最大,下层模型描述网络用户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出行路径,停车(换乘)设施和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设计了基于分枝定界法的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以一个算例说明模型和算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投资方案将明显影响出行者的旅行选择行为和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者的612份出行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由常规道路公交向轨道交通6号线转移的出行者达78%;不论乘客选择常规道路公交还是轨道交通,时间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费用因素对转换轨道交通方式的敏感性并不突出。分析了同一起终点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效用变化的单独影响和联合影响,以寻找客运方式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运营不能完全做到市场化,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职能,并且面临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本文研究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在中长途客运中的竞争问题,分析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时的影响因素,根据旅客时间价值不同细分旅客,构建出行者的广义出行成本。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出行者随机效用,建立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同时引入消费者剩余计算模型来衡量旅客满意度。通过分析交通运营商的成本和收益,构建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北京到上海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竞争作为算例,分析消费者满意度、出行者细分与均衡运营定价策略以及交通方式开行频率的关系,为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不同情况竞争下的最优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网络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全域旅游观念推行的大背景下,高速铁路实现了旅游者出行的高效时空整合。本文基于旅游者行为决策过程和效用函数的原理,构建旅游者出行价值效用函数模型;通过Logit模型得出高速铁路相比较普通铁路、公路的分担率;采用回归预测法测算未来京津冀各区域旅游人次和都市圈内旅游者的高铁出行需求。研究结论:(1)旅游景点资源等级、交通费用、出行距离、旅游地影响力、交通时间是影响旅游者出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构成旅游者交通出行方式价值评判的依据;(2)Logit模型假设出行者对交通方式的选择符合正态分布,综合考虑影响旅游者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整合成一个特征函数变量的线性方程,可得到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相比较其他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已有的京津冀高铁线路分担率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京冿冀都市圈旅游者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3)2009~2016年高速铁路开通以来京津冀各区域旅游者人数和年份高度相关,进一步回归预测表明,至2020年,京津冀区域旅游者高铁出行最高将达到20 913.02万人次,最低为671.09万人次;(4)本研究结论可为区域高铁项目规划及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或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压力,车站综合开发的模式受到重视,复杂车站环境下的出入口合理规划成为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根据Logit模型,以个人为单位分析影响出行者选择不同类型(连通商场与否)出入口的因素.以上海徐家汇地铁车站为案例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行者的出行链和出入口问的相对位置是显著影响因素.基于综合开发与溢价回...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出行生成预测模型使用集计的方法预测交通小区的平均出行次数,并未考虑出行者的个人属性及家庭属性,容易产生集计误差.通过乌鲁木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一个预测居民出行次数的累积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公交服务水平、拥有交通工具状况和职业等因素对居民的出行次数有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家庭年收入较高的群体、家中拥有摩托车或者自行车的群体、学生和公务员等出行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出行方式链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阶段"法预测流程无法准确预测与轨道交通接驳的交通方式及换乘客流.借鉴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模型中利用出行链来解释人的出行行为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出行方式链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使用三层的Nested-Logit模型来模拟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接驳其他交通方式和预测各种方式的客流,建立了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  相似文献   

14.
Nested-Logit模型在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衔接方式的选择不仅与衔接方式的服务水平有关,且与出行者个人属性密切相关,本质上属于一种出行者的选择行为。通过对衔接方式选择的行为数据分析,得出:利用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年龄在20~30岁之间、年收入5万元以下,大部分无私家车(占85%以上),平日以工作目的为主,假日以购物娱乐为主,衔接方式主要为步行,其次为道路公交;总衔接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主要集中在0.19~0.64之间。在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的基础上选择衔接方式的行为,建立了2层的Nested-Logit模型,不仅可用于轨道交通衔接客流的预测,而且可应用于交通政策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减少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对城市轨道交通出行者信息服务评价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出行者角度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服务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路途信息服务、车站内信息服务和列车内信息服务。根据上述分类方法来获取评价指标,同时借助轨道交通出行者满意度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分别得到各指标的满意度值和权重值。基于满意度值和权重值将信息服务指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优化改善次序,以此提高出行者信息服务水平来吸引更多客流,营造一个优良的轨道交通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站点在吸引区域的客流吸引率,不仅取决于轨道交通这种出行方式的供给特性,还取决于该地区出行者的出行需求特性和其他出行方式提供的供给特性。现从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角度出发,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率的计算,建立相应模型,并给出求解步骤以期为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量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成渝高铁沿线区域的SP和RP调查数据,构建以高铁出行方式为上层、客运产品为下层的高铁旅客客运产品选择行为的Nested Logit模型。运用BIOGEME软件对2类高铁出行方式和客运产品上下层参数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收入、费用类型、票价率和舒适度这6种因素对旅客在各客运产品之间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收入、费用类型、出行距离、票价率和旅行时间这5种因素对旅客在2种高铁出行方式上的选择上产生较大影响。λ和命中率等指标的数值分别验证了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高铁运营部门在设计满足旅客差异化出行需求的客运产品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析及定量化揭示高速巴士与普通铁路列车竞争下旅客出行选择行为机理,从购票、到站、中转换乘、出行和离站全过程视角科学地设计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旅客出行活动的RP数据,解析旅客购票与出行特征、交通枢纽集散特征及运输方式服务质量感知水平;以普通铁路与高速巴士作为旅客乘车方式选择肢,设置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特性变量,将高速巴士作为参考方式建立旅客乘车选择模型,研究普通铁路列车与高速巴士竞争下多维影响因素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作用机理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小汽车、网络购票、到站时间、出行距离、舒适性和准时性对普通铁路列车和高速巴士竞争下旅客出行选择行为有较大影响,其中富有弹性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准时性、舒适性和出行距离,弹性值相应为1.86,1.66和1.58。研究成果对于充实完善区域交通选择行为理论、揭示区域交通方式竞争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老年人的公交出行决策行为,设计包含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环境属性及心理潜变量4方面的天津市老年人出行数据调查量表.基于此出行调查数据,构建SEM-BL模型,量化心理潜变量,将其与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环境属性变量共同输入决策过程,探究个人属性、出行属性、环境属性及心理潜变量4种因素对老年人公交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区域交通网络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客运需求结构和市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研究竞争条件下区域客运通道市场均衡状态的预测方法。依据区域交通网络需求特征,构建双层结构博弈模型研究区域客运通道市场内部运行机理。上层是运输方式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层为各类出行者广义纳什博弈,模型包括票价、服务频率以及运输工具定员等决策变量对运输方式成本、收益及出行者效用的影响,同时反映出行者决策对运输方式策略的调整作用。算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求解上层博弈的纳什均衡,并将下层博弈等价为一个变分不等式,用对角化算法得到广义纳什均衡,最后通过迭代得到整个模型的近似均衡。以京沪客运通道为例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京沪间高速铁路运营将使旅客出行总成本降低,尤其对时间价值较高的旅客;模型较好地模拟运输方式与出行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为区域交通规划及设计运输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