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系统面向不同等级线路的养修管理需求,实现了围绕设备状态的工务生产组织管理闭环系统,即"设备检测检查—状态分析和决策—检修方案制定—计划实施—验收和跟踪",建立了维修生产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各类检测监测、维修数据及设备基础数据的整合管理和挖掘分析,诊断设备病害成因、评估线路质量状态、监控设备状态变化,为养护维修提供决策支持,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结合基层工务维修管理的情况,介绍基层工务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的规划、功能和应用效果。基层工务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由病害注销系统、班组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辅助系统3部分组成,可弥补PWMIS系统在车间、工区层面的不足,基本实现基层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浮、城际快轨等实际情况,与国铁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采用适当折减的办法,得出适宜城市轨道交通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的合理方法。提出适宜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工务维修组织定员及维修机具应采用的标准。通过对工务维修组织及定员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应用方法,探索出适宜的设计标准和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务检养修生产组织改革,科学合理界定车间班组职责,确定生产流程,从工务生产的检查、分析、计划、作业、验收几个关键环节的规范及相互制约入手,确保工务现场养修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工务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全面推行工务"检养修"工作模式,提高线路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养修生产有序、设备质量稳步提升,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保障能力。扎实推进普速线桥维修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明确分工,调整布局,优化生产组织;大胆创新,构建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普速线桥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工务线路维修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阐述普速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武汉局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就线路设备检查分析、修程修制、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生产组织调整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从宏观改革进展、试点单位实践的角度对改革成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拟研发的信息系统面向工务固定设施的检测检查、状态分析、生产计划、现场作业、质量评价闭环管理需求,重点解决信息流转处理的智能性和数据分析处理的专业性问题,为推进维修体制改革提供信息化支撑。该系统采用网络信息和移动应用等技术,集成轨道检测、钢轨探伤、添乘检查、现场检查等检测检查数据,以及工务固定设施、大型养路机械等台账信息,建立工务固定设施检测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基于单元管理理念,实现线路和钢轨设备状态综合量化评估,为病害整修及其作业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建立标准化病害问题处理流程,实现病害问题闭环处理监管;提供作业计划的编制、分级审批和实施反馈;通过web GIS等平台综合可视化发布分析评价成果。此外,建立生产管理和办公管理集成交换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相关的客运专线工务养护维修系统主要基于工务设备基本信息的查询及统计,缺乏对工务基础设施深度信息挖掘与诊断,并不能有效指导路局及所管辖各工务生产单位开展日常管理及生产任务;如何对检测数据、维修信息的统一管理及维护以及建立维修知识库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SOA的客运专线工务维修辅助平台主要将身份(角色)认证、作业、设备、人员、知识信息管理等不同业务服务集成;(2)该平台可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轨道、路基等高铁基础设施的损伤;(3)可利用该平台完成现场消息的双向推送;(4)平台提出了面向维修知识的设计理念,可辅助工务维修人员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路线路维修生产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信息处理及优化决策技术,实现对线路状况的监测,病害趋势的预报,工务活动的决策,执行,验收及信息反馈的工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地铁设备检修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以某地铁车辆检修车间高速断路器产品的检修情况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地铁设备检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地铁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种面向地铁设备检修过程的管控系统。通过在检修车间应用管控系统,实现检修过程的智能化管控,提高地铁车辆的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动车检修车间是高速铁路列车维护检修的重要场所,研究中以某动车检修车间为开发对象,鉴于等比例的三维检修车间模型构造复杂,开展了研究对象的简化建模,将其导入到Unity3D中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碰撞检测技术,结合C#脚本语言、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信息管理和读取;使用NGUI插件,对列车检修车间建筑、设备进行虚拟化及数字化设计,建立了虚拟检修车间漫游系统。该漫游系统具有真实感较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使体验者快捷地了解检修车间结构和作业流程,对相关人员培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铁路安全监管大数据利用价值,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和辅助决策智能化,研究提出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大数据应用技术方案。通过对文本挖掘、关联分析、风险量化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安全规律分析、安全状态评价、安全风险预警等安监大数据应用功能。该方案对于铁路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地了解安全形势,提升管理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神华集团货车制动系统的检修水平,对集团车辆检修基地既有制动室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在分析既有制动室存在的问题后,根据铁总最新文件要求和业内发展方向,提出神木北制动室检修工艺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运用智能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神华集团其他车辆检修基地及铁路其他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研发“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根据人工检查业务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整体架构设计。以当前和未来现场设备管理要求为导向,对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化进行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Oracle 12C数据库、C#等工具语言完成基于B/S架构的“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以设备台账数据、检修数据为基础,涉及工务段、车间和工区三级用户,能够有效地简化人工检查数据记录,代替人工完成问题判定、闭环管理和设备质量评定等重复性工作,为不断优化人工检查业务、提升铁路工务管理水平提供必需的工具支撑。文章从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功能实现3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精准把控桥隧设备质量状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式及维修策略,提高桥隧养护作业效率,文章依托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从标准化桥隧病害采集、自动化保养评定和智能化维修验收3方面设计了铁路桥隧养护作业智能终端App。该智能终端App可满足现场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需求,提升了病害智能判识能力,辅助提高了桥隧养护作业智能化水平,为开展桥隧设备状态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尝试用国外成熟的专业交通运输设备检修软件实现动车组检修管理。整个系统按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制度和全面生产管理的理念设计,建立以设备为核心的完整的检修数据模型和检修管控流程,实现动车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动车及大部件的构型、检修履历、修程修制、检修工艺、检修计划、检修执行、质检管理、故障管理等业务环节,为可靠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难度大、人工维修经验局限、智能运维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一种融合车辆、工务、供电、通信、信号与车站设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智能运维平台。从业务需求出发,对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进行设计和阐述,实现实时监测、资产管理、智能运维及智能决策等功能,对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铁路隧道安全运营,在分析国内外车辆技术、作业平台技术和检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车辆技术、作业平台技术、检测技术和作业模式4方面,提出隧道病害维修保养技术方案设计思路,设计一套整合隧道病害维修保养相关技术装备及检测模式方案。该方案采用内燃电传动及蓄电池电传动集成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搭载三作业平台,配备探地雷达系统、手持雷达、音频检测系统和高速成像系统,采用智能巡检、机械复检和人工专检的检测作业模式,是适应我国铁路发展的隧道病害维修保养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货车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是货车运用技术作业、故障处置、技术交接、质量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记录载体,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与集成技术,对列检技术作业相关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据集成、综合应用,打破货车运用作业管理的专业壁垒,发挥多系统数据集成的综合效益;规范列检作业流程,对列检作业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控和规范化管理;按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