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逐步进入网络化建设新阶段的实际,提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跑龙套型换乘枢纽建设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几个重要的换乘枢纽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而分析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对规划、设计、施工及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3月19日上海电 作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配套工程,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虹桥枢纽延伸段推进顺利,力争于2010年世博会前通车试运行。届时,2号线将连接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  相似文献   

3.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与策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汇集了航空、高速铁路、磁浮线、城市轨道和道路等交通方式,是上海城市对外的重要枢纽,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功能,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按照规划方案形成的逻辑过程,系统分析了虹桥枢纽建设的机遇、战略及其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枢纽的设施构成和规划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规划基础工作确定了枢纽主要规划控制要素,即:核心区功能布局、轨道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水系土地使用规划及专业规划.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4月12日宣布,为确保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轨道交通运营,6、8、9、10、11、2号线东延伸、2号线虹桥枢纽段等线路的1000多辆新车将于年内陆续交货、调试、验收。据介绍,由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供货的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车辆采购项目共32列A型列车,车辆总数达192辆。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枢纽是一个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庞大工程,设计采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统。经外业测量及分析提供一套精度可靠、新的坐标转换模型参数—二维平差成果坐标,使各施工单位对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枢纽工程建设有一套精度可靠的测量控制方法,并且实际工程施测的结果满足施工放样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叶辉 《铁道勘察》2006,32(2):65-68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工程虹桥临空园区站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渗漏集中发生的部位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有效地防止连续墙渗漏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共线、多交路运营及换乘车站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有关要求.上海对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前考虑到2010年。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发挥既有网络的综合效益;有序建设中心城轨道交通: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快推进建设市域轨道交通,为郊区重点发展地区提供保证.有计划地建设大型换乘枢纽,逐步锚固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将达到510km,  相似文献   

8.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超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涵盖国家铁路、城市轨道、肱悬浮轨道交通三种方式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系统,与航空机场、长途汽车、公交巴士、出租汽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共同形成了“轨、路、空”综合交通系统,集聚效应大大增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系统与国家铁路网相连,形成多层次、多方向的综合网络,并与城市内部轨道形成网络,换乘便捷,建设用地少,运营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对香港、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的考察、研究,分析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一些开始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要从基本网络规划入手,确定合理的建设步骤,对大的枢纽要综合考虑,合理设计和建设,以确保节省投资、功能好、施工难度小。提醒一些正在筹划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要引以为鉴,重视基本网络规划,并制定合理的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上海西郊临虹桥空港商务区开发的综合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临发达的交通枢纽建设、紧迫的高端商务需求、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郊区的整体崛起等发展机遇,上海西郊临虹桥空港商务区将在联动中心城区、带动青浦、辐射西郊、服务长三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临虹桥空港商务区具有优异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档的房产集群、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基础条件等开发优势;但也存在着地理环境较复杂、对临虹桥空港商务区的特色发展和功能定位要求较高、位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侧等不利因素。预测了需求的不确定性、交通的高流动性、商业发展的高竞争性等开发风险。提出了上海西郊临虹桥空港商务区的发展战略:借建设交通枢纽之机构建信息枢纽,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总部加入;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高端商务人士为目标客户群,努力实现商务截留、商务延伸和商务增值;做到功能定位的差异性和超前性,并吸引高尚消费、带动周边高档商住人群,抢占商务高地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外典型市域快速线概况及我国市域线概况.分析了市域线的主要功能定位和起源.阐述了市域线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以及市域线与一般轨道交通主要技术特征的比较.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9号线等工程实际情况,对市域线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采用国际惯用的色彩引导识别方法,随着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推进,需系统研究网络线路标志色彩方案,确定各条线路标志色,以利增强线路的识别性,为车站环境艺术及导向标志等系统实施提供基础。介绍了国外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标志色的取色规律、上海轨道交通已建成的13条线路的取色规律,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标志色方案的难点及相应的对策。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标志色方案研究的方法及原则,以及网络线路标志色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研究、与既有网络的有序衔接及方案落地运用的程序研究等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初步规划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信息化、参数化和可视化优势,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方案比选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以Infra Works BIM平台为基础,对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基于Infra Works的城市轨道交通地形规划设计、三维场景创建和线路规划设计。研究成果也为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设计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及运营现状进行调研,提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概念,对其特征表现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技术进行详细剖析,从技术集成、科技创新、装备研发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绿色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安全防范工程技防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首要任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工程枝防系统的构成、功能、设计方案成为难点.结合目前国家类、地方类关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工程技防系统方案的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和网络化。随着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研究,探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及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标准。 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轨道交通方式在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方面的异同,借鉴国内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研究结果: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在采用的技术标准方面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标准。 研究结论:为了我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加强行政区内各层次交通规划编制外,同时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相关规划的协调,整合区域内各层次轨道交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的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融资模式、换乘的节点设计、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以及技术进步、装备国产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因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较早而成为国内既有线改造领域的先行者,其既有线改造经历以及经验教训对国内其他城市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此,首先回顾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历程,主要呈现关注重点逐渐从个体向全局过渡、改造内容逐渐多元化和系统化、契合城市与网络发展目标的改造需求持续深化和拓展的发展趋势。其次,总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要点,改造前以系统思维制定改造计划、改造中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改造后积极开展后评估。然后从资金支持有限、内外沟通协调效率要求高、项目管理难度大、技术积累不足等方面剖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难点。最后,展望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既有线改造重点工作:探寻更多的既有线改造资金渠道、开展既有线改造项目施工计划与管理机制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深化既有线网评估工作、攻关未预留条件的地下车站不停运改扩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